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盛世红妆 > 第九章 君心难测

第九章 君心难测

推荐阅读:

高勋与暗夜两国相交且关系甚好。一月前铜锁关附近查探到暗夜的兵马。凤朝与暗夜、高勋两国一直都是敌我难分。虽说三年前与高勋免于一战国力尚可,但两国之间,国交素来瞬息万变。若是暗夜真有狼子野心再与临边的高勋结盟,南浔看凤朝之力胜算几何?”

尹千城静静听的甚好,思虑间不料今上直接将问题抛给了自己,“陛下亦说两国国交瞬息万般,两军相对不到最后一刻谁都无法断言赢败,南浔又如何能预断未知。”

“南浔此话不无道理。至烽军若是还在你父亲手下,朕也不需有这等担心。”明黄身影说得一番悔意和遗憾。

此时门咯吱开了一小处又关上,一个小太监慢慢小跑到了奇公公跟前,耳语了几句,呈上了件什么物件。奇公公挥手让那小太监下去,才俯身到明黄身影侧前,道:“陛下,八百里加急的暗夜国交文函。”说着,双手奉上方才的书信。

明黄身影先是看向奇公公低俯的侧脸,过了一会才将视线移到那封朱砂封口的书信上,最后只手接了过来。片刻骄傲的笑意传遍整个御书房,明黄身影将书信递给奇公公示意了一番,才道:“暗夜解释边界蠢动乃其内部事宜无端牵扯,且不日使者将会抵赴凤朝,以巩固两国之好。”话说完,奇公公也将书信传到了二皇子手上。

二皇子盛子崖视线扫完信后落的暗夜国印,递回奇公公手中,道:“暗夜东宫与国内第一王侯离忧侯关系微妙,门阀家族势力亦是协调过硬,攘外必先安内,书中所说有其可信之处。为保险起见,可召探子报其国内情形。”

这番话可谓滴水不漏,足以见盛子崖于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一兵法思想贯彻得通透,确实有一个武将该有的姿态。

尹千城刚看完信上内容,高堂上之人问道:“南浔以为如何?”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能止干戈而交好,确实更为适宜。”

尹千城说完,盛子崖才第一次看向尹千城。

“果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看来南浔在天若宗十年没有白费。”明黄身影如此夸赞,又侧了侧头,道:“子崖。”

盛子崖合手道:“是。”

“着礼部安排暗夜使者到访的相关事宜。既然南浔回来了,择日不如撞日,明日亦让礼部安排南浔王的册封仪式。”

出御书房已是未时,尹千城紫衣银发独自的在绵延的宫闱长道上步步走过。头顶悬挂的略带倾斜角的太阳余光洒在她身后,给她渡上温暖又虚幻的光。

她慢慢走到接近宫门的位置时看清宫门两步前停着的身影——盛子凌。盛子凌侧身站着,所以没有在尹千城出现的开始就看到她。他没有跟随从,双手环胸,一人随意站着,但他身上依旧有令人不敢直视的锐利和气场。隔着这样的距离尹千城看着盛子凌,觉得这个明晃的男子犹如自己用惯的笔锋纵横的瘦金小字。

不知是感觉到她的目光还是其他,他无意侧过身的同时看见了她。她走到他面前停下,很久都没有说话,只是眸光一动不动的看着他。

最后是他打破了寂静,“回答我一个问题。”盛子凌难得的自称我,而不是本皇子。

她没有动,没有说话。

他继续开口:“你因何回来?”

尹千城因他这句话陷入沉思,仿佛她自己从未想过回来的理由。虽然皇帝也如此问她,但那样的回答不是回答。突然不知何处一阵风起,将她一头银发吹散。他与她相距两步,她银发在他很近处肆意如墨染晕开,再近也不会触及到。最后不知多久之后,风止,她偏了偏头,道:“报答平生未展眉。”

他想起了尹将军,心觉她回京的原因原是她战亡的父亲,那个一身豪气的男子。于是竭尽思绪去想象汤水之战里她的样子,但怎样都是空白。他直觉告诉自己汤水之战对她至关重要影响颇深。可惜他什么也做不了。

“送你回去吧。”最后只是这样一句话。

盛子凌差了马车送她回去,没有同行,只是目送。如同她七岁时和十四岁时去天若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