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穿越言情 > 魅后倾国 > 第65章封后大典(1)

太和殿内。

此时的尤佳佳刚刚回宫,自然是不知道,为了她的事情,太和殿内的王公大臣,已经吵成了一团。

“启禀皇上,老臣梅德龙有事起奏。”

殿前,一个头发发白的老臣目光如灯火一般通明,却是跪在殿前奏道。

“宰相不必多礼,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吴天明端坐在太和殿正中的龙椅上,却是神色不悦。

“启禀皇上,老臣听闻皇上要册立皇后,不知可有此事?”

梅德龙低声问道,声音之中,却并没有多少的恭敬之意。

台阶下,各位大臣也是开始窃窃私语。

“梅宰相这是要和皇上作对吗?”有年轻的臣子立马看出了其中的风向。

“怎么可能?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梅宰相虽然权柄甚重,可是怎么能和皇上相比?”立马就有人站出来反驳第一个臣子的观点。

有人问道:“诸位同僚可知道为什么梅宰相今日对皇上说话如此的不客气吗?”

此话一问,当即就有人七嘴八舌的谈开了。

“梅宰相权倾朝野,他的女儿也在后宫之中担任贵人,若是洋,理应梅贵人成为皇后,可是我听说,皇上却是找了一个不知来历的平民女子当皇后,难怪梅宰相要和皇上顶缸了。”

“这平民人家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来历,怎么能够让咱们皇上如此神魂颠倒?要知道,梅宰相的女儿,也是国色天香啊!”

“谁知道呢,听说这女子,是失落在民间的长顺皇后,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又入了宫,成了皇上的宫女·····”

“这······”

谈到长顺皇后,在场的大臣不由得噤了声,当年因为长顺皇后而引起的杀戮,还历历在目,这些老臣还是心有余悸。

一些不明事理的年轻臣子还在问:“长顺皇后怎么了?大伙儿赶紧把话说开啊!”

有老臣连忙拦住这些年轻臣子:“当年先帝在世,为了那长顺皇后, 大皇子和当今皇上,为此兄弟反目,造成了吴朝动乱,一片的生灵涂炭哪!”

还有老臣不由得唏嘘道:“原本以为十年前,长顺皇后就该死了,没想到长顺皇后居然还活着,实在是太可怕了!这长顺皇后,说是长顺,其实却是长害啊!”

接着有人插话道:“当年之事,也不是长顺皇后一个人的错,毕竟长顺皇后也只不过是一个弱女子罢了。只不过长顺皇后长的貌美,就把一切都怪罪在长顺皇后身上,未免太过武断。”

年轻的臣子愣了一下 :“难道你敢怪罪皇上?”

这一番话一出,全场立马就鸦雀无声了,这个时候,梅宰相和皇上还在对峙,也没有人说话,太和殿内一片寂静。

许久之后。

吴天明道:“梅宰相,朕的确是要立后,而且不日就要举行封后大典,到时候还要邀请梅宰相前往观礼·····”

梅宰相的浑浊眼珠,徒然一凝,双目中的精光更甚:“启禀皇上,老臣斗胆请问皇上,是否纳了一个不明来历的女子为后?”

吴天明郁怒道:“什么叫不明来历?此女家世清白,如何就当不得皇后?”

梅宰相深深的看了坐在龙椅上的吴天明一眼,淡淡道:“祖宗历法有定,皇族成员,不得和平民通婚,皇上莫非连先帝的在天之灵,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都不顾了吗?”

梅宰相的言语,简直就是在咄咄逼人了。

吴天明恨恨道:“梅德龙,你莫非以为朕不敢杀你!朕要立谁为后,难道还要你这个臣子来指手画脚吗?莫非你定要朕立你的女儿梅贵人为后,你才肯罢休吗?”

梅宰相却仿佛没有听到吴天明的威胁似的,只是淡淡道:“启禀陛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若是陛下要杀臣,只要陛下一句话就够了,老臣立马就死在陛下面前,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你······”

吴天明伸出手指,愤怒的一挥龙袍,却是不敢下令让御林军抓他。梅宰相在大吴朝的党羽甚多,就算杀了他,也无济于事。而如果梅宰相的党羽造反,那么大吴朝的江山,却是要岌岌可危了。

吴天明冷冷道:“梅德龙,你不是觉得佳佳的身世太过卑微吗?好,那我告诉你,尤佳佳就是十年前无故失踪的长顺皇后,今日重新被我吴天明找到,朕现在要重新册封十年前失踪的长顺皇后为后,你有什么意见?”

“怎么可能?”

梅宰相原本自信满满的眼神,突然出现了一丝破绽。

吴天明目光一凝:“梅宰相,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梅宰相慌乱道:“没有。”

吴天明神情变得肃穆起来。

“既然如此,那你便退下吧!封后大典将在三日后举行,希望梅宰相到时候不要让朕失望。”

“是。老臣身体不适,还请皇上恩准,让老臣先行告退。”

“准。”

梅宰相没有多说什么,也不等早朝结束,就匆匆忙忙的退下。

待梅宰相退下之后,朝臣又是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梅宰相权倾朝野,控制了户部,礼部,吏部,也不知道皇上能否斗的过梅宰相?”

“若是皇上斗不过梅宰相,到时候不知道这朝堂之上,又会死多少人哪!”

“也罢,刚才看梅宰相神色不悦,想来是和皇上谈崩了,这段时间,诸位同僚可要小心行事,莫要成了梅宰相和皇上的棋子才对!”

“是极。”有几个胆小的大臣连忙点头。

吴天明闭着眼,听着下面的大臣们议论纷纷,虽然听不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多少也能猜到几分。

吴天明咳嗽了一声,严肃的道:“众位卿家还有什么事要奏的?”

这个时候,众位大臣之中走出一个身穿儒者长衫的中年人,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仙风道骨的气息。

“启禀陛下,河南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饿蜉遍地,还请皇上发粮赈灾!”

说话的这个中年人,显然不是大吴朝朝堂体系之中的人,从他穿着儒者长衫,而不是官服,就可以略知一二了。然而,中年人的话,却是掷地有声,让人不容怀疑。

有大臣问道:“青城国师,河南本是天府之国,一向是风调雨顺,怎么会突然就大旱了呢?青城国师神通广大,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想必应该知道其中原因吧!”

那个被叫做青城国师的中年人谦逊的抚了抚自己的发白胡子,恭敬道:“贫道夜观天象,发现帝星略有晦暗,掐指一算,却是发现凤星异动,干扰到了帝星,要再算时,却是已经隐晦不明了。”

青城国师这么简单的一席话,却是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天象之事,放在21世纪,那是绝对没有人信的,可是在古代,那就是敬若神明。青城国师只不过是一个道士罢了,却是被大吴朝的各位高官奉为国师,可以想见这大吴朝,受道士的影响,何其之深!

下面的大臣,顿时变得恐慌起来。

有大臣叫道:“帝星,就是我朝陛下了,青城国师说帝星晦暗,莫非我大吴朝要有那灭国之祸?”

这句话说的太过大逆不道,立马就有臣子站出来反驳道:“眼下帝星只是晦暗,并没有其他变化,这并不能够说明我大吴朝有灭国之祸,只要我们能够找到根源,定然能够化解这场大难!”

有刻薄的大臣立马出言讥讽道:“这根源,还用找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