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西河风雨录 > 第六十七章 真假汉奸(2)

第六十七章 真假汉奸(2)

推荐阅读:

别看李家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远离市镇,但是并不落后。历史上这个村子出过不少人才,中过进士、举人,出过县令州官,在这方圆几十里算是大名鼎鼎。抗战以来,鬼子汉奸没少费心机,就是插不进去,村子里的人,骨头硬着呢!对这样的村子谭洁也小心,过分了。

田亮想着,快步的往村子里走去。过了眼前这条杏,就可以看见村口的大门楼了,据说那座门楼是秀才老爷衣锦还乡时修建的,古香古色,十分高大。当初他功成名就,家里人劝他重修祖坟,他却拿出钱来为村里修路,修门楼,后来他的家人不但没有因为不修祖坟遭到灾难,反而门庭大盛,不是当官的,就是商贾巨富。也许受到他的影响,村子里凡是有些出息的,都要做些公益事业,风气很正,正能量十足。抗战五年了,村子里不但没有一个当汉奸的,连一个在伪政府里任职的也没有。而参加国民党的,运河支队的比比皆是,因此李家窑一向是鬼子的眼中钉。这次扫荡村子里损失很大,不少房子被烧了,人是躲起来,没有受到伤害,但是锅碗瓢盆被砸坏不少。

走过了小木桥,前面就是门楼了,两百年的风雨侵蚀,除了让它变得旧了些,仍然还是那么高大,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田亮下了桥,向左边的小路走去,从那条小路进入村子要近许多。道路两边的玉米已经长得一人高了,但是因为开春的雨水不足,叶子的尖上都有黄色,玉米穗也不饱满,蝗虫在草丛中蹦来跳去。

“田大哥。”一个稚嫩的童音传进田亮的耳鼓,把他吓了一跳。目光投了过去,一个剃着光头,光着上身,手里掐着蛤蟆的男孩出现在玉米地里,脏兮兮的手里蛤蟆在椅,好像在向田亮招手,脸上是一付焦急的表情。田亮认识这个孩子,他姓李,外号叫秃子,是村里李铁匠的儿子。虽然田亮不知道秃子喊他干什么,还是老实的走进玉米地。

秃子看来真急了,看见田亮慢慢悠悠的,就冲出苞米地,拽住他的胳膊,使劲的往地里拉,嘴里还嘟哝着:“快。”

“松手秃子,出什么事了?”田亮奇怪的问。

“黄狗子在村里。”秃子一边喘着粗气说,一边擦着脸上的汗。他刚刚十二岁,拽田亮时使上了吃奶的劲,不喘才怪。

“啊!”这下子轮到田亮吃惊了,没想到谭洁猜对了,敌人的手真长,竟然伸到李家窑了。田亮想着掏出手巾,替秃子擦着脸上的汗,问:“一共多少人,干什么来了?”

“七、八个呢,都带着枪,专找抗属,说是加收什么税,不交就拔锅拆房子。”秃子说。

田亮脑袋转圈了,他们的小分队有十几个人,要收拾这七、八个没有准备的黄狗子,易如反掌,到口的肥肉不吃白不吃。想着,他对秃子说:“你悄悄地进村,把你爸爸叫出来,在地里等着我,千万不能惊动别人,听见没有?”

“知道了,你们要揍他们?”秃子走了几步回头问。

“对,快去。”田亮催促他说。见秃子走了,他就快步如飞的向回跑去,害怕谭洁等急了。

谭洁当然没有着急,她不是神算,知道李家窑来了皇协军,谭洁的盘算是在李家窑住上一晚,和老村长何振梁谈谈扩军的事。运河支队经过飞虎山和松树岭的两次战斗,减员严重,必须得到补充,此外她要未雨绸缪,把这里做为秘密根据地,很多工作要做在前面。李家窑虽然群众基础不错,但是因为连年战争,男劳力也不充足,征兵就要依靠何振梁这些骨干,提早做动员工作,帮助参军的家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这样扩军的工作才好做。

困难和挫折是最好的老师,它教会了人们很多东西。谭洁经过这些日子的反思,确认了两次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对困难的估计不足,对敌人的力量估计过低,对谋略在战争中的作用没有认清。盲目的乐观导致了思想上的麻痹、轻敌,这个教训是惨重的,学费是昂贵的,是对党和人民的犯罪。将来见到郭刚书记,她准备做出深刻的检讨、反省,绝不拿交学费为自己开脱。

谭洁的思想正在云游,田亮回来了,从他那兴奋的脸上,谭洁看出了有好消息,就用明亮的眼睛看着田亮,等他说话。

“政委,鬼子挺够意思,知道咱们熬得慌,给咱们送美餐来了。”田亮笑嘻嘻的说。二十多天的地洞生活,的确把他困坏了,手早痒痒了。

谭洁还没有说话,小胖和战士们就呼啦一下围住了他,人人眼里迸射出渴望的神色。这些浑身热血的青年,最受不了精神上的压抑,早就想释放了,听说有仗打,哪有个不开心的。小胖头一个冲上前去。“快说,有多少鬼子?”

“惨了,只有山鸡,没有家猪。”

大伙一听没有鬼子,都有点泄气,又纷纷的回到了原位,只有谭洁站了起来。“说说情况。”

“政委,是七、八条黄狗,痩了点,可也够咱们打牙祭的。”田亮仍旧是一副笑嘻嘻的摸样,似乎那几个皇协军已经成了他的盘中美餐,就等着他下筷子呢!

谭洁可没有觉得开心,意外情况的出现,让谭洁的心变得沉重起来,她可没有田亮的孩子性,心说鬼子下手真快啊!过去那些年,鬼子尽管也到过这里,不过像是一阵凤,刮过去就没了踪影,他们走后这里还是运河支队的天下。现在看来小野的目的很明显,在西河,不允许有一块属于运河支队的地盘,的确十分阴险、毒辣。不错,凭她手中的力量,消灭几个皇协军不在话下,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只要他们一旦动手,隐蔽性就没有了,小野知道了运河支队出山,知道他们的行踪,很快就会找到他们的活动区域,说不定会尽全力围剿,到那时,他们又要面对多于他们几十倍的敌人做战,可能再一次被围困。还没有恢复元气的运河支队,能够再一次经受这样的打击吗?然而不出面,群众会遭受损失,会对运河支队失去信心,这为他们今后发动群众带来极大不便,真是个两难选择。谭洁知道,此时此刻要是肖鹏在这里就好了,面对这样那样的难题,他一定有的是办法。想到肖鹏,谭洁心里有些酸楚,却也坚定了信心,如果非打不可,那就打吧,毕竟民心是最重要的,在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畏缩不前,以后说话还有什么分量?

“走,秘密进村,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开枪,听到没有?”谭洁严厉的说。

“是!”大伙异口同声的回答。

“田亮,你带路。”谭洁说完靠近了田亮,和他一同走在了前面,队伍隐蔽得向村子里走去。

那么李家窑的敌人是怎么回事,谁的部队?难道他们的胆子比鬼子还大?因为鬼子都不敢少数人进村。这三山五里的,谁不知道李家窑人骨头硬,鬼难缠,人心齐?

要说这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小野说起。自从和于得水研究完如何消灭运河支队余下的抗日力量对策之后,小野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决定多管齐下,不给运河支队以喘息之机。他同意于得水的话,要在西河真正的站住脚就要少杀人,可是不杀人,用什么方法震慑百姓,使他们远离抗日力量?那就只有采取于得水的“绝户计,”用经济制裁的方法去压迫百姓,使他们不敢靠近运河支队。因此,他把西河分成了三大块,由皇军,皇协军,特工队各负责一段,严令不准出现死角,凡是运河支队容易活动的区域,必须实行治安化,命令赵奎当治理中心主任,总理抗属加税一事。

小野明白,这个差事是个遭人恨的差事,得罪人的买卖,于得水不会干,石冠中不屑于干,袁喜才不愿意干,那就只有用赵奎了,用他算得上是人尽其才,赵奎率领的治安队确实是欺压良民的最佳人选。出身衙门世家的赵奎,对主子的忠

共3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