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西河风雨录 > 第八十五章 平分秋色(3)

第八十五章 平分秋色(3)

推荐阅读:

战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赌博,是高智商的赌博,赌的是指挥员的智慧和胆量。当年亚历山大兵发欧洲,凯撒远征高卢,希特勒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西楚霸王破釜沉舟,霍去病千里袭阴山,凭的都是胆量和智慧,一流的将帅往往都有一流的胆量,所以都留下了不朽的业绩。熟读历史的肖鹏,对这些典故耳熟能详,加上超人的胆略,做出什么令人惊奇的决定都不出奇。

尽管做出了决定,运河支队要在鬼子的重重围堵中,在敌人政治力量,军事力量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召开群众大会,这比打一场战争的难度要大得多,这不仅需要胆量,还需要有极高的智慧,要把一切的可能计算到最精确的程度,对于这一点,肖鹏远比谭洁和许放清醒得多。

胆大还要心细,在做出决定之前,肖鹏已经对西河地区所有的村庄道路人文情况都进行过研究,对现有的条件进行过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令人沮丧的,无论他们进行多么严密的部署、组织,这么大规模的行动,要想完全瞒过鬼子的眼睛和耳朵是不可能的,除非采取小规模的,以一个村庄为基点,秘密的把公田带到某个村子,将村子完全封锁,临时的召开群众大会,那样做也许不会泄露秘密。只是这样一来,通过公审公田,达到提升西河百姓士气的目的就很难达到,老百姓讲得是眼见为实。如果那样做,即使审判会开成功了,鬼子的宣传机关也可以说这次大会是八路军自编自导的,事先把村民买通了。以八路军的能力,买通一个村庄的村民是不难的,这样一来就会弄巧成拙。

当肖鹏把这前前后后的不利因数分析完后,谭洁觉得她当初的许诺太轻率了,许放就建议取消公判大会,就地处决公田算了,但是谭洁不同意。因为公审大会的消息已经发布出去,如果不开会,老百姓就会认为八路军在说谎,或者说八路军言而无信,那对今后的工作是不利的,弄不好,运河支队刚刚建立的威信就会毁于一旦。在敌人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取得百姓的信任,争得他们的信心,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更不应该轻易的将信心打碎。冬天马上就要到了,离开青纱帐的掩护,再没有百姓的支持,运河支队就会很难生存。

肖鹏认为谭洁的分析是正确的,事情既然到了这个份上,那就不是开不开的问题了,是在什么地方开,怎么避开鬼子攻击的问题。大方向定了,只是在选择具体地点时,谭洁和许放表现出惊人的一致,他们都同意把地点放在松树岭。理由是:那里地形复杂,离西河镇远,只要做好保密工作,等鬼子知道再发兵就来不及了。肖鹏不同意他们的意见,他认为这件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鬼子在西河早已布满暗探,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鬼子,更不能把老百姓的保密意识估计得过高,也不要太迷信优势的地里条件。只要鬼子事先估计到,或者得到了准确情报,完全可以反客为主,先把兵力布置好,弄不好就会出现第二个松树岭。再说小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鬼子军官,非常狡猾,我们能想到的,他基本都能想到,对付这样的人,不能按照正常思维进行,要反其道而行之。

“那你说怎么办吧!”谭洁见说不过肖鹏,有点泄气了,松树岭的失败让她在和肖鹏争论中缺少底气。

“既然无法保密,我们就大张旗鼓的进行,让整个西河都知道,就把地点定在张庄。”肖鹏说,显得兴奋而笃定,在兵力处于极端弱势的情况下,能够和小野下这样一盘大棋,他有理由感到兴奋。

“好主意,我们公开化了,小野到不一定相信,或许他会认为我们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许放想想后首先表示了赞同,兵法上有这条,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万一小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呢?”谭洁还是提出了疑虑,毕竟这么干太冒险,一旦被小野识破,鬼子的援兵很快就会到达,这里离西河近啊!

“小野这个人太聪明,聪明的人往往疑心大,我们要想办法给他造成错觉,让他坚定自己的怀疑。别看鬼子的兵力不少,可是摊子也大,机动兵力并不多。他处处要防守,哪处都要驻军,我们就把在松树岭这个地方开会的假消息,当作秘密散发出去,小野一定会信。按照一般常识,公开的往往是假,秘密的往往是真,而且从这两处地理条件来讲,也是松树岭对我们有利。只要他把主要兵力调往松树岭,到时候就是发现上当,回头奔张庄一切都晚了,你们看看两地的距离就知道了。如此一来,会把小野气懵,到时候我们的机会肯定会有,小野不一定在哪儿出了露洞,我们再扎他一两刀,够小野受的。我们的胜利越多,成果越大,老百姓的信心就越足,这个冬天我们就不会太难过了。”

话到了这会,肖鹏完全相信自己的谋划,所以说话的口气异常坚定。

听了肖鹏的这一番解释,谭洁没话了,虽然心里还不是那么踏实,总算同意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戏在肖鹏的导演下,就要拉开了序幕,这绝对是冀州历史上值得记录的大事。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和一个名震世界的大人物,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点,导演了一场意义相同的,争夺民心的大戏,而且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这绝不仅仅是历史的巧合。而是说明,在智慧的度量衡上,是没有大人物小人物之分的,小人物同样具有大人物的胸襟和气度。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兵临莫斯科城下,莫斯科危在旦夕,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云中,此刻没有人相信被打得支离破碎的苏联红军能够抵抗住希特勒的铁甲雄兵,民气士气低落到极点,此时恰逢十月革命纪念日。斯大林却以超人的勇气做出了石破天惊的决定:在莫斯科广场举行阅兵式,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士气,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璀璨的篇章。肖鹏的举动和斯大林的阅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同样要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公开展示gongchandang的抗日决心,公开对敌伪进行震慑。

这天早晨太阳出来得特别早,金灿灿的阳光似乎因为憋得太久的缘故,释放出的光芒格外热烈、明亮,把它那炫目的光华,毫无保留的铺撒在西河的山山水水上,远处金色的山峦像是被圣水洗过了似的,变得非常耀眼。西河地区的人们像是过节似的,来来往往的人流变成了条条小溪,从四面八方往张庄汇集,时间还没有到八点钟,张庄就成了人的海洋,而公审大会定在十点召开。被压抑了太久的人们,难得有这样释放的机会,他们太需要一吐胸中的闷气了。六年了,他们见到的是鬼子肆无忌惮的杀人放火,是汉奸们的盛气凌人,是百姓们的被凌辱,被欺压,是国土的破碎,山河的凌乱,今天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回,谁肯放弃这样的机会?

小野虽然比较了解中国文化,还是没有预见到民众的情绪会如此之高,如果知道,凭他对民心的敏感和重视,会不惜一切代价来阻止大会的召开,会调动所有的兵力,对运河支队进行围剿,他失算了。

肖鹏昨晚就率领部队秘密的进入了张庄,对村子里可疑的人进行了布控,在这样敏感的时刻,肖鹏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大意,毕竟是在敌人的家门口对他们示威,容不得丝毫的马虎和大意。尽管肖鹏对种种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了预测和准备,还是不太放心,所以早晨起床后,肖鹏又静静的在大脑中过滤了一遍,确信没有任何露洞,才放心的练起了武术,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在一拳一脚的踢打中,他会想起师傅,想起大学时候的生活,想起他的初恋。在淡淡的回忆中,甜蜜和苦涩不时的交杂,有时候会让他停止练习,进入一种忘我的情景中。这时候的肖鹏充满了诗人的情怀,难怪他的师傅临终前对他说:鹏儿,你这人太聪明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