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之最风流 > 第129章 孔融一怒杀名士

城在望。

刘谦注意到了沂水两岸的民屯和军屯,询问护送他们的兵卒。

兵卒们虽不知军屯、民屯的具体详情,可身为徐州部队的一员,也是知道一二的,这又不是什么秘密,便把所知的东西如实告之。

刘谦大为赞叹,心道:“只从开阳到郯县,这百余里的沂水两岸良田,每年的产出就足能养兵数千了!听那兵卒说,徐州境内这样的屯田,却是遍布南北各郡!民为国本,耕为战本,荀镇东行此屯田之法,由兹既安了流民,又军粮无缺,徐州可谓根本牢固!果当世之杰也!”

倒也不是刘谦井底之蛙,好像一个小小的屯田,就怎么了不得似的。

实际上,屯田虽非荀贞独有的发明,此法有之久矣,但放於今天下战争纷乱的背景下来讲,其所蕴含的意义,还真是十分了得。

安流民、充军粮,这只是表面上的两个收益。

最重要的,这代表了荀贞不是“破坏秩序的一方”,代表了他是“重整秩序的一方”。

如何能结束战乱?以暴制暴么?武力不可缺,然还不够。只靠武力,是不足以安定天下的。必须要把生产重新恢复,最关键的是,必须要把“秩序”重新恢复。

屯田,就象征了这么一个意义。

兵卒们把刘谦等护送到郯县县外,没有进城,就折返回去了。

刘谦一家,加上左奇一家,十几口人,老老小小的,刘谦不好把他们带去徐州的州府,便暂将之留在县外,独自进城。

郯县一则因是州治加东海的郡治,二来是因比较处於徐州的腹地,境外的战火无论如何也是烧不到此处的,故而比之琅琊郡的各县,县中愈是热闹。经过城西的“市”时,刘谦往里绕了圈,市中的店铺一个挨一个,货物琳琅满目,来此购物的县人不说摩肩接踵,在那紧俏货物的铺前,也是颇为拥挤。刘谦慨叹不已,心道:“不意昔日三齐的繁荣,复现於此!”

到的州府,刘谦投名刺,求见荀贞。

值班的吏员把他引入侧塾,请他在这里等候,入到府内,自去给荀贞禀报。

却不是谁说求见荀贞,都能随便见着的,刘谦带了一封陈登的信,府门值班的吏员知陈登甚得荀贞的重用,故是这才给他通报的。

刘谦这一等,就是半天。

非是荀贞拿大,是荀贞在与荀彧、戏志才、陈群等讨论一件要事,那禀报的吏员因是不敢打扰。

所讨论者,是刚接到的一道有关冀州袁绍的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