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之最风流 > 第18章 第一天(下)

巳时末,黄巾军开始了第二次攻城。

荀贞遣人烧掉了他们留在城下的云梯、浮桥,因此,他们这次攻城和上次这样,依旧是举浮桥的在前,扛云梯的在后。

不同的是,上次攻城,他们分成了八个方阵,这次只有五个。可能是因为时间太紧,来不及做出更多的浮桥和云梯。

另一个不同的地方是,他们学会了分散队形。

在过了护城河后,不等小帅下令,五个方阵的黄军士卒就主动散开了阵型。这样一来,就大大减轻了守卒箭矢的威胁。郡兵里的蹶张士急射了三轮,也只射中了四五十个敌人,还不如上次两轮急射的战果大。

荀贞颇是感慨地想道:“最佳的练兵地点不是在操练场上,而是在战场上。”

在操练场上摸爬滚打地操练一年也许还不如亲自上一次战场。最令人难忘的不是训斥、喝骂,而是血的教训。只是,这种练兵方法未免太过残酷,代价未免太大,也只有像黄巾军这样“兵源充足”、不在乎牺牲的起义军才能承受得起。

荀贞远观城外,此时聚集在原野上的黄巾军士卒已有三四万人,并且还不断的有人继续从四面八方赶来。

颍川郡在编的民口共有一百四十余万,加上流民、盗贼和为逃避算赋、口钱而隐匿没有上报的人口,在编的、不在编的加在一块儿顶天了一百五十万人。这会儿只聚集在阳翟一个城外的就有三四万人!荀贞忧心忡忡地想道:“最终到底会有多少人参加这次黄巾起义?”

阳翟虽属郡北,但紧挨郡南诸县,现在聚集城外的这些黄巾士卒大多是郡南人,郡北的太平道信众可能还没有来到。只郡南就有三四万人,如果再加上郡北那些尚未赶来的,最终岂不是得有十万人上下?

他回首遥望北方,隐隐为乐进、江鹄、小夏等人担忧。阳翟城外的黄巾士卒虽然越来对多,但守卒至少还有城墙为保护,乐进、江鹄、小夏等人若在接到他的命令后即率领铁官徒、奴驰援阳翟的话,却极有可能会在野外和黄巾军相遇。以少击多,胜算不大啊。

担忧完乐进等人,他又转目东望,数十里外的颍阴县城现在情况如何?虽说以常理计,波才不可能在进攻本郡最大坚城阳翟的同时,还会分散兵力再去进攻别的县城,可这事儿又能说得准呢?就算波才没有分兵去进攻颍阴,又会不会有颍阴本地的盗贼、乱民趁机生乱?

……

攻到城下的黄巾军士卒冒着箭矢架起了云梯。

五个云梯彼此间隔百十步。其中一个云梯正竖在荀贞、文太守等人面前。

荀贞请文太守退后。

文太守有心在郡吏、守卒前表现一下个人的勇武,但在探头往城下看了一眼后,马上“从谏如流”,接受了荀贞的建议,领着费畅、韩亮等人大步后退,一直退到上下城的斜坡边上后,犹觉不保险,略微犹豫了片刻,索性将指挥守城作战的权力转交给了荀贞,干脆退到了城下。

荀贞、荀攸、戏志才等人相顾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心头一松。他们倒不是担忧文太守的安全,而是当文太守在城头上时,他们都觉得束手束脚。

原先待在文太守身边的旗手、传令兵转移到了荀贞身边。

“钟君、杜君、公达,玉郎,你们也下去吧。”

大部分的郡吏和辛评、辛毗都随着文太守下了城墙,只有钟繇、杜佑、荀攸、辛瑷没有下去。

辛瑷一脸的兴奋,跃跃欲试,大笑道:“吾自幼习剑,今贼兵攻城,正我试剑之时,岂能不战而退?”将佩剑抽出,不顾荀贞的阻拦,凑到一个城垛前。

城头上这么多人,郡吏、士子、守卒,一千多人,此时此刻,没有惊惧,反而轻松大笑的唯辛瑷一人耳。风流不羁到极点的表现难道就是这样么?荀贞搞不清他的心态,见劝不动他,也就不再劝说。

他令道:“命蹶张士靠后,令长矛手向前。”

城头上的弓弩手应令而退,长矛手整队上前。

黄巾军制作的云梯很粗糙,从露出城头的那部分可以看出,他们连木干上的树皮都没削掉。

荀贞亦抽刀在手,临到城前,向下看。

两千多黄巾士卒散在城墙外边。每个云梯下都有二十几个人撑扶,盾牌手在外守护。几十个悍勇的先锋已经开始顺着云梯向上攀爬。

荀攸的注意力没在城下,他指着护城河说道:“又有妖贼过河了。”

荀贞顺他手指望去,这次过河的黄军士卒不多,只有百余,扛着几根粗大的树干。

辛瑷笑道:“连个攻城车都没有,只凭这几根树干就想撞开咱们的城门么?”言下对黄巾军简陋的攻城装备十分轻视。

“妖贼仓促起事,没有攻城器械不足为奇。只凭他们临时赶制的这些云梯、撞木当然是难以将我城池打下,忧只忧在……。”

钟繇问道:“志才兄,有何担忧之处?”

“忧只忧在他们人众。”

杜佑不以为然,说道:“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人再多,有何可忧?”

“奈何我城中兵少,一日、两日尽可将他们挡住,若是时间一长,守卒不得休息,必然疲惫。以我之疲,对敌之逸,结果就难以预料了啊。”

荀攸以为然。

荀攸、戏志才都是聪明杰士,虽然他俩和黄巾军一样,之前也没经历过战事,但饱读经书、博通古事,并且读过兵法,不害怕黄巾军杂乱无章的进攻,所以在敌人即将上城的紧要关头还有先贤聊天,但是对黄巾军不断增加的人数却都忍不住深深担忧。

辛瑷轻蔑地说道:“土鸡瓦狗之徒,再来十万,又有何惧?”

在他们交谈的时候,荀贞在密切地观察攀爬云梯的黄巾士卒,这时他举起了环首刀,下令说道:“长矛手,预备!”

旗手挥动军旗,打出旗语;传令兵沿着城垛飞奔,传达命令。

每个云梯前都有五个矛手,两个在前,三个在后。接到命令后,齐齐将长矛平举而起,对准了云梯。每两个云梯之间,荀贞又布置了一队刀斧手,以防有骁勇的黄巾士卒冲破长矛手的包围。刀斧手也做好了准备。

钟繇、杜佑穿着吏服,荀攸、戏志才穿着儒服,四人抽出佩剑,向后退了几步,由十几个甲士护着,既紧张、又有些兴奋似的,皆睁大了眼,死死盯着前边云梯露出城头的部分。

许仲、刘邓、程偃担忧荀贞,把早前出城作战的宾客们安顿好后,各带了十来人,重回到了城上,刚好赶上这次战斗,护卫在了荀贞的左右。

……

左边云梯上,一个黄巾士卒的脑袋露出了城垛,刚露出发髻,还没看到他的脸,守在这架云梯前的守卒大喝一声,将长矛向下刺出,中了他的肩头。这个黄巾士卒失去了平衡,惨呼痛叫着掉下云梯。

百余步外,右边第二架云梯上,露出了第二个黄巾士卒的脑袋。

先前那个跌落云梯的黄巾士卒的惨呼惊动了守在这架云梯前的郡兵,五个矛手里有三个都扭头去看,脸还没有扭回来,这个黄巾士卒就跃上了城头。一寸长,一寸强,长矛适合远战,一旦被这个提刀的黄巾士卒近身,这几个长矛手就要危险了。

五个长矛手手忙脚乱,齐齐刺出长矛,想要把这个黄巾士卒逼下去。这个黄巾士卒的动作很灵敏,十有八九是游侠出身,或学过技击,如一条游鱼也似,间不容发地将几条长矛悉数躲过,挥刀劈砍,砍伤了一个矛手。剩余的四个长矛手惊骇慌张,忙不迭要往后退。

荀贞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推开许仲、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