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之最风流 > 第66章 负此俸食惭愧极

的存粮之所以能有剩余,他至少有小半的功劳。因为他的这份成绩,荀贞再一次拔擢他,把“东部”二字给他去了,直接任命他为“劝农掾”,把全郡的劝农之事都交给了他。

康规受此重任,极感荀贞对他的信任,“士为知己者死”,拍胸脯向荀贞保证,一定会把明年的耕作管理得比今年还好,一定要让明年成为一个丰收年。

一个完善的政治集团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要有懂军事的,要有能总理内政的,要有懂农事的,要有懂律法的,要有擅数的,要有擅文辞的,要有懂典章制度的,等等等等。

经过这么多年辛辛苦苦的发展、招揽人才,荀贞帐下现如今也算是小具规模,渐有一个政治集团的雏形了。

军事方面有荀攸、程嘉等人可用。农事方面现有康规可用,当然,康规还不能算是荀贞这个小集团的一员,但早在上半年时,荀贞就叫荀成从军中抽选了几个族中的子弟,命他们跟着康规学习农事,这几个人现在也学有小成了。律法方面,荀贞本身就通民法,荀攸也学过民法,颍川的士子素来是儒、法兼修,如宣康等人也都通晓律法,至於“军律”,则有夏侯兰,律法和军事这两方面,荀贞最不缺人用。“数”这方面,人才也不缺,数乃六艺之一,荀贞手底下有不少人都学过“数”,足能以应付日常所用了。“擅文辞”这方面,荀贞手下较为缺人,现在只有陈仪一个,“文辞”这个东西不能轻视,就以陈仪的那篇“诛贼檄文”来说,一篇檄文出去,人皆认为李鹄该死,给荀贞减轻了多少压力?陈仪和康规一样,也还不能算是荀贞这个小集团里的一员,不过陈仪身为荀贞的主记史,身上已经深深地打上了“荀贞亲信”的烙印,也许假以时日,能够把他纳入小集团之中。

现在缺的是两类人。

一个是谙熟典章制度的,不过就目前来说,荀贞的势力还不大,对这类人尚不急需;一个是能总理内政的,这是最缺的,荀贞不知为此犯过多少回愁,又不知为此想过多少次荀彧了。

荀贞仕宦异郡,冬至不能归家祭祖,他提前给族中、陈芷写了信去,其中就有给荀彧的一封,对荀彧,他是真想念。

孩童入学、为明年春耕做准备这两件事办妥,一下就闲了下来。

荀贞忙惯了,闲下来很不适应。

他有些日子没有去军中了,索性趁此机会,待雪停后,离了郡府,去到兵营里住了几天。

疏忽已到十二月中旬,这日荀贞从营中归回郡府,在府中堂上坐了会儿,左右无事,叫上荀攸,打算去后宅下会儿象戏,便在此时,程嘉喜忧参半地从院外进来,拜见荀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