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游

推荐阅读:

机车之旅了吧。

去年我曾来过,今年我又来了,两次的心情不太相同,挂念着不一样的人,但我仍是我,一个需要沉淀自己的我。

明知一切都会消失的,但在那之前,我想好好去感受、去回味。

十月十八日,下午三点二十七分,我从花莲的寿丰站搭上一班超慢速的自强号,要四小时才能到台北,其实若从花莲站出发,最快的两小时半就到台北,但要那么快做什么呢?

快不一定好,慢不一定错,能不赶时间也不被时间追的人,才是最惬意吧。

这班车停靠许多站,就让我以慢速离开,路过寿丰、志学、吉安、花莲、新城,这些只有在本地才有意义的地名,也许日后我会淡忘,但回来时就会恍然想起吧。

有首歌是这样唱的:Good—byeyouknowit’stimetosayGood—bye。

下次不知何时才会来到花莲,以这样的心情离开,并一一告别。

告别了朋友的租屋处、两只猫咪(恩恩和咪咪),告别了带我四处趴趴走的机车汹,然后在火车上,隔着大片玻璃窗,向这片美丽山水告别。

从人烟稀少的地方逐渐来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我又回到都市了。

假期结束了,明天起的生活,是习惯、是常规、是平日。

火车经过学德站未停,但有站长朝我们挥旗致意,右方看到阴灰的海面,进入第一座隧道,中间小段见到光日,又是海面,再进入第二座隧道,再重出天日,进入第三座隧道,经过仁和站,看到大片芒草和海,再进入第四座隧道,出来后是海,停在和平站。

如此进进出出的隧道,有点像做脑部断层检查,一下天黑了,一下又光亮了。四周是重工业设施,且有一座像外星基地的圆形建筑,秋天的海真是芒草一片,很美。

我买了一个便当八十元,由车勤服务队花莲分部制作,这名字好复古、好莒光日,里面只有一半是我能吃的(我吃蛋奶素),却给我一种回到过去的朦胧感。

想象住在山间、海边或原野上,附近只有自己一栋房子,或几个邻居为伴,那会是种什么感觉?

非常安静,这是肯定的,日子变得很长,因为寂寞。一切都少少的、静静的,也许更能定下心来看自己,少了娱乐和刺激,除了自己和大自然,不得下去面对和看清吧,那逃不开的静呀。

城市的诱惑太多,教人分心,但这也是种生存方式吧。着迷于各式各样流行的事物,搞些花样和玩意,好把心放上去,就不用把自己看得太清楚,人生看得太透彻。

城乡差距确实很大,除了经济、建设、人心、生活速度等,还有那快乐的方式、价值的判断。

若住在乡下,我可能一年写两、三本书就够了吧,因为物价、房价都低,赚不多没关系,反正也花不多。一切简单下来,变成瘦瘦的人生。

衣服、鞋子、包包都不用多,简单够用就好,认识的人也少,接触的事也少,每天就安静的、单纯的生活。一日不过三餐,是需要吃到多精美呢?睡也不过就那张床,人就这一副躯壳,能维生就可。

多出来的时间、金钱心力,该要放到哪里去?我想那会是个新课题,一个活着终究逃避下了的课题:我是谁?从何而来从何而去?在这段旅程中要创造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一切问与答,都在边走边想边做边改变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