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重生三国之雄霸天下 > 第十六章拔刀之术

长剑的攻击范围和威力较一般的剑要大,但有利就有弊,长剑出鞘的速度较慢,且不利近身战。和人对敌时一般要及早出鞘,将敌拒于身外。但这个少年却没有丝毫拔剑的意思,他想干什么呢?

只见那个持枪大汉,大吼一声,身向前进,抖枪便刺。眼看枪尖就要到那少年胸前,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就在这一刹那间,少年一个急速扭身,闪过枪尖,接着如旋风般旋转着从那持枪大汉的身边擦过,在他身后停住,单膝跪地,右手后伸,紧握背后的长剑。

我大吃一惊,因为我发现,那个少年的手不是要拔剑,而是正在归剑入鞘。而我却没有看清他拔剑的动作。

紧接着听见当啷声响,那个大汉的长枪整齐的断成了三截,也就是说,那个少年在旋转中至少砍出了两剑,如果真是在临阵对敌,这两剑足以将那大汉斩成三段。

那个少年缓缓站直了身体,傲然挺立,大汉自知不敌,躬身施礼,下台而去。

我不禁摸了摸自己背上的长刀,如果是我,可以使出这闪电般的拔刀术吗?

这时,那个获胜的少年缓缓的走下擂台,面容沉静而内敛,眼皮下垂,动作迟缓而优雅,似乎即使面前有千军万马也不能使他紧张起来。在走过我身旁的时候,他那倦怠的眼皮无意间抬了一下,扫了一眼我和背上的长刀,走出一段距离,又回头看了一眼,接着缓缓走向了参赛者的预备席休息去了。

我的兴致顿时降到了最低点,转身走出了校军场。

在门口看到了正在小吃摊上放口大嚼的魏延和阿四。他们见我垂头丧气的走出来,便招呼我一块吃,我到了那里找了个条凳坐下,要了一碗酒,随手捏起几个花生豆嚼起来。

阿四问我为什么不去为李默大哥观战,我摇了摇头道:“那倒不必,以李大哥的功夫,不到最后一天的决赛,他应该是不会落败的,但是……”

我不禁皱起了眉头,他们好奇的问怎么回事,我把刚才的所见说了一遍,道:“如果是我的话,肯定也无法接住他的那一击,好了,不多说了,我得回去琢磨琢磨才行!你们好好玩吧!”

我将酒一饮而尽,刚要走,魏延就把我拦住了,要我琢磨出个结果的时候一定告诉他。我笑道:“你怎么对他这么关心起来!”

魏延红着脸道:“我也参加了比赛!刚赢了一场,出来补充补充体力!”

我会心一笑,看来魏延是有些担心在比赛中会遇到他了,我点了点头,大步向后山而去。

刀法的基本招式归结起来,其实只有三种,拔刀术、进刀术和反攻术三种,其中尤以拔刀术威力最大,也最难练。

拔刀的关键就在于蓄势待发,窥破对手最弱的瞬间出手。

什么时候敌人是最弱的呢?一块向天上抛起的石头,待它升到最高点,正要落而未落的瞬间便是这块石头速度最慢,动力最小的时刻。

人也一样,当人使出一击,力道达到最大之后,必然需要收招重新发力,就在这一击力衰,而新力未生的瞬间,便是拔刀的最佳时刻。

这就是为什么好的刀客往往能够后发制人的原因。

今天这个少年对于这个瞬间的把握可谓出奇之准,他的敏锐远远胜于我。这种敏锐除了天生的资质外,更需要长期的刻苦练习,非一朝一夕能够追平的。我也不去奢望,只是想从他的拔剑术中吸取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我反复模拟他当时的动作,没有看清的部分就用猜测。经过反复试验我终于弄明白了,他在拔剑的时候,为了能够使长剑出鞘,必须含胸、低头,身躯躬斜,手向前引,剑向下劈,如果慢慢的作出来,姿势非常难看,但是他巧妙的运用疾速旋转身体的方式,使得拔剑变得更加顺畅和优美,且可以进行连续攻击。

由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他为了使用长剑没有少下功夫。和他比起来,我刚得到的长刀,还没有应用熟练呢。而他的拔剑术也并不适合我,由此,我不禁开始考虑创造属于自己的拔刀术了。

在刀兵八式中,只有一招九鬼拔刀术,但他更适合短刀。若想应用好长刀,必须对其加以改进才行。

长刀因为太长,再加上臂展的限制,那就需要比短刀更长的时间才能从鞘里出来。而速度正是拔刀术的要害。

我在林中抱归元气,静心冥思,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周围漆黑,带着寒意的雾气一波波漂来,将至黎明的时候,我的手都冻得发抖了,颤抖的手指在触摸到刀柄的瞬间,整把刀都因此而颤动。

我忽然若有所悟,拔刀不一定非得用整只手,只用中指和食指夹也可以,而且,为了解决臂展的问题,我可以将刀事先用左手拇指弹出刀鞘一段距离,之后快速的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夹子动。

这样就成功的解决了拔刀速度的问题。我试了一下,拔刀的速度较以前快了许多,刀从一棵环抱粗的大树中顺利通过,丝毫没有阻碍。因为长期练功的缘故,即使只是两根手指,也有着非常强劲的力量。

我心中大喜,也忘记了饥寒,不停的练习起来。

此后四天我再也没去过校军场,因为我知道贪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比我强的人肯定大有人在,但我无法一一学习。

人往往是这样,在面临琳琅满目的宝物的时候,总是贪心不足,恨不能用个大麻袋全部扛到自己家里藏起来,结果让自己成了一个宝物仓库管理员。

同样,功夫也是一样,看到自己不会的就学,看到好的招式就练,结果只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见识渊博、胸罗万象的武师,而不是一个高手。人只要学习最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中间,魏延来找过我一回,我把自己对那个少年拔剑术的理解说了一遍,他面色严肃的点头而去。我把这件事也跟李默大哥说了一遍,他非常重视,还专门去看了两场那个少年的比赛。

九月初六和初七两天,是十个擂台上坚持到最后的十个人较量的日子,刺史刘表携同家眷、众臣都在贵宾台上就座。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来观看这最强十人之间的角斗,校军场的外围也被看热闹的襄阳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而这之中是否会有其他诸侯的奸细细作那就不得而知了。

三通鼓后,十个人在众人目光中缓缓登上了校军场中心那个最大的擂台。我心中欢喜,李默大哥正站在右边第一个位置,英姿飒爽,斗志昂扬。挨着看下去,我竟然发现了魏延,正在中间探头探脑,左顾右盼,眼睛乱转。

我心中暗喜,听说凡是进了前十名的人,最低可以奖励十两纹银,最高是一百两纹银。如此看来,这场比试下来,无论输赢,他都可以偿还欠款了。

再往下看,最左边的那个倦怠少年,背负长剑让我心中一震,他果然是脱颖而出了。而他右侧的一个持枪大汉,身体健壮,棱角分明,正是我所认识的许方。其他人基本都不认识。襄阳军兵近二十万,不认得他们自然不奇怪,但经此一战,从此想要忘记他们的名字和样貌估计都很难了。

在一阵仪式之后,十个人通过抽签进行配对,胜出的五人再进行抽签配对,因为是五人,所以将会有一人非常幸运的直接进入前三名。因为大家相信,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

让我吃惊的是,第一场竟然是李默大哥和许方的比赛。

虽然我也有心理准备,像他们这样打下去,如果两人都够强,肯定会碰面,但这么快就出现这种状况,确实有点让人心理难以接受。

只见李默大哥面露喜色,许方也双眼放光,看来他们都陶醉在这种兴奋之中,并没有我所想象的熟人相见的尴尬。一声锣响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