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重生三国之雄霸天下 > 第两百二十一章谋变(下)

问题是陆氏家族的欲望所在到底在哪里呢?

不过现在还不急,毕竟太史慈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陆康还是氏仪又或者孙乾,从现在的阶段看来即便不是盟友也会是敌人。

等到日后青州局势稳定后再考虑这事情也不迟。

太史慈抬起头来,正要吩咐管宁去写信招来伊籍和龙星,却见马钧在一旁欲言又止,仿佛有什么话要说。

这个五德院的院长还是当年在临淄初遇太史慈的样子,丝毫没有架子,好像功名利禄如同流水一般不能在他的身上留下丝毫的痕迹。

太史慈笑道:“德衡,有什么事情吗?”

马钧搔了搔头,不好意思地笑道:“主上,你还记得你会盟诸侯、出征酸枣前交给我的那个发明新式强弩的任务吗?”

太史慈呆呆的看着马钧,全然忘记了自己对马钧说过的话,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般道:“你说的是损益连弩吧?”

继而心中涌起狂喜道:“难道你已经把那东西发明出来了?”

众人不明所以,不知道为何一直强调“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的太史慈为何会对一件武器这么感兴趣,即便是当初设计出令他们认为是天下利器之首的神臂弓和狙杀弩的时候,太史慈也不过是淡淡的应了一句,说这东西还不错。

到底是什么神兵利器竟让灵太史慈如此的动容?

年幼的诸葛亮眼中光芒闪动,显示出了非常渴望的神色。

自来五德院后,诸葛亮就对这里的种种“神秘”非常感兴趣,在年幼的诸葛亮眼中,这里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尤其是在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的墨门子弟的影响下,诸葛亮对“格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格物老师总是会做出许多有趣的试验。

对了,“试验”这个词也是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的。

“一千条大道理也顶不上一个行得通的办法”。

而且他们还强调事情的利弊,这一点难能可贵,并不是行得通的事情和方法他们就会去做。还要看是否有利于全局,绝不会因小失大。

就比如刚才讨论的前线青州军锋芒毕露是否得当的问题,管宁和自己无一不是从全局出发的,当然这并非说事情一旦发生就没有转变的余地,郭嘉的主意令年幼的诸葛亮拍案叫绝。

按照管宁的说法:五德终始,生生不息,化为万物,所以万物是相互有关联的,一件事情改变了,其他的事情也会相应的改变。

总之,诸葛亮觉得在这里非常的快乐,可以令自己学到许多新奇的东西。其实这小子自小就令家里人对其非常的头疼,别人不明白他为何有那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还有总是会做出许多设计巧妙独特的小玩意儿来。

但在家中他总是受到大人们的限制,认为他的那种行为是不务正业,可自从来到五德院后,他可算是找到了一大群的知音,即便是那些世家大族的孩子们也会在这问题上与诸葛亮找到共同点,毕竟爱玩是孩子的不可抹杀和遏制的天性。

尤其是马钧,总能给孩子们带来惊喜,诸葛亮就很喜欢马钧发明的东西。

所以这一刻一听说马钧发明出了新东西,自是欢喜非常。

马钧不好意思地搔了搔头道:“主上,你说的这东西实在是过于麻烦,我想了很多时候还是全无头绪……”

太史慈大为错愕,没有想到自己认为对这大发明家全然不成问题的一个武器设计竟然把马钧难为成这个样子。

经马钧这么一说,管宁都好奇起来,在他的心目中还没有什么东西是马钧设计不出来的,忍不住问道:“德衡,到底是什么东西可令我们的的大发明家束手无策?”

马钧看着无不瞪大了双眼看向自己的人,大感尴尬道:“也没有什么了,其实就是主上希望我设计一种弓弩,可以一次发射十支弩箭的那种……”

王豹大感错愕道:“这有何难?这种连弩在我先汉霍去病将军时已经装配到军队中了。”

马钧大摇其头道:“你误会了,并非是那种横排几支箭,一弦可扩散发射的那种连弩,主上要我设计的是那种既可单发射击又可象穿线珍珠般连续发射的弓弩,嘿,还是叫连珠弩比较符合实际……”

话还未说完,众人无不瞪大了眼睛看向马钧和太史慈,觉得这事情听起来匪夷所思。连续十发打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怎么可能?

只有诸葛瑾蓦地抬头看向站在自己前面的弟弟诸葛亮,目光中露出奇怪的神情,诸葛亮也是沉默不语。

太史慈马上就注意到了这一点,笑着抚摸着诸葛亮的头道:“你好像有什么意见,不妨说来听听。”

诸葛亮毕竟年幼,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回过头去看了看诸葛瑾,看到自己的兄长坚定的点了点头,知道是鼓励自己说,于是边拿眼睛看着边对太史慈和马钧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主上和马先生说的那种连环弩我小的时候做过,不过很麻烦,还很容易坏,而且时灵时不灵的……”

一句话未说完,马钧眼中涌出狂喜,站起身来大声道:“竟然有这等事情!你快告诉我你是如何解决一弦连动数回,连环发射弩箭的!”

那嗓门大得差点把房顶都掀了起来。

诸葛亮吓了一跳,就看见马钧大踏步地向诸葛亮走来,还从怀里掏出了许多被折叠地窝窝囊囊不像样子的黄纸。

直接就递到还在目瞪口呆的诸葛亮面前,一样一样地打开,上面画着些乱七八糟、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弓弩的模样。

太史慈早就被马钧挤到了一边,却看得心中温暖,这才是马钧:性情中人,书生本色。

诸葛亮这才明白这位马先生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他也是深爱此道,连忙头不抬眼不睁的和马钧比划起来,两个人早就忘记现在会议的主题思想。

太史慈阻止了满脸不悦的王豹对两人行为的呵斥,看看马钧,又看看诸葛亮,有一种啼笑皆非、荒谬绝伦的感觉。

这两个人原本应该是敌人的,尤其是在弓弩发明上的对决颇值得人玩味。

历史上的“损益连弩”当然是诸葛亮发明的,这种象机关枪一样的神奇弓弩失传已久,不过在后世已经被人还原出来,可以一次连续发射十次青铜制成的弩箭,杀伤力极大。

“损益连弩”可以说是平原作战时所有兵种的克星。只要想一想那连绵不断的箭雨,那简直就等于令弓弩兵在他的射程内以一当十。

不过这种东西还是有局限性的,第一个就是因为连发的原因使得“损益连弩”杀伤力和射程都有限,无法象其他强弩可以及远,当然他的连发弥补了这个缺点。还有就是这时代那皮质的铠甲,其实对“损益连弩”的防御效果并不大。

马钧却与此同时发明了守城的弓弩利器——火箭。即令以诸葛亮的智慧和本领仍然对这种东西无可奈何。

说来可笑,一说到攻城,这个“损益连弩”的作用也远不如现在青州正规军普遍使用的射程超员的狙杀弩,当然要是持有“损益连弩”的士兵爬上城墙的话,对于控制墙头还是很有帮助的。

反倒是马钧口出狂言,说自己可以令“损益连弩”一次发射五十支弩箭。

这当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这种弩箭的原理已经被诸葛亮阐释出来了,马钧要做的不过是改良而异。而且马钧最后放弃了自己这种改良,原因很简单,连发五十支弩箭射程和瞄准以及负重都成问题。

其实无论是对于“损益连弩”还是火箭,太史慈都不会蠢到以为利用一种武器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狂妄地步,多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