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重生三国之雄霸天下 > 第五百三十七章

表面上听。似乎是在打圆场,但是谁都听得出来秦宓站在了廖立一边,毕竟廖化从廖氏家族出走肯定不是件特别光彩地事情。

太史慈闻听此方,身躯忍不住一震,他这才想起廖立是谁。难怪这名字听上去这么熟悉了!在历史上,这可是个和庞统可以并驾齐驱的人物。

如果在吴国有一个被埋没的人才是虞翻的话,那么在荆州乃至在益州被埋没的人物就一定是这个麋立!

刘备占领荆州后,诸葛亮就向刘备主动推荐两个人物,一个是庞统,一个就是麋立。至于白眉马良等人,在麋立面前根本算不上数地人物。可惜这人和历史上的虞翻一个脾气。自己看不上眼的人物一概不放在眼里,弄得最后连诸葛亮都无法包容他。罚他到边疆去开垦荒地,后来姜维请他出山,他却说诸葛亮死了,没有人能够真正完全发挥他的才干,宁可老死山林,还说若是答应了姜维的要求,就是糟蹋了自己。

没有想到。周瑜和孙策居然请得动此人出山,而且看他现在的模样。没有丝毫地狂傲,显然是对周瑜和孙策心悦诚服得很。

关有此人在荆州,孙策实力大增!一时之间,太史慈心情大坏。

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张松的声音再一次传了过来。

众人闻言一楞,太史慈这才惊醒过来,看向了得意洋洋的张松。

秦宓闻言脸色一变,因为张松这句话明显是在讽刺廖化做过黄巾贼,把廖化比喻成做贼的佳人,意在说廖化功勋再高,也洗刷不清廖化本身的污点。而且这话还有顺手牵羊骂太史慈藏污纳垢的意味。

秦宓不由得为张松担心。

在太史慈的府中,当着太史慈这手握天下雄兵的大司空,居然肆无忌惮地辱骂太史慈,这个张松的确是胆大妄为之极。

太史慈当然听出了其中的意味,不过他却不会因此而杀了张松,那样只会显得自己理屈词穷,可是若是不置一词,对自己地声望也是大有损失,更对不久之后的谈判不利,毕竟在气势上已经弱了一筹。可惜这等文人间的辩论要求极严,正像是筵席之间的诗词歌赋,相对者必须要做到语出有典,但自己始终是大老粗一个,哪里懂得什么狗屁典故?

太史慈还未想好对策,管宁却在一旁微笑道:“衣食足而后知荣辱,知耻近乎勇,弃暗投明总比朝秦暮楚地好吧。”

众人齐齐一怔,太史慈听罢,心中大声叫好,管宁这番话连打带削,暗中把在场的众人全都教训了。“衣食足而后知荣辱”,那是说廖化和他的母亲被廖氏家族逼得走投无路,自有飘零江湖,当然不知道荣辱,若是怪廖化,那先要怪廖氏家族。

“知耻近乎勇”当然是在说廖化乃是勇士。

“弃暗投明”当然是对太史慈的赞美。

而朝秦暮楚则是一语双关的嘲骂张松,乃至他背后的世家大族。那不但是在说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了刘焉,扶植了刘备,更是在用“秦”、“楚”这两个地名嘲讽他们四处巴结讨好的姿态。

一直以来,他们便在汉中和长安地区谋求利益,现在又在讨好荆州地廖立,岂不正是“秦楚”两地?

管宁区区数语便用典故道破了张松等人的心机,而且丝丝入扣,表现出了极高明的政治手腕和学识,令在场人大惊失色。廖立和秦宓的脸色极不好看,不过却没有怀疑管宁已经看穿了他们联合的目的所在,毕竟在他们看来,张松知道入蜀图乃是高度机密,太史慈和管宁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人世间还有如此详尽的地图。

他们仅仅认为管宁的讽刺是因为张松的出口伤人。故此虽不高兴,但却并未放在心上。

只不过对管宁刮目相看,才知道威名天下,必无虚士。这个管宁出奇的厉害,似乎比太史慈还难对付。张松的一张脸气得发青,他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一日被驳得体无完肤。

太史慈先欣赏了一下张松的表情,然后才悠然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大海的无边正是因为他不放弃任何一滴雨水,各位以为然否?”

他这么一说,张松当然更无话可说了。

众人赔笑。管宁却借着太史慈的话头笑道:“司空大人所言极是,或许我们以前有很多的不愉快,但那毕竟是以前的事情,我们在这里若是只讲个人恩怨,那对国无利,不弱我们谈点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情吧。”

众人精神齐齐为之一振,他们早就猜到太史慈要诸侯进长安一定别有目的,现在见太史慈终于切到了正题,哪还不竖起耳朵来听?

密室。

外面仍然是熙熙攘攘,一片喧嚣,人们都在太史慈为他们准备的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之间徜徉。丝毫不知道在那大厅中已经少了几个人,更不知道在这间密室之中将要上演的争霸序幕。

各方代表,除了李傕郭汜的人和吕布的使者宋宪没有来之外,全都在这里了。中间放着一张圆桌,上面放了青州的各色点心,不用入口,那色香便令人食指打动,更遑论那在桌子上驰名天下的青州美酒了。

不过没有人去动这些东西,毕竟大家来这里的目的不是为了吃。

太史慈和管宁安然地坐在主任的位置上,看着其他诸侯派来的使者纷纷找到位置,然后在那里正襟危坐,心中盘算着怎么能在这些其奸似鬼的人物身上得到最大的利益。大家坐下了却没有人说话。

不过太史慈和管宁并没有急着切入正题当中,而是谈笑风生地和众人打上了哈哈,频频劝酒,劝各人都吃些东西。

这是谈判中的学问,先耗一耗对方中性子急的人的耐性,增加那些喜好思考的对手的好奇心,这样谈判起来就比较顺利。

众人心不在焉地动了动杯箸,便算了事。最后,刚在管宁那里吃过大亏的张松实在忍不住了,对太史慈没好气道:“司空大人,你所谓的对我们大家都有利的事情不会是指请我们吃点心聊天吧?”

太史慈和管宁对视一眼,心知时机已到,前者悠然道:“永年先生请安坐。长夜漫漫,正如乏味的人生,只是吃饭当然穷极无聊。今天我请各位来此当然不会谈论这么平淡地事情。”说着,举起一直在手中把玩的酒杯,对众人朗声道:“来,大家先干了这杯,然后看在这杯酒的面子上,能够有耐心听完本人今天要说地话。或许,大家就会觉得不虚长安此行。”

众人面面相觑,然后不约而同地举杯应和。各怀鬼胎地喝下了杯中美酒。太史慈看众人纷纷响应,宫张松这么桀骜不驯的对立人物都买了自己的帐,大感满意,放下手中的酒杯,意气风发道:这次召集各方重臣的使者齐聚长安,当然是圣上的主意,更是我太史慈衷心期望。一力主张的事情,毕竟圣上亲政,我大汉要有一个新气象,但是大家一定奇怪,为何圣上才一回长安,便作出此项决定。

众人纷纷点头,这件事情的确奇怪,不过却没有人怀疑太史慈地这番话。这些人之所以被任命为使者。当然是因为他们具备极强的政治敏感,故此,这些人才一到长安就是马上观察形势,故此他们对长安的势力分布很清楚。

可以说,长安城现在形势微妙。

汉献帝召集诸侯进长安,那其中当然有联合外地诸侯牵制太史慈的意味,毕竟太史慈几乎掌握了长安的军权,唯一不受太史慈控制的是西园八校尉,当然还有一个张绣,态度一直暧昧难明。太史慈的苦恼也不小。那就是现在长安朝中大臣地班底并非是太史慈的心腹,在一段时间内,有很多事情太史慈根本不可能做到随心所欲。

当然,太史慈可以用手中的军权大开杀戒,不过这些深知太史慈性格的人都知道太史慈是绝对不会这么做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