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唐冢 > 第一百七十二章 意料之外

第一百七十二章 意料之外

推荐阅读:

/p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天高辰远”,不定期分享一些看书心得,推荐一些书荒时还能看下的书,也有一些对电影、电视的看法,喜欢就姑且看看,不喜欢可以直接取关!】/p

【另外,再推荐下我的新书《大厦将倾》,个人觉得,还是可以一看的!】/p

河北道博陵郡治所安平县,当6浩开始最后一场考试的时候,王策已经来到了博陵崔氏的老巢。品书(.Vodt)/p

进城的时候夜已深了,安平县城的四处城墙上站满了手持兵器的民壮。/p

崔家自有隐藏的消息渠道,长安的别苑一出事,崔家在长安城的暗桩就已将消息快马加鞭往博陵传来。/p

在这方面,别说在长安城根基尚浅的许辰等人无法阻止,就是经营了十几年的太子李亨,乃至权倾朝野多年的李林甫也无法阻塞崔家的消息通道。/p

同是七宗五姓的其余六家倒能做到这点,只是在明知朝廷要对崔家下狠手的时候,让他们保持沉默都已是最好的结果,又怎能奢求更多?/p

王策从未想过出其不意,来之前他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太子党、李党、徐党等朝中巨头们也在紧锣密鼓的填坑,不断推敲崔家任何可能行动的细节,尽力做到万无一失。/p

这只能是一场堂堂正正的歼灭战,容不得半点侥幸。/p

河北道的驻军还在治所魏州集结,而真正作为消灭崔家主力的禁军和太子亲卫此刻尚在长安。/p

王策提前赶来,为的是不让崔家有暗度陈仓的可能。/p

“三掌柜,从这边走!”早一步来到安平的彭泽从城墙处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将王策拉了上来。/p

王策站上城墙后左右看看,却见那些手持兵器的民壮就像没看见他们几个一样。/p

“不错,能做到这一步出乎我的预料!”/p

彭泽憨笑道:“那么多钱砸下去,要没点效果,老彭就没脸见掌柜的了!”/p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先入城吧!”/p

彭泽将挂好的绳索递过来,几人先后顺着绳索下了城墙,上了一辆早已备好的马车。/p

博陵崔氏的祖宅在安平县以北,面积足足相当于半个安平县城。/p

汉代初置博陵郡的时候,崔氏还只是安平县南部的一个中等家族,此后几百年,战乱频,过往豪门俱被雨打风吹去,原本的中等家族却越来越大。/p

战火将安平县毁去,新的县城便以崔氏的祖宅为基础慢慢扩充到了现在的地步。/p

自南向北望去,依旧能看到那一排甚至比城墙还要高出一倍的坊墙,那是乱世中崔家修筑起来的堡垒。/p

除了坊门更加宽敞外,高墙之上似乎还能闻到硝烟的味道。/p

“不好打啊!”/p

彭泽选的住处正对崔家那一片祖宅,王策了望一番后,放下了手里的望远镜。/p

只是窥探了片刻,王策却分明感受到了好几股警惕的目光。/p

“里面应该还有不止一位宗师境高手,至于私军,怕是最少还有两千……”先来一步的彭泽迅汇报着打探来的消息。/p

“强攻等到李亨的人来了之后再动手,我们眼下要做的是和崔家争夺这安平县的民心,如果大军来时,安平县的百姓还站在崔家那边,我们将要面对的就是二十万百姓驻守的坚城,光靠太子亲卫和一万多禁军是不可能攻破的。”/p

“那我们现在只要确定他们不跑就好?”/p

“在没到山穷水尽之前,他们应该不会转移人手,毕竟真这么干了,怎么也得派出一位宗师护卫……”/p

情况和王策预料的差不多。/p

此刻在崔家的祠堂内,足足三十七名白老者汇聚一堂。/p

这些都是崔家各支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宗族大会也只有在家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才会召开,只是每年祭祖,可看不到这么多老头子出现。/p

祠堂内的气氛十分压抑,尽管崔家上层压住了长安传回来的消息,但是笼罩在崔家大宅上的阴霾却已让每一个崔家人喘不过气来。/p

“当初我说什么来着?家主之位就不该在父子间传承,可你们呢?非要贪图他那点小恩休,现在好了,全家都要死光光了!”/p

“我早就崔乘风这小子成不了大器,眼高手低又暴虐残忍,自打十岁开始,哪年他家院里不得弄死几个丫鬟婢女?”/p

……/p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人家都杀到家门口了,再没反应,我们大家都没活路了!”/p

“是战是降,还是拿个章程出来吧!”/p

……/p

“投降?也得人给机会啊!这一次可不光是皇帝要对我下手,朝廷里几大山头都在盯着我们崔家这块肥肉,就连另外几家……真到了这种时候,谁能保证他们会站在我们这边?”/p

“离得近的子弟差不多都得到了消息,此刻应该在回来的路上,可那些远在外地为官的……只怕要被他们一锅端了!”/p

崔家内,家主的权力最盛,宗族大会虽有罢免家主的权力,但这种非常设机构几乎形同虚设,而真到了需要宗族大会讨论家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宗族大会上下又没有一个强力的领导机构。/p

以往出现的几次里,几乎都由家主来主导宗族大会的议程,可这回,连家主都死了,眼下崔家的宗族大会都不知是该先应对危机还是先选出一个继任家主。/p

“蛇无头不行,依我看,还是先选出继任家主吧!”/p

这个提议,在耻多人都有想过,可眼下这种局势,要的是能够力挽狂澜的英雄,承平日久的崔家还当真选不出合适的人来。/p

至少在场的老人们就没几个愿意把自家的儿郎推上这个火坑。/p

“怎么?堂堂博陵崔家,现如今竟连一个家主人选都推不出来吗?”方才动议的老者算是崔家目前还能正常思考的几人之一。/p

眼见众人还是没有反应,这人气急反笑:“好嘛,前几日还抢得打破头,现在连站出来说一句都不敢了吗?”/p

“我看就叫十三郎上吧!”/p

崔家子弟何止千万,即便同辈也每每有数百人,然而能够被这些老人们排序的却只有几家嫡脉的子弟。/p

但这人口中的十三郎却让大伙儿摸不清头脑。/p

“老十三不是二十年前就早逝了吗?”/p

“不是三房的那个!”那人摇头道:“是南城老七家的三小子,前些年一个人在西域闯荡,白手起家置办起好大家业的那个!”/p

“他?他们这支两百多年前就已经出了五服,选他当家主,这不合规矩啊!”/p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提议那人叫道:“再讲规矩崔家就真要完了!”/p

“老七家这三小子倒真不错,一个人谁也不靠,在西域那样的蛮荒之地创下偌大家业,是个能担大任的!”/p

“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眼下我们崔家要的就是这种有本事的人当家主!我赞成!”/p

“我也赞成!”/p

……/p

甭管心里怎么想,眼下这种时局可不是争权夺利的时候,先把这小子扶上去再说,一切以渡过眼下的危局为重。/p

远离崔家主宅的这个十三郎,这次其实只是回老家准备将父母带去西域,奈何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