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唐冢 > 第一百八十六章 徘徊

【欢迎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天高辰远”,不定期分享一些看书心得,推荐一些书荒时还能看下的书,也有一些对电影、电视的看法,喜欢就姑且看看,不喜欢可以直接取关!】

【另外,再推荐下我的新书《大厦将倾》,个人觉得,还是可以一看的!】

从商多年,鲜于仲通早已养成了小心谨慎的性格,虽说如今骤然显贵,可也不敢得意忘形。?火然文???w?w?w?.?ranwena`com

听完杨国忠此言,鲜于仲通难免疑惑:“下官不明,望大人指点。”

“嗯,京兆府有一个名为罗希奭的法曹,鲜于兄知道此人吗?”杨国忠却不明言,毕竟一切都是自己的猜测,话不说清,先让鲜于仲通冲在前面,即便出事也能有个缓冲。

“下官知道。外人常以‘吉网罗钳’来喻说二人,罗希奭就是其中的‘罗钳’了。听说那罗希奭手段毒辣,人闻其名就闻风丧胆。”鲜于仲通的生意能做到这等规模,少不了结交官宦,官场上的事不知道的很少。

“不错,就是此人。”杨国忠淡淡点头,复又问:“吉温与罗希奭闻名天下,鲜于兄知道他们得何人授意吗?”

“听说此二人早年皆为李右相门客,他们能够发迹如此,想来李右相脱不了干系。”鲜于仲通思虑片刻后答道。

杨国忠闻言赞道:“鲜于兄果然讯息通畅,虽僻处蜀中,对朝野之事皆在掌握之中。不错,吉温与罗希奭一前一后任京兆府法曹,此职虽微,却能掌京中刑狱之事。李林甫这些年来恃此二人,办了许多大案啊。”

“下官在蜀中,也知皇甫惟明和李适之案皆由此二人所办。”鲜于仲通答道。

杨国忠冷笑道:“哼,李林甫通过此二人控制京中刑狱之事,御史台更是早被其渗透干净。他若想兴大狱,不过在其一念之间。”

“杨大人何出此言?”鲜于仲通微惊,小心问道:“下官听说,李右相其实待杨大人甚为关爱。”

“甚为关爱?”杨国忠说到这里,便是一脸愤然。

拍马屁这种事杨国忠早已练得炉火纯青,除了尽心巴结宫内的贵妃和皇帝外,政事堂的三位宰相更是重点关照对象。

奈何三人虽忌惮杨国忠与贵妃的关系不至刁难外,对于他的奉承也只是点到即止,,杨国忠这人可入不了宰相的法眼。

如果仅此也就罢了,可李林甫也是从市井间一步步爬上来的,可谓对杨国忠的品性、招数了若指掌,杨国忠时不时的小心思几乎每每都被李林甫点破,弄得他好没面子。

尤其杨国忠又在户部做事,每天都要面对王鉷这个上司,那王鉷也不是个善茬,眼见杨国忠时不时在李林甫面前摇尾乞怜,心中腻歪的同时免不了也有些许危机感。于是,平常做事总免不了借机挑刺,弄得杨国忠经常灰头土脸。

其实李林甫身为权倾朝野多年的宰相,哪会刻意去针对他杨国忠这么个小角色,哪怕他是贵妃娘娘的本家。

连李蛮尚且需要忌惮他杨国忠,杨玉环这么个女人在李林甫眼中又算得了什么?

也就是杨国忠骤然显贵,觉得自己算个人物,加之野心日盛,自我感觉膨胀了许多,连带着王鉷的刁难也被杨国忠一并算到了李林甫的头上。

鲜于仲通毕竟浸淫江湖多年,对人间鬼蜮之事最为明晓。他一转念间,很快知悉了杨国忠的心意,遂决然说道:“下官既为京兆少尹,即为罗希奭的上官。下官入职之后,慢慢寻出罗希奭的不妥之处,想法将其贬斥就是。”

杨国忠摇摇头,说道:“李林甫知道鲜于兄为国忠恩人,若鲜于兄将罗希奭贬斥,那李林甫定然迁怒至国忠身上。鲜于兄,那李林甫为相十余年,可谓枝繁叶茂,我们若公然与其相抗,那是得不到好处的。”

鲜于仲通想不到杨国忠入京数年,仿佛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崭新的人儿,心中就在那里感叹不已。

杨国忠沉默片刻,方缓缓言道:“鲜于兄入职后,须大说罗希奭的好话,我再在皇帝面前吹吹风,想法升一下罗希奭的秩级,将其调出京兆府最好。”

为调某人关键岗位,对其明升暗降,这也是杨国忠从李林甫那里学到的本事。

杨国忠知道吉罗希奭实为李林甫麾下最得力的马仔之一。吉温那里杨国忠一直在接触,发现此人对李林甫其实算不上忠心耿耿,若将罗希奭再调到一个无关紧要的职位,则可除去李林甫的两个得力爪牙。

至于王鉷,杨国忠与其同在户部,只要用心,总会找到机会。

初生牛犊不怕虎,何况杨国忠自认乃是乳虎啸山林,至今为止的成功也让他觉得朝堂上的争斗也不过如此,和街面混混之间的交锋相比也高明不到哪去。

李林甫一生最会算计人,他没有想到,在他眼中无关紧要的杨国忠已在暗中默默算计他了。

“那此次的科考弊案……”鲜于仲通等了片刻后,还是开口问道:“下官该如何应对?”

其实这才是鲜于仲通今天最想知道的东西,杨国忠谈的那些他虽能理解,可昨天之前还只是个商人的他真心觉得算计当朝宰相的事离自己太远了……

“这就是我说的机会了!”杨国忠露出神秘的微笑,缓缓道:“你是京兆府少尹,又是刚就职,查案这种事自然要让手下人具体去办。”

“大人的意思……”鲜于仲通也是个机灵人,立即便明白过来:“下官让罗希奭去办此案?”

杨国忠答道:“这是钦命要案,圣上指定了你,你自然推脱不掉,然你毕竟从未接触过刑名,案子定然要让手下人去查。”

“罗希奭办过不少大案,不仅朝野闻名,圣上也是知道的,你让他去查案,朝野上下到哪都说得过去……”

杨国忠担心鲜于仲通从未进过官场,对官场上的道道不甚清楚,也就耐着性子与他分说。

“罗希奭是李林甫的人,这一点朝野皆知,让他去办案,无论结果如何,旁人都免不了联系到李林甫身上。”

“这次的案子并不好办!”

杨国忠趁着这两天也算把学子闹事的缘由打听清楚了,他没上过几天学,分不清雷同和抄袭到底怎么回事。

然而学子们不满意,世家门阀又不肯松口,这个矛盾不解决,这案子无论查成什么样都不可能了结。

既然已经清楚皇帝在利用自己冲击朝堂现有的势力,又明确指定让鲜于仲通去查这个案子,杨国忠岂会不知皇帝想让自己站在世家门阀的对立面?

对于世家门阀的恐怖,从市井之中走上来的杨国忠可没有直观的映像,想着自己连皇帝都算计过,宰相也不过如此,几个土财主又算得了什么?

“关键你要让学子们不再闹下去……”然而杨国忠毕竟不是当年那个泼皮混混,也学会了谨慎小心。

“让罗希奭冲在前头,出了事李林甫就不可能无动于衷,那些得了好处的豪门子弟若不想重考,便会想法设法去安抚那些闹事的学子……”

“你只要记住一点!”杨国忠强调道:“你只是查案,其他的一概不管,学子也好,世家豪门也罢,不要想着去讨好谁,不偏不倚的态度要拿出来,要让圣上看到……”

不得不说,杨国忠虽然没有官场老油条那般的和稀泥手段,也没有和世家门阀见招拆招的本事,然而在把握皇帝心思,如何讨好皇帝一事上,还是有着独到见解的。

不管案子查成什么样,甚至不管案子能不能查下去,只要能让皇帝看到自己在真心办事就行。

鲜于仲通听了一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