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少儿时代(1941—1954)
第一篇 学前纪事
第一章 清川家族百年兴旺纪实 (1)
一个人,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充其量也就两万多天吧!当然,有长命百岁的,也有短命夭折的。
一生中,你可能经历了千百件故事。但是,记忆最早的,也许多在七、八岁以后吧。
可说也怪,有一些五岁时发生的故事,却铭刻在我的心中,久久也不能将它忘却……
(1)王裔万代百业开
后人有诗赞曰:
北辞赣乡激壮怀,南赴百粤展雄才;
功显博邑名教谕,王裔万代百业开。
我们太始祖【1】王瑞,是于明朝弘治二年,即公元1489年,从江西省赣州府安远县,乔迁到广西博白东平山湖新村的。曾任博邑教谕,即博白县教育局长。
始祖母廖妙仙,生三子:长子文金,次子文玉,三子文周。
二世祖文周和其两大哥文金、文玉,仍住在新村创业;
三世祖王敬,又称益堂公(二世祖文周之独子。)。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置业良村【2】。从此,便开创良村四百多年以来的创业史;
四世祖朝进(三世祖王敬的第三子),便从山湖新村迁往山湖西山村创业;
五世祖允英(四世祖朝进之第四子),即华林公,仍留住西山村创业;
六世祖王俨(五世祖华林公之第四子),又再从山湖西山村,迁到山湖留村创业;
七世祖国品(六世祖俨公之第二子),仍住留村创业;
八世祖的王世勷(七世祖国品的第五子),再度从山湖留村,搬迁到东平良村的早禾坪村定居创业;
九世祖王兴辂(八世祖王世勷的第二子),又再度从良村早禾坪,搬迁到良村秧地垌居住创业;
十世祖王宗煌(九世祖王兴辂四子中的头大子),仍住秧地垌创业;
十一世祖王恩浮(十世祖王宗煌的独子)、十二世祖王承基(十一世祖王恩浮的独子)、十三世祖王祖汛(十二世祖王承基的独子)均仍然住秧地垌创业;
直到十四世祖,也就是祖父王大澄,即辛川公。眼看上祖“三代单丁”,便萌发期望自己子孙后代能大发大旺,瓜瓞绵长。于是,就四处为自己寻找风水好的宅居地。
根据老一辈的人所传,九世祖王兴辂(八世祖王世勷的第二子),从良村早禾坪搬迁到良村秧地垌、边坑居住创业时,人口发展极快,光“祖”字辈的男丁便排行到六十九了……
后来,祖父清川公一手亲自主持兴建好秧地垌的亚公厅以后,形势紧急直转,许多不幸“事件”便接踵而来……
特别是,人口的大量死亡,且都是死亡那些青少年的男丁。于是,祖父见状不妙,便萌发生了要搬迁,进行重建家园的念想……
最后,当他一旦看准了石湖坡“水口社”旁边的这块“风水宝地”适宜居左,便于1928年与大村原先就迁来此地安居的宗有公裔孙商量,一举买下了现今祖公厅左边的一大块地方,建房定居。
村左边是祖父居住,村右边是宗有公的后裔承台公他们居住。
要知道,上面村‘城肚’也称‘上高屋’,居住的又正是于1925年,就从荔枝塘搬来的大琳公,即广和大爷那个家族。
当年,广和大爷正是太始祖新村祠堂的主侍,即是我们王氏宗族的族头。因此,他掌管着新村祠堂所有“蒸常”的钱财运转和划为。从而,便把上高屋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村场。
大家只要从他们家在上高屋“城肚”那村场建筑的气派和架势,就显而易见,他才真正算是在良村肚内,一个名符其实的大户人家。他不单人丁兴旺,财源广进。他还生有六个儿子:志辉、志清、志一、志光、志佳、志英。
这样,人们便把上高屋“城肚”(上图)和下底屋(下图)统称为石湖坡。
综上所述,这便是我们“清川公”这脉的王氏家族,五百二十多年以来简单的变迁史。
正是:
十四世祖王大澄,风水宝地亲选定;
同舟共济建村场,人丁兴旺财广进。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
(2)美丽山村石湖坡
后人有诗赞曰:
远近闻名石湖坡,山清水秀花果多;
青龙雄狮前方守,两溪流入南流河。
门楼瓦房高墙城
我们石湖坡(包括上高屋和下底屋)是一座依山傍水,四面山林环抱的美丽小山村。上高屋背靠背夫岭(上图),左傍担水坑,右临始公坝。
村庄内,建有上、中、下三座大厅,每两座间有一个大天井。其两侧有正屋、横屋、厢房,浑然一体。下厅前面是一大石灰禾坪,再前面是左右两张大鱼塘,再前便是有座两层楼高的大门楼。
楼门前的右边又是一张鱼圹,左边是一片草地。这三张鱼塘之间,都是有暗沟相互连通的。
整个上高屋的四周,全用石灰、沙、黄坭做的三合土筑成两尺厚、四米高似正方形的城墙围绕起来。
城墙的四个角,还筑有四个未盖顶的小炮楼。在城墙内墙,每隔十米处便设有一个枪炮眼,可从炮眼处窥见外面几百米开外的一切景物,真正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易守难攻的坚固城池。
村庄后山,背夫岭上,遍山满布,苍松翠竹,草木葱茏,茶果遍岭。
在山左侧,长满椎树,秋末冬初,椎果落下,满地皆是,村上孝,四出捡拾,童声笑语,到处可闻。
走进城肚大门,再往右边几十米处,有一个小城门。小城门外又是一个约两亩多的荔枝果园。因此,整座庄园内外,像个大果园。全都种满荔枝、龙眼、菠萝、蜜柚、杨桃、桃子、李果、香蕉、石榴、蕃柏等南方特产水果。一年四季,硕果满园。
城肚内外,三张池塘,房前屋后,庄前左右,种满花草,玉兰石榴,杨柳芙蓉,玉桂之类,比比皆是。
池塘水中,鲤鲢鳙草,家禽鹅鸭,常在池中,嬉戏漫游。
每年春天,桃红柳绿,百花争艳,蝶舞蜂飞。
夏秋季节,玉桂玉兰,四处飘香,果园树枝,硕果累累,百鸟欢唱,胜似瑶池仙境一般。
整座山庄,布局匀称,房舍俨然,气势伟宏。真是远近闻名的一座世间罕见的好庄园。
而我们的下底屋,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它是一律的新做的泥砖平房,除了我祖父建有一座两层的楼房(下图二)外,其余都是典型的南方农村常见的客家人固有的村场布局结构。
正中间是一个由上下两座大厅组成的,并用来安放先祖灵位的亚公厅(下图一)。它是专供举办逢年过节时,孝敬祖宗,三朝满月,婚男嫁娶等红白喜事,及平时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
东西两旁,房子都成对称结构的并排平房;亚公厅前,一大天井,左右两厢,仍有天井,相互对称,十分均衡。
村上四周,种有竹木,龙眼荔枝,李果番柏,杨桃菠萝,大都齐全。
虽然,与上高屋城肚相比,相差甚远。可是,一年四季,水果不断。除供人享用,略有剩余,逢到墟日,上市出卖,所得银币,解决盐油。
当年农间,所建村场,结构完善,脚踏出屋,即可相见,能把亲情,凝聚一起。但是,只有是同祖共族者,才会像这样设计进行建筑。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