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在凤中食堂那些岁月里(三)(1)
——当年刻苦自学回忆
知识的确是个好东西,它可以使人变得清醒,可以使人大彻大悟,就像漫漫归途中的火把,会给你光明,会给你温暖。
当你一旦进入了一种境界的时候,现实中的一切都便会显得不重要了。你也无暇顾及考虑生活中的富足与贫穷。
你现在所学习到的知识,就是为了能够进行一种思考,也是一种自我完善。
以上,就是我当年进行业余刻苦自学进修中的一种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我的一个高中时代的同学,在他写作的一本自传体小书的《前言》的第一段,就曾经这样说过:
“……原来没有出书的打算,一位教数学的同学居然写出几十万字的传记,大大刺痛了我这个文人的心,使我下决心拿起多年不动的笔……”
我的这个高中时代的同学,他的言下之意不外乎是,一个几十年前高中毕业又没有上过大学,不但能在县重点高中胜任数学教学,且既然又能在退休后拿起笔杆子,在一两年内,就能写出如此洋洋几十万字的传记。难道说,我这个“文人”就真那么没有本事么?
不管他是在与我暗中竞争也罢,是褒是贬也好,我全然没有将它当回事……
敬请热心的读者耐心看完此章以后,你便都会全然真象大白了……
(264)勤读苦练学写作
有诗叹曰:
正值青春年华时,岂容时光白流去;
勤读苦练学写作,立志成才靠兴趣。
榜样激励搞创作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已经是到了1962年的初冬时节……
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当我一听闻到了中厅过道那个广播小喇叭响了以后,便静静地躺在床上,顿时之间,许许多多杂七杂八的繁杂事情,就自然而然地涌现在我的脑海当中:
那些考上了大学的同学,一直到现在,他们已经是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了。同时,有一些同学,再经过一两年从大学毕业以后,就即将成为了国家干部,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国家建设人才。
但是,而现在我自己呢?还只能是整天都是呆在这个学生食堂的膳厅里,做着这些连平民百姓谁都可以干的炊事员的平平凡凡的工作。因此,便自然而然地在我的内心里,便会浮想联翩地萌生出一种很久以来就有的想法……
这个深思熟虑的想法,就是非得选择要走一条靠通过自学成才路子,以便借助在这里干炊事员工作的业余那些宝贵时间,学习古代人那种“卧薪尝胆”和忍辱负重的精神,经过顽强拼搏与不懈努力以后,相信终会有一天定然会派上用场的。
同时,我又用当年周恩来、小平等这些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远渡重洋,到西欧法国等地去进行勤工俭学活动。
随后,他们学成回国进行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开展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那种忧国忧民、身怀抱负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去不断激励自己。
你可要知道,我在这几个月以来,一方面在参加食堂工作当中,发现的确有不少可以利用来进行自学进修的宝贵时间。只要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见缝插针”地抓紧一切可以进行自学进修的话,我坚信总会有一天,一定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
也许,以后所学到的知识,或许真的会有一天能够真正地派上用场的话。那总会比现在“随日天光随日暗”地白白消耗掉这么宝贵的时间,不是更有意义吗?。
于是,我便首先自然地想到的是,是否可以走一条进行业余文学创作的新路子呢?
你可要知道,因为古今中外的许多伟大的文学家,都并非是有很高的学历,而是靠他们具有有深厚的生活体验为基底,再加上自己头脑的灵感,不是也能够创作出不少让人喜闻乐见的传世之作的好作品来吗?
再说,我在学生时代就酷爱上了文学,毕竟也具备有了一定的文学功底,并且阅读了不少古今中外名着,再加上有这些年来的社会实践的体验。于是,更坚定了我走这条业余创作道路的勇气和决心。
也许,以后我真的成不了作家。但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此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底,即今后将会对我终生都是受用不尽的。
当时,我不但喜爱阅读一些全国着名的文艺刊物。如《人民文学》、《北京文艺》、《解放军文艺》、《收获》等。同时,也是比较喜欢和关注一些地方上的文艺杂志,以及不少报纸上的文艺副刊。
我还清楚地记得,其中从当时的《广西文艺》月刊中,曾发现和阅读了玉林的农民作家黄飞卿的不少乡土文学作品。发现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极其浓厚的桂东南一带的乡土气息,简直真有点像着名擅长写农村和农民的作家赵树理的作品那样,让我读得津津有味和爱不释手。
当时,我认识和令我崇拜的还有在凤山农业技术站中的莫培滔同志。
他也常常会在玉林的《大众报》、《金田》这些文艺刊物上,发表他的不少小小说,或散文之类的文章。我也总是非常喜爱进行阅读欣赏。
在那个时候,我们博白还有不少像庞国弘、李继孙等年轻的业余作者,他们也在不同程度上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业余作品,并且还在一些刊物和报纸上进行发表。
因此,他们的这些典型事例,也曾经对我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与鼓舞的作用。于是,我便常常在瞑思苦想,为什么我就不能像他们一样,大胆地进行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尝试呢?
正是:
转眼同窗已成才,碌碌无为增一岁;
榜样激励搞创作,浪费青春不应该。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