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好形象
政治动荡和变幻莫测的1976年,转眼之间,已经过去……
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1976年,却留给中国人大多的沉痛教训,以及牵肠挂肚的回忆与刻骨铭心的印记。
现在,当1977年即将要到来之际,人们对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将忧心忡忡地在期盼……
其实,对我将“看报纸杂志”作为每天第一爱好者是不会随便忘记的。
2月7日,“两报一刊”发表的《学好文件抓住纲》社论。凭借我在“文革”十年中,已养成的政治灵感和嗅觉,我便感到从社论中所包含的份量。
因此,我便向负责初中政治教学的黄佳晋校长主动提出,要在学校师生中,认真开展学习和讨论这篇重要的社论,从中悟出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以免在政治思想认识上,跟不上时代形势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
要知道,在这篇中央“两报一刊”的重要社论中,就竟然敢于大胆地公开地提出,“凡是**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是后来常说的“两个凡是”。
当时,我心中,曾经疑惑不解起来。要是凡事都要用“两个凡是”去处理的话。那么,它的实质就是要把**晚年,在“文革”的“左”倾思想和路线,加以继承和延续下来。这是一件多么令人不可思议啊!
要知道,我曾经是饱尝过“文革”所造成沉痛灾难的受害者,就凭自己的意识观念上的本能和独立思索中感觉到,要是再继续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那么,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又怎么去解释得清楚呢。
因此,思想上产生了种种疑团,而又不能解释,只能在思想上产生苦思冥想。当然,我绝对不会,也不敢在大庭广众当中,有勇气提出与他人开展公开辩论和深入探讨。
到3月中旬,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华国锋在讲话中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沿用了“文革”的错误提法,认定“**事件”是“反革命事件”;认为“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是完全正确的。竭尽全力阻挠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
会议上,陈云、王震等老同志,公开抵制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并且,郑重地提议,要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要为“**事件”彻底平反。这是当年国家政治形势的一种态势,谁也是难以随心所欲地改变的。
但是,华国锋却在多方面强行加以压制,而竟然不让陈云、王震老同志的发言,刊登在会议的简报上。
当时,他们这帮老同志这种勇于大胆坚持原则所进行的不懈斗争,普遍地得到与会同志的热烈赞同,从而进一步揭开了拨乱反正的序幕。当然,以上的这些消息,都是在后来经过人们广泛的流传中,我们才最后知道的。
后来,邓小平同志在给党中央所写的信中,针对华国锋提出的“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十分明确地大胆指出: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为此,党中央特地向全党同志迅速地转发了此信,充分地肯定了邓小平同志的正确意见。因此,由于邓小平同志对于错误的“两个凡是”的中肯和严肃的批评,从而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导。
到了7月份的中旬,党中央及时召开了党的十届三中全会。
其中,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领导职务和关于“四人帮”反党集团等决议在全会上得到一致通过。因此,这次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在揭批“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和恢复邓小平同志的领导职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上,便是在1977年中,全党和全国人民当时的一种生机勃勃的政治态势。从此开始,也使到全国各族人民,初步地看到了党和国家希望的曙光和未来的前途。也是给于我们带来了对于国家的发展壮大,增加了必胜的信心和期望。
经过了风云变幻莫测的1976年,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了对粉碎万恶“四人帮”斗争的伟大胜利。为此,全国各族人民从此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信心百倍,人心所向,昂首阔步地即将走上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
从而,我们就再也不像十年的“文革”时期那样,总是意志消沉,前瞻后顾,可干可不干的事情,便不干或少干,以免多干事,反而会招惹是非。就这样,得过且过地混日子,而不再去惹事生非,这也许是人们在那个年代的一种观念。
虽然,一时之间,那十年“文革”的流毒,至今还未能得到真正的彻底消除和肃清。毕竟,像我们这些非红五类家庭出身的人,多少也比之以前,变得从未有过的欢心和轻松得多了。
特别是,对于那种顾虑重重,和不敢大胆地工作的那种明哲保身的思想,也有所改变和收敛。因此,在自已本身所肩负的教学工作上,也比之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积极、勤奋和卖力,这是我们大家所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有诗叹曰:
两个凡是刚发表,文革流毒未清掉;
拨乱反正拉序幕,恢复工作众欢笑。
有个星期六下午,黄佳晋校长要我带领学校男、女排球队,和他一起出访莲塘初中,并举行排球友谊比赛。从而增进彼此之间了解,达到加强学习,增进友谊目的。
要知道,黄佳晋校长不仅对教育教学抓得紧,对老师关心体贴。并且,是没有架子的一个通情道理的好人。其中,有件事情给我印象特别深刻,让我终生难忘。
1976年5月中旬,我突然知道外婆因病住院,想请假前去探望她老人家。在下了第四节课时,我便向佳晋校长随便提及。
顿时之间,当他听了后,二话没说,就同意我请假前去。
并且,温馨对我说道:
“王飞老师呀,教学工作你就不要牵挂了,安心前去吧!我跟祖端老师安排好,你所缺功课回来慢慢补上。我知道,你家庭经济不太宽裕,你就暂时从我这里拿十块钱去吧,反正我一时还用不着……”
说完,他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大团结”塞到我手中。
然后,我拿上这十块钱的“大团结”,告别了他,便离开学校回家里。
后来,去凤山探望外婆后的第三天,我便回到学校继续上课……
第五天的中午时候,在大队值班的秧地垌六叔大伸,他解放前曾在我家当长工。特地前来告诉我:
“亚东,你爸刚刚在凤山学校打电话回来,你外婆于昨天晚上去世了。父亲要你准备好她的后事,明天中午,就从凤山运送回来安葬……”
顿时之间,我刚刚听到这个天大的不幸消息,情不自禁地眼泪夺眶而出。
良久后,我将此事跟佳晋校长一说,他问我:
“王飞老师,家里有什么困难吗……”
于是,我不得不说到用钱的问题上的困难。
此时,也许他已经想到,在农村办理此类事情,往往开口向私人借钱不妥。
随后,他二话不说,就带着我来到学校管总务的朱光桂老师处,暂时预支30元钱给我,待以后再从我的工资中扣除。
由于黄佳晋校长的热情细致的关心。因此,我外婆的后事,便顺顺利利地给办妥了……
有诗叹曰:
我们校长黄佳晋,工作细致人信任;
德智体美全面顾,关爱师生有感情
记得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