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风雨人生路 > 第118章 三人报名去高考

第一百一十一章在家乡从教的八年里(十一)

----那个年代的事儿(5)

(413)七七高考众望归

有诗叹曰:

七七高考众望归,同场竞争知是谁;

徐林小军都中榜,惊喜交加算此辈。

三人报名去高考

要知道,1977年9月秋季开学后,从报纸、杂志和宣传媒体中,迅速地传来了即将恢复由于“文革”暴发,而中断了十年之久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顿时之间,这样一件重大事件,让广大知识青年感到无比振奋和欢欣鼓舞。

这个振奋人心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重大事件,就迅速地传遍了祖国的神州大地和大江南北。一时之间,变成为使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事情。

邓小平同志,他在主管文教科技战线上的“拨乱反正”中,经过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高等学校的知识分子,专家,教授的意见。

于是,他果断地在北京主持召开的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拍板决定要在1977年,举行由于“文革”暴发,而中断十年之久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这样一来,由于形势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人才,才能满足各条战线的需要。

因此,那帮“文革”时期的“老三届”,一旦知道这个可以改变自已人生命运的高考招生的大好消息,顿时之间,个个欢喜若狂,四处奔走相告。

要知道,1977年恢复高考,是由于受到“文革”冲击,而中断了十年之久了。这次高考招生制度要真正恢复,是要冲破重重阻力和困难。从此,我们国家由此便重新迎来了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阳光灿烂的大好春天。

1977年9月,我们从报纸上马上知道,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会上,决定要恢复停止了10年之久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当年,通过这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的决定,从中明确地规定,恢复高考招生的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

这次会议还决定,在录取新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等。学生毕业后,一律由国家统一分配。

1977年恢复高考,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前途和命运。尤为重要的,就是为我国在新时期以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里,我要重点叙述当年这场前所未有过的高考的目的,一方面,回顾邓小平同志在教育界实行的“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另一方面,回顾当年高考所走过的曲折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今后的发展和改革的方向。

因此,能够在1977年极短的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克服了种种困难和干扰,迅速地恢复了高考的考试制度,不仅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我们学校,天河和林俊,以及刚离开学校到大队当文书的王小军,当时知道要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的消息,便欢喜若狂,到处奔走相告。

他们还在我面前表态,一定珍惜这难得机会。不惜一切代价,就是付出艰苦的努力,都要报考当年这场极其难得的高考。

要知道,由于时间大短,除了要复习;还得要坚持上课和上班。因此,我从与他们的聊谈中,知道他们对于要求上大学是多么的渴望和迫切。他们的举动,实在令我大为感动。

但从他们现在掌握的文化知识层面上看,还是相当不够的。因为,他们都是在十年“文革”时期读的书,文化知识基础怎样,是人人皆知道的。

另外,从所报考的志愿看,天河是报考文科的;林客小军是报考理科的。而高考只是考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史地。

其中,文理必考政治,语文、数学,理科加考理化,文科加考史地。

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的规定,考生可以利用课余和工余时间,自已复习。在参加考试那两天,可以请假,按时前去参加考试。

当时,黄佳晋校长对他们参加高考表示极大的支持。特地将天河老师负责上的功课,由志辐老师代上;林俊的理化,可以采认班上的办法。

这样一来,从而大大减轻了他们在教学上的工作量。无形之中,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复习时间。

但对于复习资料的来源,那可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有诗叹曰:

拨乱反正出奇招,小平拍板要高考;

积极复习报考去,珍惜机会莫失掉。

1977年,就是在这股恢复高考的浪潮中,不少“文革”时期的“老三届”,他们几乎个个都在像春蚕要吐丝一般,正在蠢蠢欲动地准备挤出一切时间,日以继夜地复习功课,去报名应试,让国家挑选。

当年,这些积极报名应试者,最为让人感到揪心的事情,就是当时的教育部,并没有及时公布高考各科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范围。

并且,它又不是像“文革”前的高考那样,采取全国统一命题,统一科目,统一试卷。而是由各个省、市、自治区,它们各自分别单独命题的。因此,各省、市、自治区,甚至就是连各个科目考什么内容,是考高中内容还是初中内容为主呢,大家全然都像一个无头苍蝇一般,一律不知,心里没个底。

此时,我们学校的徐天河、林俊、和大队的王小军,他们全都不时一块到来请教我。大多数是来请教一些高中的数理化中的疑难问题居多。

因此,我常常都是不奈其烦地告诉他们,尽我的能力帮忙他们解忧克难,总之,尽量使他们都明白为止。

同时,我也只是泛泛地与他们谈谈过去我参加高考的时候,所知道的一些一般高考的常识,与他们说说罢了。

而大多时候,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至于是考高中知识,还是初中知识为主,我也不晓得。因此,我也一样没有能够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此时,居然还有一些好心好意的老师,他们竟然在我的面前,大胆鼓励我并做起我的思想工作来:

“王飞老师,听说你过去在学校时,学习又那么好,你只要用些空闲的时间,好好地看看过去所学过的那些书籍,保证一定能够考上的。因为,你在学校时,又是各科全面发展的学生。难道,还惧怕考不过这帮‘文革’时期才毕业的高中生吗……”

顿时之间,我刚刚一听到他们所说的这些极其带有诱惑性的鼓励话的瞬间,心里似乎真的有点动了。似乎,也真的想前去报名试试。

但是,我再冷静地仔细认真地思前想后,一时之间,也就马上便打消了这些不切实际的念头和想法了。

要知道,其中有下面的几个理由,是使到我当年寸步都离不开家里的原因。

一方面,是岁月不饶人啊,自从高中毕业至今,已经整整十八年之久了。现在,我已经是一个37岁年纪的壮年人,又是过了人生的不惑之年了。更为主要的,就是自已已经不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那种光棍了。而是一个“为人父,为人夫”的大男人。如何再能够有条件去读大学哩。

另一方面,现在自已己经是一个有七年教龄的学校教学骨干,且又对所教的学科深有研究,正是施展自已才华和学识的大好机会。

因此,我何不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在家乡的学校里,勤勤恳恳、开开心心地工作,还东奔西跑地考什么大学。要知道,报考大学,那都是年轻人的事情了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