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初见傅校长
1978年9月20日,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
清早,我准备好带去凤山高中的行李,教学资料。毕竟,路途遥远,不便携带,一切尽量从简为妥。
昨晚,我还到隔离屋志明家里,与她家人落实好三妹王芹,由东平高中转学凤山高中就读的问题。
要知道,我回收到凤山高中上课,毕竟,初来乍到,那里情况,一时之间,我还不熟悉。因此,到来跟领导商量联系好后才告诉志明,让他将三妹王芹的转学手续办好后才能前来。
此时,志明已离开了大队不做支书了。但他是作为1961年那场“精简机构,压缩人员”的风口浪尖上被迫从教育战线转到农业的第一线。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直到今天,才有机会“官复原职”重回教师队伍。
现在,回收后继续当上小学老师,分配到隔离的文江大队二圣庙小学任教,又是学校负责人。
因此,对于王芹他的这个独女,且又是家里人疼爱的“掌上明珠”,早就有意要我将她带在身边调教一番。唉呀,盛情难却之下,我也不好意思张口推辞,就只好顺从地满口答应了下来。
毕竟,彼此之间,都是从小摸爬滚打、光着屁股一块长大的酗伴。因此,就更没有理由当面推辞了。同时,我回乡务农这些年来,大家在生产队共同劳动,一块搞科学种田。因此,彼此之间,已经结下了一段深厚的情谊。
上面所说到的,也许,就是我们之间的情谊变得如此厚重的关键因素。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一。八点半钟,我和国盛、其诚仨人一块吃了小兰一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的早饭。随后,就依依不舍地辞别了村子里还尚未出工的父老乡亲,大家一块迅速地上了东沙公路。
上了公路,再逐渐加快车速,利用下坡路时的惯性,使自行车向前溜得越远。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体力,也节省途中时间。不多时,我们就路过东平墟亭。然后,又马不停蹄地朝合江方向驶去。
大约十点钟时,已过了合江大桥且来到八廊农场的山岗处。此时,隐隐约约看到了旺茂的重要山峰——闻名遐迩的鸡嫲石。随后,我们很快过了旺茂车站,又沿着到凤山的公路驶去。
我们在一路上,谈笑风生,人人心旷神怡般地开心快乐。眼前,自告奋勇前来送我的两个年轻人,不负众望,在下午两点钟就一路平安地来到了凤山高中学校。接下来的故事,我在此就不再多说了。
要知道,原来打算在凤山高中家里做顿午餐招待他们的。但此时,家里又没大人,妈正在办公厅上班。父亲又带着小六狗去了博白体委,就只是剩下懂事还不多的小六妹在家里了。
一时之间,两人见状,就连忙制止我说道:
“王飞老师,不用麻烦了,我们要趁早赶回去,明天还要上课呢。你又刚到,一切都未准确好,就不再麻烦了。我们到凤山墟亭去逛逛就回去了……”
说完后,两人喝了两杯温开水,便迫不及待地到门外推自行车准备离去。
顿时之间,我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忙从上衣袋里,掏出一块钱和一斤广西粮票塞到其诚手上。让他们到凤山墟亭上吃上两碗粉,然后,再回东平老家去。那能让他们千里迢迢地饿着肚子回去的。
一时之间,其诚急忙上前阻止。口中喃喃地说道:
“王飞老师,不用了,我们都是带有钱款和粮票来的。回去也可以在学校总务报消的。因为也算因公出发嘛……”
说完后,他们死活都不肯领取我手上的钱票。
于是,我只好亲自送他们出到学校大门,就这样消无声息地离开了……
有诗叹曰:
离别亲人凤山去,家乡亲情记心里;
自告奋勇亲护送,牢记好心又好意。
其诚和国盛离开后,我就返回教工厨房,在锅里胡乱地吃了一小碗早餐的剩饭,便来到办公厅处。
我往办公厅内一看,只见两个教导处干事正在各自的办公桌上,埋头伏案地在专心致志工作。
顿时之间,从背影上我一眼就认出,那个女的就正好是我妈。
当我见了妈后,对她简单说了一下我的刚到的一些情况。此时,发现她正忙着刻印高二物理试卷。
我懂得,自从1978年高考刚结束,紧接着,全县各间公社高中马上又要投入到1979年高考的备战中了。
要知道,此时,正是刚恢复高考,又处在“拨乱反正”的年代。因此,全县各间公社高中的高考竞争是相当激烈的。
因为,当时虽然定了龙潭高中两个班为南片的重点班,博白高中为全县的重点高中。尽管,它们的学生都是全县挑选的。但这些1978年考上重点学校的学生,还要连续读三年后,到了1981年全县才有毕业生参加高考。
因此,一时之间,还没有县重点学校的学生毕业。于是,所有公社高中都还是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算是那时候最为公平的竞争了。
要知道,那间公社高中高考中考差了,或剃了个“光头”,或排名在后的话。这样一来,连老师都不敢出街入市,领导到县开会也不好意思抬起头来的。
可见,当年这种升学压力有多重,且在群众中影响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此时,我忙着问在旁边工作的妈:
“妈,傅汝鑫校长的住房在那里……”
“在楼上……”
妈只是说了一句,又埋头伏案地工作。为了不打扰她,我只好悄然离去。
当我沿着楼梯慢慢地往楼上走去。此时,我左顾右盼地看了看这里的一切,顿时之间,心里无限感慨起来:
“唉,这里的一切,跟十年前我离开的时候几乎完全一样,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上到楼上,左转弯就看见傅校长的房门正在洞开,我心中高兴得暗暗忖量起来:
“哈哈,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走到房门一看,发现他正躺在睡椅上在聚精会神看文件。
于是,我在门外轻轻地喊了一声:
“傅校长好……”
喊声刚响,他马上从睡椅上起来,并轻声轻气说道:
“啊,亚飞,你来到啦,好呀,请进……”
我便马上走了进去。随后,跟过去我在凤山学校时一样,热情好客端茶搬凳地招呼起我来。
顿时之间,眼前那一幕幕的往事,似乎又像电影般地在我的眼前重现……
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叶。此时,我正在博白一中(即凤山初中)十四班念一年级。
印象中,当时县体研班曾到学校做过一次体育示范表演。学校篮球队与体研班曾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友谊比赛。
其中,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体研班的6号队员。由于他的精湛的篮球技术和良好的体育风范,在我的心灵上曾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在初二学年开学时,所更换的班主任,竟然是体研班那位6号运动员。此时,我们才知道他叫傅汝鑫,一个二十多岁,年轻有为、朝气蓬勃、和蔼可亲的一个青年老师。后来,他还兼任学校团总支书记,是教政治课的老师。
就这样,我们在他慈父般的精心培养和关怀教育下,陪伴着我们一起,愉快且又紧张地度过了初二年级的这段难忘短暂且又美好的青少时光……
光阴荏苒,岁月蹉跎。转眼之间,又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