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风雨人生路 > 第1021章 陈年往事难忘记

三中全会新举措

光阴荏苒,日月蹉跎。转眼之间,来到凤中学校上课又过了一个星期时间。

此时,又到了周末,但我仍在房间看书备课和思考班上存在的问题。

从此,我再也不会像以往在大队当民办教师那样,每天放了晚学,就骑上我心爱的《飞鸽牌》自行车,一溜烟地回到家里。马上前往自留地里干这,干那;或到附近一带的山岭树林中去捞柴草。

并且,也更不用在冬闲季节,每逢星期天一早,便预先约好赖汝茂等老师,大家一起去到荔枝塘,或猫角一带的那些高山大岭去捞柴过年了。

有的时候,我心中便自然想到,像这样艰苦的农村生活,也许,这辈子都会不再重现。就让它一去不复返吧……

毕竟,我首次教高中,又担任没干过的班主任工作。因此,总是感到肩膀上的担子,的确非同一般的沉重。

但是,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高度责任心,正不断驱动着我,让我不能有丝毫半点的马虎大意和敷衍了事的心态出现。

突然之间,我的心里自然想到,那天晚上我们在电话中所约定的时间正好是今天。应该是三妹王芹从东中转学到来凤中插班上课的时间了。

顷刻之间,我看见王志玲老师从楼下气冲冲地上来告诉我说:

“王飞老师,有人在楼下找你,快下去招呼她吧……”

听了之后,二话没说,关好房门,迅速地下到楼下去。

下到楼下,忽然发现,前面那张水泥做的乒乓球台上,正摆放着行李和学习生活上的用品。

此时,在旁边正站着一位已经十五、六岁,一时之间,还一样显得有点羞羞答答,且正是亭亭玉立的三妹王芹她。

要知道,三妹王芹她是我从四、五岁开始,就看着她一天天长大的村上隔离屋志明家的千金。

后来,她又跟村子上的那帮同龄的孩童一块,不惧怕离家三、四里路途的遥远,每天就是这样地来回四次地跑到大队小学念书。

过了几年以后,当她小学一毕业,接着又到了大队初中学校继续就读。

随后,在粉碎了万恶的“四人帮”,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革”运动,在到了改革开放的1977年,她跟我们汝云家的月桂那帮同龄孩子一起,在我和其他老师的精心教导下,读完了初中,后来又荣幸地考上东平高中继续就读。

转眼之间,此时,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懂事了,可以离开爸妈在外面的学校独立生活和学习了。

瞬间,我情不自禁地无限感叹起来:

“唉,真可是岁月葱葱,光阴流逝,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之间,又过去了将近十年的光阴……”

随后,三妹王芹她就在我面前,一五一十,滔滔不绝地将她在前来的一路上的情况,全都告诉给了我这个哥哥知道:

“今天一大早,我就辞别了班上的同学,和班主任朱光扩老师。然后,搭上路过东平的班车。到了旺茂汽车站,我再转搭到文地的班车。近中午时候,就到了凤山汽车站。真可算是一帆风顺了……”

此时,三妹王芹她越说,话题变得越来越多。似乎,总是想在她这个哥哥的面前,张扬一下自己能够独自外出的本事一样。

随后,她又继续说道:

“后来,我在旁人的帮助和指点下,很快就从凤山汽车站,进到了凤山高中学校。到了学校大门时,正好碰上了刚才那位老师,我就跟着他,很快便就找到了飞哥……”

三妹王芹说到这里时,第四节下课的铃声响起来了。顿时之间,只见全校下了课的师生,正从各个大楼的教室里踊了出来。

他们像一窝蜂似的走到食堂用午餐去了。而外膳学生,也一样地朝着学校的大门方向走去,争取能尽快地返回家里吃午饭。然后回来学校午休。

有诗叹曰:

三妹王芹到凤山,不早不迟刚午餐;

立志成才离家去,勤奋用功不偷懒。

一时之间,我马上顺手拿起三妹王芹所带来的简单行李,带领着她一块来到教工宿舍区我家里的厨房里,和我们一块做午饭吃去。

不一会儿,便回到了家里。此时,母亲才刚刚下了班回来,正戴上围裙,穿好手套,准备开始紧张且又忙碌地做中午饭。于是,我便将手上的行李,顺手摆放好在床铺上去。

顷刻之间,三妹王芹马上便甜甜地对母亲亲情地呼喊了一声:

“黄干事好!”

妈听了后,连头也不抬,就只是急忙应了一声。

接着,又急忙淘米,生火做饭。其实,她就跟以往在放了早晚学回到家里一样,一直忙着做这,做那。一直忙到做好以后,大家围坐在那张父亲在五十年代初,就用一些剩余无用的木板,临时钉好的那张小四方桌上吃饭为止。

要知道,自从外婆走了这两年时间以来,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基本上都是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膀上了。

特别是,自从1977年恢复了高考以后,母亲在学校教导处的工作量,就日益增加了起来。此时,学校教导处的各种抄抄写写,刻刻印印,几乎全然都是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肩上。

再加上,因为刚刚恢复高考,文理各个学科的资料和试题,便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因此,学校和各位科任老师,他们敦促要尽量抓紧时间翻印,及时地发放到学校的广大师生手中。这样一来,就成为是母亲每天工作的第一要务了。

但是,此时的母亲,她显得是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从来都没有见过她是如此的勤奋和卖命工作的。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我作为是她的亲生大儿子,那定然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记得,在解放初期的1952年,正是土改复查运动开展时,当时下乡的土改工作队,为了能够完成上级分配下来所要划的地主户数的“硬指标”。于是,就从当时只划为富农的母亲,对她采取“逢官高一级”的办法,提升为“地主”。

这样一来,瞬息之间,便将家里的一切房屋和浮财,全部都被贫雇农分得个一干二净。所说到的这些事情,都还只算是其中的小事一桩。

从此以后,母亲她这个“地主份子”的这顶帽子一旦戴上,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她就成为是在各种政治运动的风口浪尖上,一个名符其实,被列为了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接踵而至的批判斗争,那是家常便饭。

在这里,我就不再去多说了,反正我在长篇记忆文学《风雨人生路》的各卷当中,都己经有了详尽的描写和记述。希望亲爱的热心读者们,你可以重新去再次翻阅,就会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彻底地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坚决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从此以后,我母亲那顶戴了将近三十年的“地主份子”的帽子,才终于被摘了下来,真正地成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公民。她同其他人一样,同等地享受着中国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这样一来,从此她便更加焕发出了新的青春和活力,工作起来便是日以继夜地变得从未有过的勤奋和努力。以上这些,都是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所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此时,母亲似乎觉得这个陌生的女孩子的声音,很像是我们老家东平地带的方言土语。于是,她便脸带笑容地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