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视了一下教室的全班五十多位学生,顿时之间,只见他们全部的目光,都在炯炯有神地倾注地看着我,每个学生的脸庞上,都自然地流露出一种对我充满着希望和崇敬的神情。
顷刻之间,我马上将话题一转,就简明扼要地将我所初步制订的教学计划与进度,和如何又好又快地学好高二年级的新内容的初步设想,当众告诉给学生他们知道:
“我们从今天起开始讲新课,我初步计划,一定要争取要1980年的4月底前,上完高二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尽量能够挤出两个月的时间,进行高考总复习。希望大家心中有数,密切配合,落实到每一堂课的学习当中去……”
其实,我所说的都是在昨天下午,我到朱贞才主任房间里两人在亲密交谈中所说的内容大体上是一样的。
此时,我低头看了看那块《上海牌》手表,发现我的课前讲话,只不过是才只是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已经达到了我的预期目的了。
于是,我马上就迅速地转到讲授新课程的内容上去……
有诗叹曰:
首堂高二数学课,联想翩翩似江河;
师生紧密相配合,共同奋斗奏凯歌。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平面解析几何》中的第一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中的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说完后,我将课题清楚地写在黑板的左上角的适当位置上。
此时,我写好后,便回头巡视了一遍教室中,那些求知欲望极高的学生,只见他们一个个都在目不转睛地瞪着我,正用心地听我用流畅的东平一带的新民话讲课。
要知道,其实,我一贯讲课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和带有浓墨重彩的趣味性,让你百听不厌,且慢慢地便掌握了那些抽象且又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定理。这是不少听过我的讲课者的一个普遍的共识。
随后,我便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很快就导出了“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在这过程中,我紧紧依靠初中知识中的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并强调,“在直角坐标系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对应着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反之,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支条直线。”
随后,我便在黑板上,利用直角坐标系画出一些直线。从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很容易得到“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顿时之间,让我发现原来34班上,不少思维能力很强,且又大胆争先恐后发表意见的学生,他们讲得头头是道,且又具有其独特见解。尽管,在用词上还欠严谨。
但是,当每一个学生在发言中,我都会在讲台的坐位表中,记住他的名字。因此,我就利用这个方法,很容易将他们认识和记住。
如,吕泰林、刘景春、莫昭喜、庞庭伟、陈明松、刘利、刘振雄、刘滔、周其、冯明贵、周翠、黄小浪等学生,我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认识的。
最后,大家一起归纳出直线倾斜角的条件是:①向上的方向,②与轴的正方向,③最小的正角α。α∈[0,π)。并马上推出斜率k的取值范围。
随后,我便举了三个例子,跟学生一块由浅入深地利用刚学过的知识,用互动的方法,学生很快便懂得。后来,我便布置了课本的习题和另外两道从资料中找到的题目让学生完成。
今天的首堂解几课,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过去了……
正是:
高二首堂解几课,师生相互配合好;
概念形象共导出,归纳透彻罕见过。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