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篇 “史无前例”运动初期在凤中的三年(中)
(1966.12----1967.2)
第七十八章 “史无前例”运动初期在凤中的岁月里(五)(1)
——在徒步串连的日子里
(1966.12.——1967.1.)
就当年所进行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史无前例”运动大串连的本质而言,它本身就只能是这场“史无前例”运动所造就的一个怪胎,也是这场“史无前例”运动的一个衍生物。因此,就必然使得其是短命的。
对于这场“史无前例”运动“大串连”在事实上已经被否定,并不是在“十年大乱”之后,而是在“十年大乱”之中。
当然,导致这样一种结果的真正原因,就还是这场“史无前例”运动的那位发动者。
从这场“史无前例”运动大串连这一历史现象表明,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如果要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显然就不能让“布朗”运动式的人群的存在。
换句话来说,无序的、自由运动的人群的存在,必然会造成社会的混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由虽然是人们所要追求的美好理想。但是,对任何人来说,自由的存在,只能是有条件的,而不是不受限制、无规范的自由。
因为,它最终只能对社会和人类,带来构成一种威慑式的巨大破坏力量。
综上所述,这也是我们对于当年所进行的这场“史无前例”运动大串连,所应该有的其中一种反思……
(297)回首革命大串连
有诗叹曰:
回首革命大串连,当年情景重再现;
荣幸吸收串连去,好梦让我占了边。
发起步行大串连
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自从1966年的4,5月份,我离开了凤山初中学校,独自前往到博白县城参加进行县体育代表团集训后。接着,又亲自下到龙潭中学与该校排球队进行配合训练,才刚刚过了半年多的时间,现在又已经是进入到了1966年的12月份了……
原来,当年所爆发的这场“史无前例”运动,之所以要采取进行革命大串连的这样的形式的原因,其目的就是要能够让全国各地进北京的上访人员,以及到全国各地帮助“破四旧”的北京的红卫兵,能对他们创造一个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串联的大好环境,以利于开展这场史无前例运动能够在全国各地普遍掀风鼓浪地进行。。
所以,当时中央也一致表示支持全国各地的革命师生,到北京交流革命经验;也同样地支持北京的革命学生,到全国各地去进行革命串连。
我还清楚地记得,到了9月5日,中央《关于组织外地高等学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革命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运动的通知》发表以后,全国性的大串连活动,便迅速地飞速地发展起来了。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串连途中所需要的全部车船旅费、生活费都是全部由国家开支。可是,随着串连的人数的日益增多,在铁路和公路甚至水路方面的交通,也逐渐地变得拥挤不堪和异常地紧张起来了。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青年学生就自动地组织起各种形式的“长征步行串连队”,实行步行进行串连。
10月22日,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红卫兵不怕远征难》的社论,文章高度地赞扬了这种进行步行串连的形式,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伟大创举。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凤山初中学校的革命师生,一旦知道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以后,顿时之间,便就马上纷纷地进行酝酿,表示要组织《红卫兵长征步行串连队》进行步行串联。
于是,就在学校这场“史无前例”运动的筹备小组的领导和动员下,在全校各个班级,便迅速地组建成了名目繁多的《红卫兵步行串连战斗队》。如,“‘东方红’红卫兵长征串连队”、“‘卫东彪’红卫兵串连队”、“‘井冈山’步行长征串连队”、“‘泽东主义’红卫兵长征串连队”等等。
你可要知道,当时全校革命师生迅速行动起来,日夜筹划、讨论落实、具体安排。准备早日能够进行步行串连去的这种行动之快,人数之多,简直一时之间,真是让人难以想像得到……
正是:
发起步行大串连,中央支持此创建;
经费全部国家出,小将闻风勇争先。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