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一)(6)
(319)日后前程自己写
有诗叹曰:
办好手续回老家,父亲支持无牵挂;
临别告声亲知友,日后前程自己写。
父亲筹划有理由
我清楚地记得,就是在新学期正当要开学的前两天,我便到学校总务处干事周世泽那里,签字领到了学校正式辞退我们,所给我补发的一百多元钱,也就是我内心所认为的所谓“转业费”,和户口粮油转移证等。不用多久,就办好了一切返乡务农的一切有关手续……
要知道,在这些日子里,我经过这段时间的反复地深思熟虑以后,把当初刚刚听到,要离开自己工作多年,且又已经十分熟悉的工作岗位时,曾经发生过的那种忧心忡忡的胡思乱想,好像一下子便都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最后,我所遗留下来的今后一切打算,也就是在今后自己将如何去憧憬和迎接应对那即将要到来的未来的“故乡梦”了……
我这个人一生中,就有这样的一种习惯,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并且,都能够在干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后,得到一种快乐。这也许算做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吧……
从当年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未被大学录取,而马上便毫不犹豫地投身到当年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运动中,直接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去。不论是在凤山公社凤山大队的一年时间里,还是后来返回故乡的那半年时间中,我都是那样地毫无怨言。当年,我就是这样地游戏人生的。
特别是,在凤中食堂当炊事员的这八个年头里,我每天同样都过得是那样的充实和快乐。并且,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样的一种人生哲理,就是要重在这其中的过程,而并不要过于强调最后的结果如何的一种新理念。这也许,就是当今人们的一种时尚的潮流……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当年,也就是在七年前的1961年7月,当父亲知道了我要离开凤山大队,独自回乡务农的消息以后,当时他对我的态度,就是采取一种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
可是,在这一次再返乡务农,他便一反常态,由其是在态度上,显得是如此地镇定和自信……
于是,至使当时在我心中便自然而然地想到的是,父亲对我的这次再次返乡务农的态度,竟然会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真正原因,不碍乎是由于下面的几个因素所影响下形成的……
一方面,一定是由于当时的大势所趋和形势所逼。
要知道,当时,正值是中央颁布处理广西问题的《七。三布告》正在大力进行宣传和贯彻的风口浪尖上,而且各级“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的任何一项决定,都必须要无条件贯彻执行。更何况,父母亲当时正是学校中为数不多的“牛鬼蛇神”,而自己又是“牛鬼蛇神”的子女……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父亲在去年冬天,因为在凤山即将要发生两派武斗时,他就在“联指”派中的一些好心人的“暗示”之下,便偷偷地逃避回到老家收藏了那几个月。同时,在家乡与乡亲们的相互接触交谈中,由于耳闻目睹,便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从而便在思想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最后的一个,也是最为现实的原因,就是他在家乡的那些日子里,渐渐地萌生和认识到了,要让后代必须有人回老家去成家务农,把持好个家庭,以防随时“天有不测之风云”。
因为,从他一生中的种种经历和体会中,得到的这个他认为是唯一的,也是最为现实的一个上策。当然,这也许是他一种在走投无路时,最后要选择的谋生之路。
另外,他也许曾经想到过,在我们的这个家族中,就只是从他开始,才首次背井离乡地到外面世界进行闯荡。
当然,他也知道,这其中也曾经有过精彩和辉煌。但是,也同样地有过失落和无望的时候……
现在,能让我重新再回到故乡来建家立业,做个“窝”在故土上,也是一个长远之计和一个不错的选择。从去年开始,他就安排尹妹首先第一个回来,便是他首先迈出的这种选择的第一步了。
现在,我才深刻地认识到,他之所以要坚持这样做,的确也像正如当年人们所流传的一句话所说的:
“如果在故乡里有个‘窝’的话,起码就能够做到所谓‘进可攻,退可守’嘛,何乐而不为呢。何况自古以来,都是做官多大,始终都是耕田为上……”
正是:
八载光阴未白流,工作自学有成就;
今日重返故乡土,父亲筹划有理由。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