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十五)(8)
队长到来聊家常
就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夕阳已经全部落在了山的背后。此时,漆黑的夜幕也已经开始降临到了,这个偏僻且美丽的小山村上。突然之间,我偶然回头一看,只见在那小山村上,却竟然灯火通明起来。
“啊,奇怪了,在这样偏僻的小山村上,竟然也有了电灯了呀……”
顿时之间,对于这样新鲜奇特的现象,不禁令我对它的变化刮目相看起来。后来,我沉思了片刻,便突然觉得,其实一点也并不觉得怎么奇怪了。
因为,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全县的各公社都几乎一样,正在欣起一场全民大办农村小型水电站的新浪潮。于是,对于一般公社的所在地来说,通常都是有了电灯的了。而现在,看到松山这个山区公社有电灯,当然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正当我们俩,还不时在忘乎所以般地欣赏着,村庄四周那美丽的环境的时候,漆黑的夜幕,已经悄然地快将要降临到了这个偏僻美丽的小山村上。于是,我们见状后,便不得不渐渐地地加快了行进的步伐,争取迅速地从原路快点地返回到村子上去。
此时,我们正在一边走;一边在路上还不时地听闻到,小路两旁传来的一些秋虫的轻叫声。以及,还不时地听闻到从远处山背的村庄上,因为那些过路之客所招引下,不断地传来那狗吠声……
这一切,都是此时此刻,在那无限静谧的夜色之中所发生的,它们好像有点正在相互调侃助兴地,几乎配合得天衣无缝一般。
当我们俩返回到了住地的时候,发现那帮小“插青”们,个个差不多全都洗完了澡,正在各自的房子之中进行聊天与休闲。于是,我们俩便马上抓紧时间,完成每天所必需要进行的一次洗身的通常惯例……
此时,我那个高中同学首先完成洗澡的惯例之后出来了。我便马上接着进去。不一会儿,我也洗好正准备抹干身子,穿好衣服,便从洗身房中走了出来。
突然之间,便听见那个人矮且快言快语的女知青梁有昉,她正在外面的小客厅里,高声地说着:
“队长晚上好!一定是评完了工分后,准时来到我们‘家’玩了。请坐!”
当她刚说完了后,马上便动手从房间中,随手搬来了一张长条凳,放在小客厅的饭桌处。并用手中正拿着的纸扇子,扇打干净之后,再让队长坐了下来。
当我正从洗身房里,刚刚洗了澡行了出来,便正好和这个年轻队长相互打了一个照面,两人便只是互相间看了一眼。
此时,站在我眼前的这个年轻队长,他的年纪跟我似乎不相上下。身材一般,他的个子不大高,但看起来却很结实。两个眼睛却炯炯有神,且又很具有灵性。因而,单纯从此人的外表上看起来,似乎跟我们村子上的记分员运琨大体上相差不多……
我看见他身上正穿着一件蓝色的中山装,并且还在胸前左边的袋子上,正扣着一支自来水笔。从眼前他的这身穿戴和打扮上就可以看出,他好像是一个地地道道,且又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农村基层干部的模样。
当这个年轻队长抬起头刚刚看见到了我的时候,便马上脸带笑容地热情和客气与我打起招呼来:
“噢,王同志你好,欢迎你的光临。由于我们这个穷山僻壤的小山村的条件大差,招呼不周,请多多包涵。请你不要客气地在各个方面,多多对我们提出宝贵意见,进行帮助和指导……”
此时,我似乎一听闻到队长说得是这么谦虚和客气。顿时之间,便把一时间彼此之间的生疏,就自然而然地在无形之中便消失了不少。这些全然都是我预先所料想不到的事。
于是,就在我的内心深处,便暗地里胡乱猜测了起来:
也许,定然是在今天出队里工的时候,那帮多嘴多舌的小‘插青’们,已经心直口快地早就告诉给了队长他们知道了。说我的那个高中同学,今天正好来了一位叫做‘王同志’的同学。此时,她正呆在家里进行招呼接待,而请假不出工了。要不然的话,队长他那里会刚刚一踏进门槛,就如此热情客气地称呼起我为‘王同志’的呀……
也许,此时他正从我现在身上所穿戴的一身近似干部服饰的打扮上看,队长便就大大咧咧地称呼我为“王同志”,也就自然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了。
也许,那帮多嘴多舌的小“插青”们,或许还会在背地里,进行过添油加醋地胡说八道,说我是我的那位高中同学的“男朋友”。由此,便所以会带来了如此的误解,从而引起队长在我面前,竟然那样客气的其中原因吧……
此时,我已经在餐桌的另外一张凳子上,随便地坐了下来。就在我之前,洗完了身的我的那个高中同学,也早就已经在一张长条凳子上,一块地大大方方正陪伴在队长的旁边坐着。
随后,大家正随意地说了一些,那些应该说的平常的客套话题,虽然大家才刚刚初步认识不久。接着,队长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地说到,当前生产队中,在农业生产方面,一些骨节眼上的关键事情上去:
“王同志,你们东平一带的田土的确比较平坦,阳光又充足;不仅土地比较我们这里肥沃松软,且又特别适合于栽种水稻和烤烟等各种经济作物;又加上那里的水利条件也比较好,真正能做到了旱涝保收。
“另外,在全县范围内来说,东平又是属于四大公社之一,在各方面都能起到先锋带头作用。从而,每年都有不少现翅议在那里召开的……”
我这时才渐渐地发现,队长似乎对于邻近公社的情况十分了解。因此,当说起话来时,便是一套套的: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今年四月份,县召开全县早造田间管理现翅议的时候,我们松山公社就曾经组织过我们生产队长,前去参观过东平连塘大队的清湖坡和塘龙大大队的大路坡两个生产队……”
正当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便从我的袋子上,摸出一盒今天早上在松山街上买的那盒漓江牌烟。马上从中抽出一支递送给他,并划着一根火柴帮他点燃。此时,只见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精神抖擞地又接着往下说道:
“当时,我看到他们不但‘抓革命’抓得好,同样在‘促生产’上也做得很出色。就在我们参观的过程当中,发现他们都普遍地实行合理排灌,科学施肥,注意病虫害的防止等科学种田一系列新技术。
“因此,看到他们那里的早稻生长得特别好,实在使我大开眼界。要是跟我们生产队相比较起来的话,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他们真不愧是我们学习的先进榜样……”
顿时之间,我看见队长的话匣子已经真正地打开了。并且,他对于那句老话“一朝无粮兵马散,三日无钱百官难。”的理解也是显得很是深刻和透彻的。
因此,大家所谈论的中心话题,几乎全都是围绕着如何去夺取队里的增产增收上。于是,大家也就自然而然便有了共同的语言。再也不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后来,我便实话实说地跟队长摊牌地说道:
“队长呀,其实我也是像你们队上的这些‘插青’一样,也同样是回乡安家落户的知青,只不过是比他们早一年下乡罢了。而我现在,正好就是负责着队里的田间管理员的工作。所以,队上实施一切有关合理排灌,科学施肥,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等,这一系列科学种田新技术的贯彻实施,我都一清二楚。
“其中,不少还是经过我一手一脚地去亲自实施的。因此,不但从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便能够从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