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穿越言情 > 孙悟空 > 第七话:敦煌石窟

瓜州刺史为独孤达,他对佛学甚为着迷,不仅命人收集佛经,还命人在敦煌石窟,雕刻佛像。玄奘单身孤马敦煌城,求见独孤达,独孤达已经收到来自凉州的密书,知道玄奘擅自出国,为求大乘佛经,独孤达对佛学甚爱,不忍心逮捕玄奘。

独孤达与玄奘初次相见,见玄奘长相飘逸俊秀,人品超脱不凡,心中有爱才之心。

「久闻玄奘法师大名,听说法师在佛学上见解不凡,有超世脱俗的看法。」

「只不过是他人推崇,玄奘只希望拥有一颗菩萨心肠,能解救众生脱离苦难。」

「想必法师发愿到西方取经,原因也是如此。」

「是的,只因中国大乘佛经并不完善,玄奘只希望求得更多大乘佛经,使国内佛教境界能更深一层。」

「既然法师到敦煌,一定要到敦煌石窟参观,敦煌石窟闻名中外。」

「敦煌石窟……,曾听过盛名。」

敦煌石窟是佛教圣地,当时中国许多朝代,都在石窟里雕刻佛像与刻画佛经故事的壁画。其中又以莫高窟最有名,莫高窟是一处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独孤达身为瓜州刺史,而且历代敦煌统治者,都会命人在石窟中留下创作,以名留后世。独孤达也不例外,特地命人在石窟之中,雕刻大型佛像与彩绘壁画。

独孤达带领玄奘走向石窟,玄奘发现敦煌石窟非常庞大,其壮观深深震撼玄奘的心灵。这都是历世历代所留下来的遗迹,其历史、艺术价值无法计算。现场聚集数千人工匠,为石窟进行维修与佛像雕刻。有些人自愿而来,只愿留下历史创作,流传后世;但大部分的人都是被强迫而来,被征召做苦役。

玄奘在工人眼中看见许多迷惘,他知道他们的辛苦,长时间不断的工作,疲累病痛已经侵袭他们的身体,痛苦使他们的眼睛失去魂魄,像是行尸走肉。

独孤达带玄奘走进莫高窟,莫高窟里有许多石壁洞画,独孤达指着一幅壁画,让玄奘欣赏。

「这一幅壁画,最为有名,叫做九色鹿,里面所绘制,是佛经寓言,九色鹿昂然屹立,造型秀美,从牠的姿态可以感受到画师的用心。

「这来源是有故事的,故事流传于印度民间,叫做九色鹿本生。话说古时印度有只神鹿,它的鹿皮有九种颜色,人称九色鹿。

「某一日九色鹿游玩于恒河河边,发现有人溺水,因而九色鹿跳入水中,救出溺水之人,溺水之人为了感恩,愿意留下侍奉九色鹿,但被九色鹿婉拒,九色鹿只要求他保守秘密,不得让他人知道它的行迹。

「那时皇后想要得到九色鹿的鹿皮,国王得知,诏告天下出重赏追捕九色鹿。溺水人知道后,想贪图富贵,因而违背诺言,带领国王去捉九色鹿。九色鹿向国王呈述救人情况后,国王被其正气所感动,下令全国不许捕捉鹿,并将溺水人逐出国境,溺水人遭受恶报。」

「接下来这一幅叫做满天神佛,画师运用想象力,于壁画中创造出一个完全人面貌的风伯,圆鼓鼓的双眼、上翘的胡子,一方面表示他对妖魔鬼怪的愤怒,另一方面反映他正在用力鼓风,表情拿捏生动。

「风伯怀抱着大风囊,拔足狂奔追赶,衣裳飘带扬起,有种风驰电掣的动感。左侧是一群魔女,在佛法面前全变成丑陋的老太婆,被狂风吹得无处躲避、狼狈不堪。邪不能胜正的主题表露无遗。」

「五台山图是敦煌壁画中面积最大的一幅,用山水画形式全方位展示五台山的各种佛教圣迹、佛寺和登山香客,画面丰富,描绘了五台山佛事的兴盛情形。

「五台山位于山西,是中国四大灵山之一,终年气温较低,盛夏亦无暑热气,故此又称清凉山。智慧和尚化身为文殊菩萨长居于此,成了历代佛教徒参礼朝拜的圣地。」

独孤达述说着一幅幅壁画的故事,玄奘惊叹,莫高窟内壁画,画工精细,画面栩栩如生,每一幅画中代表着一个故事,深深震撼人心,彷佛置身于画中。独孤达带领玄奘往深处走,玄奘被眼前的景象吓到,那是佛像。

「这是弥勒佛佛像,是窟中最大一尊主佛像,高约百尺(相当现今的三十三米,十层楼高)。」

独孤达一见到弥勒佛就深深叩拜,五体投地,九跪一叩,走到弥勒佛前。玄奘看在这莫高窟内,除了这座弥勒佛,还有上百座的佛像雕刻,这是耗尽多少人力?费尽多少民脂民膏?才能完成?想起洞外工匠的眼神,那是迷惘的眼神,是失魂落魄的眼神。

「不要再拜了!」玄奘大声喊道。

「法师你说什么?我可是诚心拜佛。」

「你看清楚,那只是一尊石像,并不是真正的弥勒佛。」

玄奘走到一尊菩萨像面前,拿起铁棍用力一打,竟将菩萨像打成粉碎,变成一块块的石块,散落在地面。独孤达吃惊,不禁大喊。

「法师,你在干什么?为什么破坏菩萨像?这样对菩萨是大不敬。」

「我是要你看清楚,这只是徒具菩萨的形象,却不是真正的菩萨;将其打碎,就变成普通的石块。刺史大人若不能领悟,不能将菩萨心肠摆在心中,不能有仁慈之心,修练己身,仅光光徒膜拜佛像,却残忍对待民工,那除了安慰自己,但对百姓、对于信仰、对于修行又有何用?」

「法师,你……」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许多工匠的眼神已经失去光芒,许多劳役身心已经疲惫,刺史大人若不能以菩萨心肠对他们,只光膜拜菩萨,又如何成就大功德?」

独孤达对玄奘打碎佛像之事,耿耿于怀:「法师,你认为我该怎么做?」

「释回所有的苦役,愿意留下来完成大功德的人就让他留下,不愿留下且身心感到痛苦的人,就让他们回家。」

独孤达心中不悦,窟内佛像都是他辛苦收集的艺术品,每一件都是他的心肝宝贝,竟被玄奘任意破坏一尊,心里甚不高兴,但他并没有表现在脸上。

「法师所言甚是,待我参详一番,如果决定,必告诉法师。」

「既然法师不喜欢看见石窟里的景象,那就回敦煌城,看我的收集,我已经收集上千卷的佛经,并命人翻译成中文,法师必定有兴趣。」

「真的。」

独孤达带玄奘回官府,他特别空出一栋阁楼收藏佛经,大约有上千卷。玄奘走进阁楼,被眼前景观吓一跳,整个书库堆满佛经,心中感动,这是知识宝库,对佛经爱不释手。隔壁间是译经房,里面有上百人,有儒家子弟也有佛门子弟,他们进行工程浩大的译经工程。

敦煌为中西交通中心,收集中西各方经典较为容易,独孤达特意命人收集佛经,这些佛经经典都是他的宝藏,是他的最爱。

「法师认为如何?佛经翻译是不是大功德?」

「的确是大功德,佛经里记载着许多的知识道理,只因大多都是梵文,平民百姓不能了解其中含义,如今将它翻译成中文,就有更多人接受佛理领域,佛学世界,接受佛法恩典,此乃大功德。」

玄奘如此一说,独孤达不禁洋洋得意。玄奘随手一翻,翻一本刚译好的《莲华经》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一切自在.心得解脱.慧得解脱……」

《莲华经》是他未曾读过的佛经,玄奘爱不释手。但想起此次来的目的,他必许有话向独孤达直说。

「刺史大人,其实小僧这次来的目的,并不是来参观敦煌石窟,也不是来看佛经翻译,其实有事要跟刺史大人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