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穿越言情 > 淌过岁月静静的河 > 第二部卷二:32章 分水治水

第二部卷二:32章 分水治水

推荐阅读:

第三十二章

张家堡乡大会议室里,坐满了黑压压一大片的村民,还有的村民在院子里爬在窗户玻璃朝里眊着,夏天夜间空气也显干热,挤坐在一起的人们汗流浃背,这些就是来自郭家店村和上游村庄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们,这些人明显的分为三个阵容,相互交头接耳在嘀咕着什么。

这时,这几个大学生们正和贾亚芳说着什么,贾亚芳时而皱眉头时而点着头,他们商议了一会儿,贾亚芳在台上用手拍了拍桌子,大声说:“大家都安静了,这几天天气是干旱了点,庄稼缺水,大家都着急,可是再怎么也得互相允让着来,现在有的村不顾大局,不经许可,一顿乱来,败坏了乡村风气,现在,我们请这几位大学生来给大家做个分配水方案,你们看看这样办行不行?”

这时有四个大学生分开行动,有三个人分别站在每个村的村民堆中间,然后向每个人征求着怎么样来分水合适的建议?然后逐条记下来,台上有一个女大学生在纸上写着什么。大约多半个小时的样子,这几个大学生一齐站在台上,大声按每个村每个人的说法疏理着,一个大学生在大白纸按村里的意见书写着意见,让在场的人都能看的清,听的清。一会儿大白纸上写满了各种意见,足足写满了三大张,然后把这些意见的纸挂在墙上,对在座的人们说:“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同饮一河水,总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都能浇上水,都能过眼前急,所以,咱们现在开始剔除那些一已之私的意见行不行?”

台下大部分人说:“行。”也有一些人不同意,但看大家都姿态这么高,他并不站出来提出异议来,怕把他显摆出来不好做人。于是,大学生们开始逐条念着问台下的人:“这个意见行不行?”

大部分人说:“这个办法不行,这只照顾考虑了他们村了。”就像老师在考验学生一样,不一会儿,三张大白纸划掉的意见就剩下半张了,这些大学生们用启发和引导的办法逐步把意见不同的人往同一个方向上引导着,最后竟剩下几条因为客观因素而造成上游村堵水的问题。

问题疏理出来了,就需要解决问题,大学生们把这三人村的村干部叫上台来,让他们之间代表本村村民们作决定,集中一下意见,互相支持谅解、协商解决,这三个村干部也有积极性,看问题并不是很大,主要是村民们以恶传恶,情况不明制造了混乱形成的,通过各自回村做村民工作还是能行的通的,便逐条商量达成共识,这些天缺水期每天分三个时段进行堵疏水分流引灌,今后三个村出相等劳力各分包清理河道淤泥一段,为了确保不出现耍滑偷奸现象,由乡干部和包村干部共同监督,对上游村提出的用水补偿一笔勾销。

看着这个相对公平和还能接受的方案,一些借机起哄的村民不便说话造事了,贾亚芳在台上看着这个棘手的问题通过这样疏理,化解于无形之中,深受启发,她让各包村干部分别同这几个村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作了谈话,最后强调了组织纪律和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等这些事务办完,已是凌晨十二点半了。

子安和这些大学生返村的路上,这些大学生告诉子安这就是借用参与式管理方法,让人人都有说话权,关键看这些意见在不在点子上。今晚就是相当于村里搞的民主议事一样,只不过这次是三个村的集中民主议事过程,在大局和是非面前,群众的觉悟是非常高的,如果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他们会道听途说迷失基本判断而制造混乱的,所以经常进行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是有好处的,大有必要的。

大学生志愿者们通过几天的抽样调查走了,子安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同他们道别后,心里面不停地消化回味着这些大学生给他带来的新观念,事事洞察皆学问,通过这些大学生的所作所为,子安更坚信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深刻触动。

按照包扶工作计划,经贸局乔局长带着局班子成员来村里慰问包村干部,并给村里拉来二十吨水泥。乔局长一行直接进到村没有惊动乡政府,这么大的见面礼把老郭高兴坏了,赶紧组织村民把水泥卸在村委会院子里用塑料布盖好,安排人手看管,以防丢失。

老郭中午在他的窑里给乔局长他们来宾做了顿农家饭菜,大加赞扬了子安这段包村工作的辛苦和努力,希望今后还能得到乔局长的关照。乔局长笑着夸赞老郭会干能干,肯定在他的努力下,村里会有很大变化的。午饭过后乔局长他们返回机关去了,子安便和老郭商量着怎么使用好水泥。子安想起大学生们用的参与式管理方法,便征求老郭的意见,老郭思吟了一阵说:“要不先和村委会成员商议,先提出个方案来,再通过村民表决一下吧。”

子安说:“这样也好。”

晚上时分,老郭开完会过来和子安他们说:“村委会的意见是先硬化了村里主要街道吧,省得领导们进村沾泥带土的不干净。”

老马问老郭:“这二十吨水泥怎么能够修条路呢?”

老郭说:“总不至于每家每户一袋水泥的发吧。”

子安还是建议让老郭用大学生教的办法去统一村民们的意见,老郭有点不大情愿的走了。紧接着过了两三天也没见老郭拿过水泥使用方案来,子安担心水泥遇雨着湿板结硬化,到时候水泥就毁了不能用了,便又跑到老郭家里催老郭赶快用,老郭双手一摊说:“这种事不用惊动全村人来商议,我们村委会就做这点事的主,也不是往回拿,当然,水泥是你们单位提供的,要不你们拿个方案吧,我们照做就是了。”

子安没想到这点事老郭还闹点小情绪,好像不太情愿的来配合子安他们的想法,子安有点莫名其妙了,便给子林打了个电话,告诉了他这件事,子林告诉了老田乡长和贾亚芳,贾亚芳径直来到村委会找老郭说:“你要是嫌弃水泥少,不好开展工作,怕引出麻烦来,这样吧,乡里面替你考虑,我们把水泥用去修建干渠堤坝呀。”

老郭一听就急了,连忙说:“使不得,使不得,人家经贸局是给我们村的水泥,不是给乡里的,村里面用的上,用的完。”

看着老郭这副样子,子安琢磨老郭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子林告诉他,村干部一般没多少大局观念,村务事情多从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出发的,这点水泥不是不多,只是他不好分配,如果征求全村农户意见,一户也做不下去,所以他用土办法就能推下去,子林告诉子安,基层工作也得在不违背政策的情况下灵活变通,尤其是村务这一级,全民主了就根本没法集中办事了,有时候老郭他们想的更具体实际,他建议子安在村里多观察少发言。

子安于是不再催促老郭了,而是每天沿田间地头继续走访调研,果然没几天,老郭就带领着村委会干部进行了入户动员,发动了全村劳力,在村中心一块集体地上拉土垫沟运土方修建了一个中心广场,还配套修建了花坛、厕所、垃圾点,栽种了杨柳,这个做法子安他们没有想到,看来老郭他们自有一套土办法,农村工作还真是有说法的,经过这一段郭家店村包村工作,使子安的思想和心境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快要结束包扶工作时,子林写好包扶工作总结,和老郭他们道别回机关继续上班,接替他来包村的是王副局长,两人交接后,子安便移交了包村工作事项。

老郭和村委会干部在村委会大灶里做了饭,为子安送行,为王副局长接风,在村委会就地打土摊摆了两大桌,自然把贾亚芳书记、老田乡长和李子林请来,大家见了面,相互认识了,借着酒劲畅谈了工作成效,攀谈了友情长存之类的话题,老郭频频举杯敬奉大家,一场下来就歪倒在铺上睡着了,贾亚芳也代表乡党委对子安他们包扶工作表示了肯定,并准备向经贸局党委通报该局包扶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