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穿越言情 > 淌过岁月静静的河 > 第二部卷二:45章 情思乡恋

第四十五章

亚娟在子安的老家里呆了一天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坐班车回到县城里去了。子安还想在老家里呆二天,他借子林的摩托车去郭家店村开证明,因为年底要考核,他的包村工作经历需要村委会开具的证明。

郭家店村村民们很忙,都在田野里忙着收秋,子安好不容易找到老郭,老郭非常热情,拉着子安来到他家里,沏好茶开了证明,陪着子安聊了会儿天,子安询问了王局长他们包村的工作情况,老郭夸赞着王局长更是一个实在人,通过计划局关系给村里安排了以工代赈项目,今年村民的收入和种植情况很不错,烟厂收购烟叶的力度也大,基本上全村人均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子安也为村民们高兴,老郭却忧愁的告诉子安,一是村民们手头里有了闲钱,铺张浪费现象抬头,红白喜事随礼钱大,甚至还有的开始赌博,他为此很着急;二是郭家夭村村民眼红郭家店村村民,竟然大半夜里跑到郭家店村民地里偷盗烟叶和葵花饼子,他和郭家夭村村干部喧他们商量了好多管理办法,也是收效甚微。

子安问老郭,郭家夭村不是也有人种烟叶吗?老郭说:那是个别人家种的,听说二黑豆和烟草师傅混好了,人家给她定的价高,二黑豆家今年收入确实是高了不少。三麻眼和儿媳妇竟然跑到烤烟房里勾溜引烟草师傅鬼混,她家也定价高,结果被村民们告状告到烟厂里,烟厂把烟草师傅解除合同了,听说他们回河南老家了,我们这两个师傅走时说明年也不来了,明年这烟叶种成种不成还两说呢。

子安听老郭说着一大堆村里杂七八的事,他无奈的摇头没说什么,村风乡俗也不是一二日形成的,靠矫治风俗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治理,他看见老郭家里收秋也很忙,不便多坐了,起身告辞老郭,老郭盛情挽留子安吃饭,子安告诉老郭他在省城挂职锻炼,回去的时间很紧,就不麻烦他了,让老郭有什么事可以找他代办,老郭高兴的说:好咧,好咧,年轻人还是念好书有出息呀。

子安告辞了老郭,回到家中,把老郭说的事告诉了子林,子林说这事都不好办,政府要是硬管,两个村七姨八姑的连着亲,到时候都招呼你添乱,不管吧,村民们辛苦了一年,就指望这点收入养家呢,所以组建了联防队巡查,村里老人们居多,联防队员也是老弱者,那有力气去撵偷盗的人呢,派出所人手更少,这些鸡鸣狗盗的事没精力根本管不过来。为此贾亚芳书记曾天天开会强调,她也很头疼,而且还为郭家夭村的事头疼,子安忙问是咋回事。

子林告诉子安说郭家夭村三麻眼和烟草师傅鬼混,出现头晕发烧、腹泻无力的感冒的症状,从医院到县医院也没看出个什么病来,后来浑身起皮疹到市医院去检查,说是疑似爱滋病症状。马上组织专家会诊,确诊就是,这一下了把全乡惊动了,这种病在这地方从来没听说过,三麻眼更不懂,但是身上软的干不了活,这些日子天天跑到乡里找领导,要吃喝要救济,还和贾亚芳说如果政府不管她,她就去个体血站卖血去。可把贾亚芳紧张坏了,她好言劝慰安顿三麻眼,让民政所加强对她的救助,让卫生院定期给她治疗,贾亚芳还通过卫生系统联系了红十字会,把她定为救助对象,通过妇联争取社会救助,这倒好,村民们对政府救助工作不理解,说把个三麻眼光荣的天天在街上坐着晒太阳,啥活也不干,得了这种补不觉得羞耻,专门恶心人,政府还上门免费体检,送米送面送药打针不收钱,尽管村民根本不知道这种病的严重和危害,他们只顾看眼前的蝇头小利,倒是把二黑豆吓坏了,跑到医院检查后确诊无恙后,找到贾亚芳说感谢她的帮助,使她今年收入不少,还感慨的说:女人要是裤带松了系不住,随时容易出鬼呀。贾亚芳为二黑豆的转变也高兴,鼓励她好好发展农副业,把人家过得红红火火的,给村里人家起个示范作用。

子安也没想到乡村工作会有这么多的困难和难处,他在省直机关看到的大多是文件,前来办事的人都是客套有礼数的人,直面农村却是这般工作状况,琐碎而具体,尽管他是农村长大的,在农村生活和做农村工作是不一样的,子安不禁为哥哥子林的好耐心和坚韧性佩服起来。

子平突然回来了,也没提前打个招呼,他黝黑的脸面告诉家人他是忙得厉害。他是回来给村民们发放利息的,虽说正是秋收季节,但子平信守诺言,就在李德贵还在掂记着他还款的事时,他倒是如期回来了。

子平告诉家人,他在大同建材市场附近卖了个旧大院子,整平重新翻盖仓库,经营代理五个大品牌的地砖批发,不搞零售,加上有素素的帮助和打理,现在生意红火,每天忙得厉害,他也不再去给客户家装修干活了,就在仓库联系业务,跑办手续,发展客户,收回货款。素婵看着子平闹腾的这么大的摊场,便让素素全心和子平打理生意,自己只经营她的商铺,把子平的商铺给关了,因为人手和精力实在不好调派,只好专营一个铺面了,经过这一番归整,子平做仓储,素婵在销售,形成了供销一体化的生意模式,结果每月一核算,比以前营业额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这次国庆节,子平抽空回来,他是跑外销,去市区联系原材,顺路过来看看家人,也还上村民们的利息,他没想到子安也回来了,哥俩见面分外高兴,子平听说子安在省城挂职,便说等进货时路过省城看看子安,他一直没有出过远门,和二和尚去招亲是走的最远的一次了。

子安和子平边说边在院子里干活。子平听到亚娟刚走了,有点遗憾,他问子安和亚娟相处进展的怎么样了?子安如实相告,子平说如果缺钱,他一定全力支持。子林在旁边说:有钱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咋说咋气粗,咋就不问你哥我缺钱不?就这么说定了,等虎子你们侄子长大了,娶媳妇就全是你哥俩的事了。

金玲在一旁说:等咱们小子大了,他哥俩也是一家一家的了,谁还顾的上你呀,还得自个奋斗去想办法。即便是他哥俩行,老婆们到时就不行了。

嫂子,我放心吧,我们不会不管的,再说亚娟和素素也不是那种小家气的人。子安兴冲冲的和金玲说道。

金玲一听,直起身子问:子安,你是说子平和素素在搞对象嘛?

金玲一句话问的把子平臊了个大红脸,好在他脸黑,红了也不大明显。他嚅着嘴说:没有那回事,素素是中专生,那能看上我呢?主要两个人在一起说话惯了。

子林接过话来说:我看素素人好,和你般配,是你打理照外的好帮手,可能是她家大人们嫌你是个农业户,估计不愿意吧。

子平点了点头,金玲凑上前来,看着子平说:兄弟呀,哑猫尽逮大耗子,我咱就不知道呢?

嫂子,没影子的事,我是不敢乱说的啊,素婵姐也不大同意,主要我还是个农民。子平幽怨的说。

农民啥了?她家不也是农民吗?天下农民一家亲,谁根子上不是受苦人出身,农民憨厚质朴踏实,她家还看不上农民,你是农民,不也是现在在大同当小老板了吗?我看呐,你比你哥子林和子安吃苦,有事业心,咱娶她是高看她呐。金玲一口气冲子平说了这么多,听得子平一愣一愣的,仿佛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听这个嫂子如此动心的话。子林和子安用夸赞的眼神看着金玲,没想到她今天和子平说话这么有份量。

金玲突然有了种责任感,她冲子林说:咱俩等收完秋,专门去找找素素爸妈坐坐,看看什么意思,这层窗户纸总得有人捅,我觉得咱俩去合适,子平是咱亲兄弟,咱们从小看他的,怎么也得给他办成这个事。

看着金玲这种态度,子林觉得她现在真伟大,高兴的说:我平时一直琢磨子平的事该找谁来说合合适,你这一说,咱俩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