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穿越言情 > 淌过岁月静静的河 > 第三部卷二:41章 做人不说活人生死

第三部卷二:41章 做人不说活人生死

推荐阅读:

第四十一章

李德贵大清早的起来没有下地去,自己洗漱完毕,一只手拿着面小镜子,另一只手用剃须刀刮着脸上的硬茬胡子,还用一把大剪子修剪零乱的头发,修整完脸面,蹲在地面上用力擦着子平给他买的皮鞋,只有过年的时候这老汉才这样装扮打理自己的,子安娘心里想着,爬在枕头上看着老伴问:“你今儿脸色喜扑扑的,一定是去办好事吧?”

李德贵嘿嘿一笑说:“咱们得趁势打铁,我去叫子林和我去兴坪镇找找黄老师,让他给子安和亚娟看看他俩属相合不合,再定个良辰吉日。”

“七十岁的人了,跟个孩子一样稳不住,爷俩路上慢着点儿吧。”子林娘嘱咐着,披衣立起身子坐起了炕。回头一看,李德贵已经出门去了,“唉,真是个急性子。”子林娘叹息着说。

子林收拾停当正要上班去,看见他爹穿戴整齐进来了,有点诧异的问他爹这是要干啥去?李德贵把去兴坪镇找黄老师的事告诉了子林,问子林能请假带他去不?子林笑着说:“爹心里可是红火的厉害呢,这亚娟妈她们刚订下了个音,你就坐不住了。”

子林给领导们打了电话请了假,带着他爹骑着摩托车进了兴坪镇。李德贵记性好,坐在子林摩托车后面指挥着子林左拐右拐,不一会儿来到了黄老师的老院子大门口。

“家住在太原府,爹爹名叫孙鹏安……,”已经年迈的黄老师倚躺在炕上被褥卷上迷着眼听《二人台》,扯着嘶哑的嗓子干吼着,陶醉在戏曲的戏文里。黄老师老伴在炕火坑里烧水,对黄老师的作派显然习惯了,边添柴架火边迷着眼打盹。老俩口竟然没有听见李德贵爷俩推门进来。直到李德贵大声叫着他们,黄老师才猛然醒悟过来,吓了一跳坐起身子来,拧灭了收音机,揉着干涩的眼仔细看地下站着的人。黄老师老伴停住架火的手定睛一看,慢慢的扶着锅台边沿站起来说:“哎呀,以为是谁来了,德贵呀,你也一把年纪了,还乱跑什么了?快上炕吧。这个后生是谁了?”黄老师老伴指着子林问李德贵,李德贵介绍了子林,子林把带来的烟酒放在锅台面上,黄老师往里坐了坐,拍着炕席让爷俩坐上炕来。

黄老师看了一眼李德贵带来的烟酒说:“我们都老了,享受不了这些东西了。以后过来就什么也别拿了,都是浪费,什么也吃不了啦。”

李德贵脱鞋上炕,子林掸在炕沿边坐着。黄老师老伴给他爷俩沏茶水,李德贵问询了几句黄老师老俩口身体情况,便把来意向黄老师说了。黄老师沉吟着说:“德贵呀,我活了快一辈子才算明白了,在世不谈活人生死,做媒不说属相合不合适。我想通了,只要俩个人情投意合,咋说咋合适。”

李德贵没想到黄老师说出这样玄机挺费解的话,便问道:“黄老师给那么多年轻人说合成一对对的,他们能走在一起,你可是做了好事呀。俗话讲:宁做媒人,不做保人,你可是明世理的人,说媒也得看人家的属相合不合吧?”

黄老师黯然神伤的说:“过去弄那些玄虚的说辞是为了让人家重视起来咱来,现在看也是误人的。你记得给你二小子相看的那俩个闺女吧?那个小阎闺女,我后来给人家介绍了个邮电所正式职工,一开始过得还行,谁知道那后生耍钱欠下外债,扔下媳妇和孩子跑了。人家闺女怨咱没眼力,介绍了这么个混账东西。还有老吕家三女子,上次你来给三小子问询婚期,老吕过世正办丧事,你不是还让我给你捎了烧纸钱吗?现在这闺女过的更不如意,找了个对象不遂心,天天闹离婚,这闺女和她娘娘俩在过日子,前些日子她娘半夜里睡觉被倒卷出来的炕烟闷死了,这闺女在丧事上自个又唱又哭的,人家说她快疯了。后来一见我就说我:大爷说话嘴里有毒呢。我当年也是看她和你小子般配,气急之下和她说了句:你要是错过了这次姻缘,可就找不下好后生了。她说我把她封死了,所以过得那么不如意。”

子林认真的听着,问了句黄老师:“大爷,你说的是吕霞老师吗?”

黄老师抬头看了一眼子林,想了想说:“对,老吕家三女子是叫吕霞。前几年和你兄弟相看过,其实俩人挺合适,就是因为当时家里穷点儿,女方家多要了点儿,咱们就放下了那桩婚事,也是他俩没缘分,这个闺女现在过得这么难。”

李德贵叹了口气说:“年轻人的事咱把握不了,尤其是婚姻大事上,自古就是天配定。唉,可怜小吕这闺女了,咱也是帮不了这孩子,可怜的连父母早早的没了,婚姻又不幸福,一个人过的作难了。”

黄老师点了点头,揉着昏花的老眼说:“从此我就不再给人家说媒介绍对象了,过的好了还行,过不好了就埋怨咱一辈子。咱的思想也不行了,跟不上形势发展了,不了解年轻人的想法了。”

李德贵来黄老师家本想讨个吉日和属相说法,没想到黄老师缄口不语了,他过去热衷的事现在成了心病,李德贵尊重黄老师的想法和说法,不再强求黄老师对此说些什么黄道吉日了,便告辞了黄老师。爷俩来到大街上,子林看到他爹失望的样子,便问他爹再找个阴阳先生看看吧。李德贵摇了摇头说:“咱家这么兴旺的人家不能让那些阴阳怪气的人乱说,黄老师是文化人,说媒有喜气,让他看才是正理。既然他看穿看透了,咱就自己安排吧,等子平回来给他哥俩一起办了算了,好事成双,两个媳妇一起进门,三里五村的没有,就这么定了吧。”李德贵抖了抖了身子,下定决心似的和子林说:“不看了,咱们回家吧,就这么定了。”

子林把他爹送回到老家又返回到乡里上班。刚进乡政府院子,就见常海涛乡长同那个养无菌蝇蛆的供销社职工站着,他们在激烈的说着什么,常海涛乡长看见子林进来了,便同子林招了招手让他去他办公室里去,那个职工跟着进了办公室。

常海涛对这个职工说:“你把你的事情告诉李委员一下。”

这个职工带着一脸哭相和无助的表情告诉李子林,他养的蝇蛆全砸在自己手里了,蝇蛆养殖成功了却根本没人回收,人家说是做饲料的添加剂,让他自己消化吧,他没有养殖惩饲料加工厂,这一下少说赔了有六万多。现在供销社说他是自己搞的,不是给单位创收的,要赔也是赔他自己身上了。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想到常海涛和李子林过去看过他的养殖情况,便过来找乡里面看看有没有能帮他联系销售渠道,怎么样才能挽回经济损失?子林问常海涛贾亚芳书记知道不知道这事?常海涛说贾亚芳书记二天没见面了,她告诉办公室说是在市里跑项目去了。“肯定是和郭妍丽在一起去捣鼓什么了。”常海涛不满的嘀咕了一句。

子林问这个职工有没有和市里面帮他推荐项目的人联系?他说联系过,那几个人都调走了。人家说合同上写的清楚,是自己找销路,人家只是帮助联系销路,怪自己当初致富发财心切,没有好好思谋,加上有贾亚芳书记她们的指示,以为是只赔稳赚的好项目呢。这个人告诉子林和常海涛,乡里面推广的一批养殖项目大都是如此结果,那个被贾亚芳选树为致富创业能手的中年妇女韩士莲,在自家土院子里养了好多只蜗牛,这个平时还喜欢写诗歌的女人一门心思的专心养蜗牛,结果和他一样砸在手里了,在报刊上写诗报怨抨击炒种给她带来的损失,还引起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虽说报道比较客观,还是给乡里面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贾亚芳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对于农民盲目自发引进的致富项目,乡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与介入,通过对这些致富项目信息认真的甄别与筛选,对一些涉嫌炒种与坑农、骗农的项目进行了封存与叫停,对已经进行试养的那些农户,也进行了及时的提醒和劝阻,尽量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在全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