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穿越之山村美锄娘 > 第六十三章 难过的灾年

又是一个大汗的年头,乡亲们望阳兴叹,纷纷弃农田去市集上找些零工,挣些现钱,来养家糊口。

陈双的花圃也日渐掉凋零,他们不敢懈怠,花枝上的每一个花瓣都不能遗落,这样勉强交够了预定的数目,大染坊也能保持正常的运转了。按理说,在秋收之前,还应该有一段花期,可是,长期的无雨,使大地干涸,花科不能长出新叶,之上的花骨朵也都干旱的化掉了,这意味着花圃的收成彻底的结束了。

由于山上的积水也断流了,饮水也成了困难,更没有精神经管田地了,人和庄稼一起打蔫了。

山脚下,干涸的河床的下游,可以挖出水来,于是,各家各户出了劳力去挖井找水。而这水找到了,运回来也需要雇佣水车,没有收成,哪里有资金雇佣水车,于是有的人家,每天有人去挑水,今天挑回来的水,路上喝点,到家里就分开饮用做饭,第二天继续,搬运水源成了大家的主要工作了,而有的没有轻壮劳动力的这样远途跋涉就很难完成。

陈双在这个时候,又发现了商机。

“相邻们,程家愿意帮助大家度过难关。”

“怎么度过,你们也没有水喝?”

“我可以帮你们出钱,去雇佣水车,把水大量的运回来,这就解决了长期挑水的困难,老弱病残家庭长期以来,不是累死就是渴死,这样大家既不用累也不用渴了。”

“为什么帮我们出钱?”

“很简单,我想把大家手里闲置的荒地买过来,我不怕天荒,明年大家可以到我地里来干活,我照常发给大家薪资。”

“这地今年肯定是没有收成了,明年也要看老天爷的意思,你就是买过去,明年也不一定有收成的。”

“这个我也考虑过了,可是现在我找个理由帮助大家,这就是我想出来的理由,大家也不想我白白的送给你们吧,这样我们两方心安理得。”

“也是,这样也好。”

于是,第一个人家,拿出了一小快地来:“地里还有些苗,估计也不会生产了。”

“没关系,只要是有苗的地,我们都愿意收购。”

先过了眼前这关吧,大多数人是这样想的,总不能眼看着去累死,更不能在家里等着渴死,手里有了银子,就可以去买水了。

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些,又有些人拿出田地来,陈双说:“为了照顾大家,都能喝上水,我们决定每家只收一小块地,只要是是能帮助大家解决了面临的喝水难题就可以了。”实际,陈双的腰包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银子,自己也不敢全都投进去,只是想趁这时候能囤一些地,明年开春有的地种。

人呀,经营要经营自己的强项,这花圃的工艺,没什么特别的,只要细心观察,人人都能学会,漫山遍野的大资源,不可能就属于你一个人,很快就能铺展开去,而且,这菜花技术太浪费人力了,陈双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农田劳作上,开荒种田才是人之根本。

“明年我们会不会挨饿?”这也是程东最大的担心所在。

“不会的,我们拉过来一部分田地,够我们明年吃的用的,有时间我们继续开荒种地,用我们的双手耕种出更多的粮食来,你看,我们本来就处于山脚下了,地势也不算高,如果我们有时间了,就可以用在深挖水井,还可以找人来打井,这样我们就有了水喝,还有了田中。”

“所以,你先不着急打井,你担心有了水井大家就不肯卖地了?”

“实际情况很可能就会这样发生,我们还是先想到最坏,做到预防吧,再说,这样的确是帮人们解决了现实问题,田地才是我们的根本,我们要想办法达到这个目的。”

陈双又有了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了,程东就是佩服陈爽这种困难面前不低头,百折不挠的精神。

程东用剩余的钱,雇佣了几个劳动力,和他们一起挖井,几十米深处果然见到了地下水。

有了水,谁都不再去买水了,大家都纷纷的拿了木桶,拴了绳子来提水,而且水源很奇怪,白天看着没有了,经过一个晚上,它会自动长出来,第二天水井里照例还会有昨天的那般水痕,这水井成了取之不尽的聚宝盆。

大家纷纷取水来喝,因为只是一口水井,也没有更多的水来灌溉农田陈双看着这干枯的小苗,枯萎在田地了,真的让人心痛。

因为是晚上涨水,陈双说:“我们可以让大家有水喝,也要能保住田地,只能有一种办法,动员大家合拢起来一起打井,三五家一口井,这样的井水既能保证大家喝,也能保证每家有一块地的和苗最后丰收,能有粮食吃。”

“是呀,大家怎么么有想到呢,全都想着在一棵树上吊着呢,我们也按照范围去找水。”

“大家要距离远一些,防止互相有影响。”

“对,不用太多,多了或许还没水呢。”

于是,乡邻们互相商议,然后按照方位,范围开始家家参与打井。

井多了,地下水就这些,水位降低了,这些水照例是除了吃喝,所剩寥寥无几,大家勉强着,用饭碗将节省下来的水低落到苗根上,每家都能均匀的长出几颗像样的庄稼来。

大家齐心协力,这个秋季就这样度过的,等到收秋的时候,大家纷纷的搬回家一些果实去,这就是大家过冬的粮食,陈双家也是如此,如果顿顿想吃饱饭,这粮食肯定是接不上茬的,即便是天天喝稀粥,也有人很快就解不开锅,更别说挨到年关了,这就是闹饥荒的年月。经过几个月的折腾,原先丰腴的少妇也会瘦成窈窕淑女,原先苗条的身材最后肯定是皮包骨头了,度日如年呀!

度日如年的乡邻们,要咱么样挨过年关。

每天眼瞅着袋子里的粮食明显减少,陈双更坚坚定了,自己一定不能放弃粮食生产,没有粮食,吃不饱,还能做什么,吃饱这是前提呀。

“乡亲们,我们手里的粮食就这么一点了,还要等着过年,过了年还要有干冷的没有食量的几个月,那时候才是更难熬的日子呢,现在趁着秋天,大家节省下手里的粮食,去山上找些出路吧,或摘野果,或挖野菜,或捉鸟,或捕兽,只要是能填饱肚子的,都往家里弄吧,多多储藏,忍饥挨饿的日子还长着呢。”陈双提醒大家,同时,她也和程东加入了寻找实物的大军。

为了寻找食物,陈双和程东,开始就是在已经开垦的土地上寻找些野菜,有些菜挖了可以晒干后放起来慢慢的吃,有些菜的根茎还特别的粗大,也可以拿出来煮着吃,通过寻找食物,陈双又看好了几块地盘,土地是离不开的,没有粮食的危害太大了。

乡亲们发现,陈双总是能有办法渡过难关,人们开始注意她了。自从秋收之后,陈双每天总是到田地里去,不但处处观察,还处处寻找食物,每天总是能有收获。她的眼光总是看得比别人长远,她懂得积累。于是,有的人盯着陈双,她做什么都是有目的的,大家也跟着去学,慢慢的,陈双成了逃犯大军的带头人了,她去哪里,身后总会有人沿着他的脚印寻找,并且继续走下去。陈双笑着说:“你们这样在我身后是找不到食物的,我都把食物取走了,你们还找什么,大家散开,多出寻找,那大家都有收获,不是吗?”

是呀,道理真的就是这样的简单,别人做的不一定就适合你,你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方法。

相亲们看着这位不失美丽的锄娘,所说有理,我们总是在她的身后能得到什么,可是,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又没有了方向。

“大山就是我们的家,土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只要我们不丢家,不忘本,大家到哪里都是正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