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穿越言情 > 楔子工程 > 楔子工程(七)(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当属巧合)

马克和爱丽丝回到梅地亚宾馆后,简要商量了一下,觉得继续待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也太危险了。而且,马克不太确信已经将对方成功甩掉,他隐隐约约感觉对方正在某个暗处盯着自己呢。再说,301房间的那家伙已经决定明天一早回北京了,自己再呆在这里已经没有价值,马克决定连夜回上海。为了不留痕迹,他没有委托宾馆代替购票,而是自己和爱丽丝二个人到车站买了火车票。

高铁速度很快,马克深感这些年中国发展的迅速,短短几年间,这种技术已远远走在欧美前面了。虽然目前欧美的军事技术还处于领先的地位,但他估计不需要太多的时间,这种优势就会消失。他想起了帕内塔局长的那张愁眉不展的猪头苦脸,难怪他愁绪满腹。正想着,车不知不觉到上海站了。

马克在上海的隐身之处是美利坚合众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公开身份是二等秘书。英国方面为爱丽丝找的隐身之处是赴中国交流教师,在上海的一所中学教英语。当然,马克也为她备了一张外交官证件,以备不时之需,而且很庆幸这次就用它解决了问题。

马克回到住所,洗漱完毕后半天仍不能入睡,于是干脆起来打开画夹整理资料。

浙江安全厅的特工们预料得没错,他的画夹真是侦测仪器,全名是高级远程侦测仪。这东西是个新发明出来的,CIA也才开始用,所以不太有人知道。侦测仪的外壳是新型合成材料制作的,防水绝缘抗压,既轻又薄,内部装上专用高级电池和芯片后,外壳合拢采用特殊粘合材料粘合。就是说,二部分外壳在粘合过程中由于这种特殊粘合材料的作用自动溶合为一体,要想再打开,只有强行将整个外壳剪开。而在内部有个特别设计,只要剪开外壳,就会触动内部集成电路,造成短路和微型特殊自动毁灭装置,瞬间销毁里面的所有资料,包括电路设计等机密,最后留下的是一坨金属不是金属、塑料不是塑料的东西。这一设计就是为了防范画夹一旦被敌方获得而泄密的风险。画夹背面那些密密麻麻、不惹人注意的细小蜂孔是高功率远程探测波发射口,而操作遥控装置则在调色板上,只有事先输入过指纹的控制者将左手的五个手指都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并且全部指纹与原储存纪录相符,侦测仪才能打开并开始工作。因此,马克对月朦胧咖啡屋中自己和爱丽丝双双奇异入睡一事虽觉十分可疑,而且也为自己中招内心十分愤怒,但没有表现在脸上,因为他深信自己的仪器的先进性能,所以脸上一直保持着淡定的神态。

马克移动了一下拇指,画夹打开,然后移动一下食指,侦测记录打开。他又移动一下小拇指,记录开始回放。马克仔细看着画面,301房间主角面目清晰可见,虽然获拳面时距离远且隔着墙,但播放出来的效果比电视画面差不了多少。主角年龄不太好判断,前来见他的专家教授都尊敬地称他“吴主任”。不过对话稍微有断断续续的感觉,马克判断附近应该有个较大的军事基地放射出什么强烈的电波或雷达波,干扰了效果,好在基本内容仍能完整听出来。问题是他们在谈话时好多关键内容都是在纸上写的,可见对保密程度的重视。马克判断,在这种情形下,要想找到他们写过的纸应该是不可能的,肯定被烧了。

声音继续传过来:“吴主任,最新的一种陶瓷合金材料研究比以前有相当大的进展,在硬度和耐高温方面各项指标都有大幅度提高。你看,这是几组数据。”然后在纸上写了一大堆数据。马克没法看到写的内容,只有干着急。看来对方不太习惯形成文字报告,不然不用姓吴的大老远亲自跑来听汇报,把书面材料一寄岂不省事?既然如此,他们更不可能通过网络传递这些材料,那样的话自己有多种方法可以截获这方面情报。要不是对方保密措施这么严密,CIA怎么会对此事一直无消息呢?这次如果没有姓崔的提供信息,CIA还被蒙在鼓里哪。正想着,对方又开口了:“嗯,不错,这说明利用陶瓷与中子星上的材质合成的新型材料还是有很大的希望的。‘楔子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你这块了。这块如果完成了,事就好办多了。不过差距还有,希望继续努力啊,拜托!”

马克一惊,这是什么材料,他可从来没听到过。

“一定一定,我们会继续努力加快步伐,对目前的19种新型材料全面加快研究速度,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寻找到最合适的材料。请放心吧!”

“其他方面还好吧?比如实验条件、助手、待遇、时间等等。”

“没问题。学校领导遵照上级指示,一切提供方便,全力支持这个指定项目。而且,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还附带着有新的收获,比如一些新型隐形材料的发现等等。”

“很好,这本来就是当初立这个项目的时候的目的,可以带动一些新兴学科或者技术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快速推动我国整体实力的提升。”

接着二人聊起了其他方面问题。马克对这些问题也很感兴趣,不是为了情报,而是增加对中国的了解。通常这些专家学者都在谈完工作后聊一些家常,或者前500年、后500年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神侃一通,内容无所不包。马克听了深感美国历史的浅显,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敬佩,也想起了谷志远对历史文化的见解,现在才有点悟出味道来。谷志远怎么样了呢?那次离开英国之后才从MI6那边传来消息,说是谷志远已经回到伦敦,好在艾莲娜她们都已经毕业,经短期训练后被派往北非实习了。

记录跳到了下一单元。另一位专家进来汇报,谈的是关于大气环流的内容:“吴主任,我们后来又对17种情况作了各种形态分析,结果是这样的。”接着又是纸上沙沙写字声和画图声。“其它情况我们还在根据可能继续研究。”

马克有点莫名其妙了,对大气环流的研究美国不是很先进了吗?中国派几个研究生过去留学就行了,何必搞得这么神神秘秘?但他马上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肯定有什么重大原因在里面,不然用不着如此高级保密。”画面中二人又继续谈了些正事,然后也开始聊起家常和其它事情来。马克起身泡了杯咖啡,接着继续研究。这个案子,说实在的,让他伤透脑筋,这是个属于那种你明显感觉它有重大目的存在,但又无从下手确定它到底是什么性质案子。

这次收获不理想,马克突然失去了看侦测记录的兴趣,把手重放到调色盘上,移动手指关闭了记录播放,然后给自己倒了杯洒,点上烟坐到沙发上让思绪继续飘着。

马克当初来到上海,是因为在北京监听谷鹏程的通讯来往中只拦截到了一丁点线索。北京的百姓政治觉悟实在太高了,而且公安管理非常严格,事情不太好办,蹲守时间越长,被监视控制的风险越大,怕夜长梦多,他决定利用手头这点线索从上海这边努力一把。美国特工多年来一直紧盯北京的那帮高官,却从来也没有嗅出这个计划来,也足以表明这个计划的保密级别之高,当然,也更加说明其重要性了。

他来上海之后,原本CIA打算让他以美利坚合众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参赞的身份展开工作,因为这身份可以有众多机会出入各种诚。但是,马克不同意这一身份,嫌太招摇,容易引起注意,他想,中国的特工可不是吃素的。不过,一般工作人员的身份也不太好使,所以,他最后确定以二等秘书的身份出现。好在他从未与中国特工打过交道,因此中国特工方面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身份。但是,他的这种条件也有弊病,那就是他对中国情况过于陌生,初期进展十分缓慢。过了一段时间后,马克发现二等秘书的身份有许多不方便之处,搜集起情报来手脚放不开,于是不得不佩服兰利那帮官僚们的先见之明

共4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