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穿越言情 > 楔子工程 > 楔子工程(十九)(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当属巧合)

十九

高耀祖偷出来的这几个文件严格说来算不上是个文件,而是几份关于中国“楔子工程”的纪要,内容比张军那份根据道听途说编出来的要详尽真实一些。不过,张军所提供的那份东西中有的内容还是说对了的,并不是完全空穴来风。而这几份情报是高耀祖所能查阅的最高机密的文件级别了,再机密、详尽的档案就需要主任签字同意才能查阅了。

这次,高耀祖一共偷出来19份文件,分别是“楔子工程”立项的来龙去脉情况介绍,相关备忘录、会议记录、前期实验和数据记载等等,不过由于档案库电脑系统的防盗设置原因,大部分文件下载不完整,而成了碎片或者乱码文档。

不过从形式上看,这次获得的都是些正规文件,上面有文件头、文件号、公章和领导签批意见,封面上有标准的军方文件封皮、文号、机密级别标注等,让马克和CIA高层非常兴奋,觉得这钱花得真值,虽然也还有点遗憾在里头。

CIA的头头们通过布幕上的投影,一起仔细研究着文件,猜测着残缺部分的可能内容,针对一些内容的严重程度、可信度等不时讨论几句。因为先前有张军提供的材料以及众多零零散散搜集来的信息,他们发现有的内容是交集的,有的是重复的,有的相互间矛盾的,需要经过认真讨论考证,在意见一致后,才能把众多的文件归纳起来。拼接结果,推测出了它们的大致内容,主要是围绕这么几个方面:

一、开展“楔子工程”项目研究的前提,美日等军事发展迅速,与欧美的军事差距加大,周围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压力不断增加,中国自身危机感与日俱增。在欧美军事与颜色革命的双重压力下,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分崩离析、苏联解体、中国被推到了社会主义阵营前沿,成为西方下一个颜色革命目标。

中国的儒教思想传统和佛教信仰培养了整个民族的软弱忍让的性格,有效应对帝国主义侵略的能力堪忧。

二、研究目标,形成有效的确保中国安全的防卫方式和生存环境。

三、研究方向,研究寻找地球中的根本结构特征,采取有效方式打入“楔子”,分离出部分球体,形成另外的行星。

四、操作模式,采用锎278和脉冲星材料等新型材料和技术,制造出足够力度和硬度的核动力钻探机械以及核爆炸装置,以安全的方式和力度,多点切割、分离一部分地球,并推离原地球,形成可供人类居住的新行星。

注意点,分阶段控制爆炸、定向迅速推离、控制运动方向和速度、适量的海洋和大气层。

五、技术要求,钻探深度在米以上;钻探机械具有耐高温、耐久使用、自动寻找线路、自动分析确定操作方案、实时发回各种信息功能。钻探机械与核爆炸装置同机,分步作用。

六、目前已有的技术,达到小型化、高性能要求的锎278核装置、核动力;超高硬度的脉冲星陶磁合金材料;远程遥控技术;远程无线充电技术等等等等。

七、2002年止历次钻探与爆炸实验纪录

八、后评价与改进方案

显然,这个材料比起以前张军糊弄出来的那个材料有更加翔实的依据,而且资料数据完善,对在座的人产生了意识冲击。以往美国各界都认为中国的科技比美国至少落后30年,现在看来中国有自己的捷径在走,其技术的实用性能未必落后于美国。可惜,这些资料完整性不说,还只是截止到2002年的,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和数据没有,不清楚中方目前取得了何种成果。CIA高层明白,应该有另外的大批最新资料存在,而且寻找这些情报以及制定有效对策成了当务之急。同时,CIA的头头们对其中的远程无线充电技术的作用产生了疑问,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内容。

高耀祖提供的情报起到了几个作用,因为情报是从总参内部偷盗出来的,所以真实性应该得到确认。正因为如此,坐实了中国拥有一个庞大、先进、威力巨大的“楔子工程”的罪名,如果总统允许,就可以用来鼓动西方乃至世界各国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放弃研究,前功尽弃,浪费巨额资金和人力、物力。但是,这些技术的研究将为中国军工研究和生产带来革命性的成果,比如在飞机动力上可能应用微型核动力,再比如既轻又硬的新型材料,比美国威力大几十倍的新型核武器等等等等,这些都引起了CIA高度警觉与震惊。

情报还包括一些附件照片,其中一张显示,一辆军用大型运输车在行进中,文字注明:“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开展‘楔子工程’试验,将特殊钻探机运送至目的地。之前,这种设备是作为一般钻探用的目的下试验了几次。这种运输车辆和东风31的运输车辆是同一款,这样的运输行动被国外的卫星从天上拍摄下来的图片,应该显示为正常的东风31洲际导弹运输行动,跟一般二炮训练没有什么区别。”

CIA高层们终于明白,之前,美国军方或者CIA在卫星图片上发现中国这些运输车上的导弹消失时,一般都误以为中国军方是把导弹藏入山洞里了,其实,中国正在做钻入地下的试验。

还有一张照片显示,跟导弹不同,这种特殊钻探机的前端在下面,所以当把它跟导弹发射一样竖起来的时候,它的工作方向是往下钻的。

但是,从照片上看不出里面的结构特征,这让CIA很着急。这个机械的前端是超硬特殊合金钻头,工作结构和原理类似隧道挖掘机的前端,不过它的硬度和速度都要高出很多倍。它的后面是电脑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这部分是独立核动力驱动系统,用的是新型原料,并且设计了附加装置。它的特别之处是可以自我消除核幅射危害。目前它的稳定性还不太理想,经常在钻探过程中发生异常反应导致自我爆炸。

照片显示了在新疆地区试验时引起的爆炸,附注说明,这次地下深处的巨大爆炸可能引起了阿富汗南部地区的轻微地震。另外一张照片显示是一次更大动力的钻探试验,不过也失败了,附注上说明那次试验可能引起了巴基斯坦东部的地震。不过情报说明这只是一种猜测,二者到底有没有相关性还不好说。

下一组照片显示出类似深海潜水器的移动过程,这让CIA兴趣大增。文字说明,这是在日本海底的钻探试验。这种深潜设备与中国目前公开的所有深潜设备均不相同,它的前后端各有一个巨型抓手,通过这二只抓手可以把钻探设备或其它巨型物件放到海底。接下去的说明更让在场的人吃了一惊,疑惑重重。中国目前对外公布的海洋深潜记录是7000米,但是这里所注明的这种无人深潜设备可以到达米,能轻而易举地把这种钻探设备放置在马里亚纳海沟上的任何一个位置。显然,这些技术比美国先进多了。文字中说,这次试验核动力装置仍然爆炸了,失败后可能导致日本东部沿海的一次大规模地震,不过这也只是一种猜测而已。

情报显示,“楔子工程”的动力、材料以及环境变化等各相关部分由众多不同的机构分头研究,各分支项目由几名一流专家分别负责,而且这些研究机构大多分散在全国各地,为的是不容易引起国外特工的注意。各研究机构之间没有横向联系,平时只根据各自分工开展研究生产试验,然后严格搜集、汇总各种资料数据,将结果提交至总参战略研究室,为的是高度保密。

尽管如此,CIA目前为止对整个计划来说仍然是若隐若现的感觉。这些文件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至于“楔子工程”的真实全貌以及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各种技术的最新成果情况和技术参数,以及各个分项技术研究情况、他们的机构、所在地域、研究项目负责人等等等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