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百岁 > 第七十四章

慕夫人和老太君好奇地问慕辞,这几日监门卫这么闲,你就整日在家转悠就没有差事做么?

慕辞当然不愿说自己告假回府,就是特意回来看着府里,怕出了什么不好的事耽搁他与李玖的亲事。只说这几日屯营清闲,防务有金吾卫负责,他就忙里偷闲回家教导慕华容几日。

监门卫有许鸿看着,又有邓州一边操练,是绝对出不了什么大事的,出了大事许鸿也能解决。慕辞偷懒偷得心安理得,心道自己是监门卫第一个结亲的将军,自然要有些不同的待遇。

慕夫人和老太君也没想太多,只觉得慕辞回来也好,省却了她们不少的麻烦,还能教导一下近日为了学文说话,荒废了内家功夫的慕华容。

慕辞便心安理得地在家待了三日,差点儿把府里的仆隶折磨死。这倒不是因为他的态度,他只是带着比四月地风还柔和的笑,在府里各处走动。前院曾有一使女端茶的时候不留神跌了一跤,眼见茶盏碎地的时候慕辞忽然出现,出手如电地接下托盘茶盏,一手扶着摔倒的使女。

慕辞也没有苛责那侍女,只把托盘递给她说了一句“日后行事小心”,这就转身回自己的昭华堂换衣服。刚才接茶盏的时候不留神,一壶热茶全泼在慕辞荼白衣衫上,看着极其狼狈。使女抱着东西,也没有被慕辞的身手撼动,反而受了惊吓一般蹲在地上哭起来,哭前还不忘把东西放在地上免得被自己打碎。

如此过了三日,等到媒人登门拜访慕夫人的时候,慕府的仆隶都热泪盈眶地赶出来迎接,感叹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慕夫人请媒人去了中堂花厅说话,遣使女奉了茶谈些家常话,又请人去取供桌上的庚帖,顺道把慕辞请来花厅。媒人矜持地喝着茶水,问这几日府上如何,话里话外都是探听这门亲事是否合宜。慕夫人穿了一身石青色的缎子,捧着茶盏说都好,昨日去东华寺进香禅师还说我家要进贵人了呢,顺道帮我批了一卦。

慕辞拿着两份的庚帖进了花厅,就看到慕夫人与媒人相谈甚欢的模样,整理好袖角衣摆进门行礼。媒人见他手里的两份庚帖就着急了,慕辞还未打招呼她便霍然起身把慕辞手里的庚帖抢出一份。

“你这男娃怎敢这样,要不得呦!没成事儿就拿未婚妻的庚帖,招祸破财的呦,恁不识趣嗬!”

慕辞一愣,他还真未听过这样的说法,再看手里的庚帖少的恰是李玖的,顿时惊悔不已。早知道有这规矩,他来的时候就不接母亲使女的庚帖了,若是真耽误了他与李玖的姻缘可是得不偿失。

慕夫人皱眉,递给眼色给依旧站着的慕辞让他坐下,转头对着兀自说个不停的媒人,一脸笑容未变。

“孩子还小,总有些忌讳是不晓得的。刚才说到哪儿了,东华寺的禅师给我批了一卦,说我是享儿孙福的命,虽然娶亲会有波折,迎娶入门绝对是命里的贵人……”

媒人把李玖的庚帖收在袖子里,这才抬头去看慕夫人,慕夫人又把方才的话复述了一遍,眼中盈盈笑意不改。

“您说的禅师,是哪个呦?”

慕夫人这次并未当即接话,而是端起小桌上搁置的茶盏,笑着呷了一口,眼见媒人等的不耐烦了才开口。

“东华寺的高僧虽多,我却是只喜欢听非幻禅师一人讲经!”

非幻,如今东华寺的长老之一,乃名僧弘度禅师的关门弟子,又是东华寺现任住持的衣钵师傅。只是非幻不常见客,非有缘人不见。

见媒人的眼睁得圆润,慕夫人才慢悠悠地再次开口,敲赶在媒人开口之前。

“只是这卦,却是非幻禅师请他师傅弘度法师批的。”

媒人彻底不敢言语,收回目光暗自咽了咽唾沫,对着端庄有礼的慕夫人恭顺一笑。弘度法师啊,可是媒人只是听过的高名,哪里敢说半句反对的话。

慕辞在对面瞧着母亲与媒人讨论,等慕夫人赢了给他递了眼色,他才顺从地起身,对着媒人行了一礼。

“华章婚事,就有劳刘婆婆了!”

刘婆婆想起慕辞三品上将军的品阶,哪敢安心受他一拜,况且事还未成,赶紧起身扶起慕辞,嘴上说着“使不得使不得会折寿呦”,一边还不忘和慕夫人保证这事她一定办成。

慕夫人颌首,从一旁嬷嬷的手里接过沉甸甸的荷包,亲自塞在媒人的手里,握上她的手,脸上笑容更盛,恍惚间与慕辞有三分相似。

“刘婆婆愿意尽心就好,这些不成敬意,那杯谢媒酒我已经预备下了,就等刘婆婆来尝了!”

媒人接过荷包,不客气地塞在袖里,连声答应着,顺道把慕辞手里的另一份庚帖捏在手里,就要告辞去敬王府交待了。慕夫人亲自把人送出中堂门,又吩咐慕辞把人送到二迎门,这才罢休回了寿安院给老太君交待。

媒人进了敬王府,就被笑吟吟的内监局副使全福请进府里,奉茶让座好不热闹,一时谈得兴起都禁不住笑逐颜开。

媒人得了慕夫人授意,言谈之间尽是夸赞慕府的好听话,说得全福这个见惯场面的人都觉得喜庆起来。

媒人先是归还了李玖的庚帖,全福使使女接了,吩咐送去潋波院。媒人这才起身请出了慕辞的庚帖,封着生辰年月的厚茧封就那么亮出来。

“吾子承惠,得府中庚辰,特此恩谢,奉子庚辰以合,使为姻缘约为婚姻。”

全福脸上笑容未改,起身行了一礼,没有立刻接过庚帖,而是对着媒人又致了一礼。

“奴婢身为阉竖,本不该经手庚帖,承命于紫宫,合敢僭越。愿代九郡主亲族长辈,接此庚帖!”

敬王府的茶厅里窗明几净,侍立的仆隶排了图吉利的十二位,各个恭敬地半鞠等着吩咐。全福说了一番场面话,这才敢接下媒人递来的庚帖。媒人待他受了庚帖,终于又坐了回去。

庚帖接下了,一位使女用托盘捧着上面遮了一块红绢帛,往潋波院匆匆而去。这庚帖接下,何人放在敬王妃的供桌前可是有讲究的。敬王远戍西北,府里又没有说得上话的侧君,这没有长辈该要何人把庚帖换上。

李玖原想着这没什么所谓,既然是全福接的,照样由他供在敬王妃的供桌前不就行了。可转念一想,全福怎么说都是外人,虽然是宫里出来的也是外男,进了供奉母亲的地方会不会惊扰唐突了母亲?思虑再三,她才决定由静姑姑把庚帖放在供桌,顺便和母亲说一说自己的情况。

静姑姑是敬王妃的陪嫁使女,是母亲从宫里带出来的老人,敬王妃殁后她差点儿也跟着去了,只是敬王远走她又忧心两人年幼孩子无人照顾,这才留下跟了李玖入宫生活。在宫里再得宠,也只是寄居的人而已,加上当时宫里纷起的流言蜚语,李玖在宫里生活得并不好。

静姑姑忠诚,对宫里又十分熟悉,李玖在宫里生活安逸都是太后庇护和静姑姑庇护换来的。

李玖本想看看慕辞的庚帖,被林嬷嬷训斥着打消了念头,心里还想着如何就看不得了,看一眼还能真破了姻缘不成。李玖瞧着这是用不上她,干脆烦躁地回了内室,赶走跟来的明艳明理躺在床上,气恼地歇息起来。

静姑姑出了潋波院,接下使女送来的托盘,往敬王妃生前的罗塘院走去。罗塘院里有间小佛堂,敬王妃去世后就成了供奉王妃灵位的地方。静姑姑惦念旧主,自从回了敬王府就每隔两三日,必去小佛堂打扫祭拜一番。

小佛堂昨日就吩咐人打扫干净,静姑姑进去直接给敬王妃磕了三个头,把红绢帛取了拿出庚帖搁在敬王妃的供桌上,而后站到供桌一侧。纵使无人看见静姑姑也极为守礼,不敢站在供桌前唐突了王妃,只站在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