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素手夺宫 > 第七十八章 国师归来

“不管师兄怎么说,到底我完成回来了。”无心活得自在,几十年坚持一件事,成了自然是骄傲居多。“师兄,家里有酒吗?”

“没有女儿红。”孟安然说一句,正要提酒藏哪里,无心叹一句,“师兄,你不会一直也没娶媳妇吧!”

“也没有酒!”孟安然一吹胡子,不给了。他是娶了妻的,不过在他政途最艰难的时候被人害死了。留下一个女儿早早嫁了人,整天讨好婆家,一年也不看他一次,他便决定一个人过活了,什么都是云烟。

无心摇了摇空空如也的酒葫芦,觉得可惜。不过他也喝够了,干脆揉了揉胃再次躺下,“让我再睡会儿,我明日一早准走。”

无心睡得快,孟安然什么不说去翻书架。老胳膊老腿站在椅子上,还没拿东西,自己便下来了,觉得腿抖得厉害,竟然恐惧这一点的高度。回到桌前感慨一番,提笔作了一篇《暮说》。感慨时光,感叹人生。感叹人性,感慨人心。

次日一早,无心醒来时,床头放着一道明黄的圣旨,一下子全清醒了。看着坐在一边的孟安然,表情漠然。

“我一生辅任两位太子,还有反王贺启也有师徒情分,倒算是三个。你说得对,我不服老,但确实不行了,尤其这代的人物,我看着就觉得高兴。贺鸿虽然当不得皇帝,但是会成为贤王,我倒也不悔。”

“师兄何意?”无心拿起圣旨,心中五味杂陈,不悦居多。

“你拿走吧,当今用情太深,需要贤臣辅助,你手里可是大夏三十年的命运啊!”孟安然说着挥手,“走吧。”

无心怒而起身,拂袖离去。几十年没见,他可不是来看他当初风华绝代的师兄变成一个老迂腐的!

定宗治元元年十月二十日——

飞马风驰电掣,一列黑骑远远地驰来,卷烟沙,漫天尘。大约中间位置一根旗帜肃立,墨笔一个大写的“秦”字。从城外一直到城内,马不疲,人不倦,好似有无限经历。秦惊云奔波在第一个,干脆是直接到了内宫方停。

午门前,秦惊云摘偷窥,去披风,解佩剑。一路脚步不停,到了乾清宫,贺衡亲自迎了出来,托起秦惊云没有让他行下礼。君臣和睦,一起步入大殿。

“老侯爷此番告老,朕深感可惜。”

“一朝天子一朝臣,还是有些道理的。老臣比先皇还也年长两岁,该是含饴弄孙,享受的时候了。皇上放心便是,西北全都安排妥当。那位郭恬大人,很好的才能呀,老臣把他留那里了。”秦惊云性情一直豪放,如今他的年纪大了,秦家到了这种鼎盛时期,着实也没必要再小心翼翼,不如给新皇留些把柄,留给言官争论。功高震主,没有那个皇帝忍得了。

贺衡干脆也是友好谦和君王模样:“侯爷辛苦了,这些事朕明日早朝自然会下旨。现在,不如抵掌而谈,说些其他的事。朕对于西北还有许多要请教的。”

秦惊云当然不会拒绝,而且他也想了解了解这位新皇。以前真的不清楚贺衡,只知道这位稳扎稳打很会操纵人心。不过从他进宫就能感觉到贺衡有一种亲和力,整个宫里气氛比武英帝时,轻松很多。贺衡,还是不如他父皇心狠,有威慑力。

当晚君臣确实算是抵足而眠,次日也是用了宫中御膳秦惊云才回去府里。秦宇征去上朝未归,崔氏主持府里的事物。首先便领着秦灏给秦惊云敬茶。

“长大了,好啊。”比了比秦灏的身高已经过了秦惊云的腰了,秦惊云感慨居多,“湘云啊,辛苦了,来年不如就去吧。”

湘云是崔氏的小名,崔氏听到秦惊云的同意一时激动,差点哭出来,“父亲,我知道了。”可以去西北了,可以不用再聚少离多,不,不是聚少离多,是分隔两地。相望不到,相守不能。

秦惊云不喜懦弱的人,但是对于崔氏只有亏欠,自己的眼睛都润红了。“灏儿,安慰安慰你母亲。”

“不用了。”崔氏擦擦眼睛,开始面露笑容,“父亲,儿媳不曾后悔过,嫁到侯府,荣耀更多。”

秦惊云想到自己三个儿子就一个娶了媳妇,顿时觉得这个儿媳妇是稀有的,珍贵的,而且如此贤惠。自己真是挑对了。

“你去忙吧,我看看灏儿这些年学到了什么。”秦惊云不适合伤感,干脆让人走,留着孙子考察学问。

“爷爷。”秦灏抿着唇喊一句,嘴巴绷得紧紧的。

秦惊云:“是九岁半了吧,四月的生辰。”

“是的。”爷爷还记得自己的生辰,秦灏顿时高兴了些,但是不表露出来,依旧抿着唇。秦惊云看着直好笑,他一生阅人无数,哪里看不出来秦灏的想法?

秦惊云决定逗逗他,脸一板,直对着秦灏开口:“《三字经》背完了吗?”

秦灏不高兴了,他不到四岁就背完了,感觉爷爷在小看他。“爷爷,我早就背完了。”

秦惊云挑眉:“是吗?”

秦灏:“……”果然小看他。小脸一板,仰头不服气得看向秦惊云:“我四岁前就背完了,三叔还夸我呢,我比三叔背完的还早。”

秦惊云觉得自己小儿子好邪恶,欺骗孝子。秦宇征是真正的天才,两声已经开始背书,天生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秦灏怎么和他比?

秦惊云还是摸了摸孙子的脑袋:“很好,那武艺学得如何了?能扎马步一刻钟了吗?”

秦灏:“能。”

秦惊云:“知道张良吗?”

秦灏觉得爷爷考自己,脸色和缓:“知道,汉朝的谋圣,留侯张良。”

“张良拾履,你真正明白吗?”秦惊云叹气,孙子已经足够优秀,但是还不够,八九岁的年纪定下性格,这才是最重要的。秦家有后不够,能撑起门楣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受欺负。

秦宇征回府,秦灏正在专心描字,秦惊云闭目养神,坐在秦灏身边。“父亲。”秦宇征轻唤一声也不打扰秦灏,看着秦灏定性一般,觉得秦惊云还是很会教育人的。

“我们去你的书房吧,给我说说羽娟的事。”秦惊云是怀着满腹心事的,在两个女儿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不在,现在回来了。一个亡故,一个远在他方。

秦宇征是性情中人,知道秦惊云要问什么,也准备好了说辞。大约一刻钟交代了所有事情,秦惊云喟叹一气,什么也不说了。

秦宇征严肃:“父亲,我倒是想和你说说凤儿的事。”

秦惊云看着三儿子的表情便知道有事,自己也打算解答,坐正身子:“说吧,有什么不知道的,我也可以一一说明。”

秦宇征得到秦惊云隐瞒他事情的肯定答案,心里一沉:“父亲可否说说国师的事,还有他为什么会找上凤儿。”

定宗治元元年十月十七日,国师回朝。所谓大夏朝的国师,代代相传。开国皇帝建国曾经依靠过一位道士相救,建国后去寻道士,道士已去,留有高徒。此人依据两个预言,成为大夏第一任国师。预言一:建国元年八月,川蜀地震;预言二:建国五年后,黄河必然决堤。两个预言依时成真。此后,每一任国师必收几个徒弟,传授天道衍论。国师在大夏拥有很高的拥护者,普通百姓将他们而非皇帝当作神来敬仰。

武英帝之前,国师已经势弱了,但是仍然拥有信奉者。武英帝时本想直接废了国师,最后国师预言大夏将出一位女帝,威胁江山社稷。武英帝怕反成真事,无法控制,干脆留了下来。后来国师的两个徒弟反目,国师一职传到二徒弟手中,人却走了。

时隔三十年,国师回来了。

秦宇征去看了加冕大典,那不是个年轻的男子了,但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