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桃运透视高手 > 第134章 诗人上身

“是是是,必须得考,必须得考。.”欧阳丰见赵大海有所松动了,赶紧应承下来,对着秦慎眨了眨眼睛。

赵大海清了清嗓子,对着欧阳丰说道:“那你还站这干嘛?出去吧,我要面试了。”说罢朝着欧阳丰摆摆手,示意他赶紧滚出办公室。

欧阳丰没想到这赵大海会清场,他担忧地看了一眼秦慎,做了个加油的姿势,一步三回头的出了办公室,现在的他比秦慎还要紧张,就怕秦慎一不小心太紧张给弄砸了,那就白费了他的一番心思了。

赵大海在办公椅上坐下,笑着对秦慎说:“酗子,我叫赵大海,你可以跟欧阳丰一样叫我老赵。你也自我介绍一下自己吧。”

秦慎看这赵大海的面相很是和善,心想师父说过,相由心生,这赵主编应该是个好相与之人,便也不再紧张,“赵主编,你好。我叫秦慎,今年十九岁了,十八岁前一直跟师父住在山上,一年前下山,在盘山县里的物流公司当过快递员,还在ktv里做过保安主任。”秦慎据实以告,没想到有一丝一毫的隐瞒。

“这么说,你是一天学也没有上过?”赵大海眉头微皱,这没有大学文凭什么的倒还好说,要是一天学都没有上过,会不会是个文盲啊?如果是大字都不识一个的人,那可怎么当记者?

秦慎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认:“我没有上过学,可是师父的藏书不少,他的藏书,我都读过的。.”

赵大海听了秦慎的解释,稍稍松了一口气,他最喜欢爱读书的人,何况是秦慎这样的,没有学习条件却自己认真读书自学的青年,更是让他高看了一眼的,“那就好,那你喜欢诗歌么?能不能背上一首来给我听听?”

赵大海的家境不错,养尊处优的环境下,年轻时候也是风流才子一枚,对于诗歌更是喜爱到了极致,每每喝多了点小酒,还会诗兴大发地念上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不过年纪大发福以后,这诗人的潇洒劲不见了,所以他现在的爱好,就变成了到处让他看着顺眼的年轻人念诗,从这些年轻人的身上找寻自己过去的影子。

“火车擒住轨,在黑夜里奔:过山,过水,过陈死人的坟:过桥,听钢骨牛喘似的叫,过荒野,过门户破烂的庙;过池塘,群蛙在黑水里打鼓,过噤口的村庄,不见一粒火;过冰清的小站,上下没有客,月台袒露着肚子,像是罪恶。.这时车的呻吟惊醒了天上三两个星,躲在云缝里张望;那是干什么的,他们在疑问,大凉夜不歇着,直闹又是哼,长虫似的一条,呼吸是火焰,一死儿往暗里闯,不顾危险,就凭那精窄的两道,算是轨,驮着这份重,梦一般的累坠。”秦慎也没有扭捏,他低头思考了一下,悠悠地开口,那双眸里的光辉看得人是心头一震。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着慧眼神通的原因,秦慎那双眼睛随着功力的逐渐增加,也变得越来越有魅力,无论男女,只要看见这双眼睛,就好像能从中看到许多故事,一些最触动自己内心深处感情的故事,沉溺其中。现在的秦慎,就像是写诗的诗人上身一般,把一边的赵大海一下拽入了诗歌的感情中,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秦慎顿了顿,转了一下口气,感情更加深厚,接着开口:“累坠!那些奇异的善良的人,放平了心安睡,把他们不论俊的村的命全盘交给了它,不论爬的是高山还是低洼,不问深林里有怪鸟在诅咒,天象的辉煌全对着毁灭走;只图眼着过得,裂大嘴打呼,明儿车一到,抢了皮包走路!这态度也不错!愁没有个底;你我在天空,那天也不休息,睁大了眼,什么事都看分明,但自己又何尝能支使运命?说什么光明,智慧永恒的美,彼此同是在一条线上受罪,就差你我的寿数比他们强,这玩艺反正是一片湖涂账。”

啪啪啪啪,秦慎声情并茂、万分投入的表现赢得了赵大海的阵阵掌声,如果说刚才他还在怀疑秦慎的能力,现在他对眼前这个精壮的青年可就是一万分的满意了。原因无它,这秦慎刚才背的,可是赵大海最爱的诗人写的最后一首诗,赵大海就想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忘年交一般,感动地看着秦慎。“好好好,背得好,背得好。”

秦慎终于从诗歌的情绪中清醒过来,其实他师父只是个和尚,藏的书大多也都是佛经什么的,顶多也只是武侠小说之类,哪里会有这种现代流派的诗歌,这首诗,是机智又狡猾的欧阳丰昨晚上逼着他去背的,还指导了他的手势动作表情什么的,两个人折腾了一整夜。

欧阳丰既然能做上这赵大海的左膀右臂,自然是熟悉赵大海的所有习性与爱好的,他这条赵大海肚子里的“蛔虫”,为了秦慎能当上记者,兵行险招,幸好这赵大海还是按照套路出牌了,否则的话,秦慎也不知道怎么去招架了。

“秦慎,没有想到你年纪轻轻,文学造诣还是不错的嘛。好,我这里的面试就算你过关了,但是要正式拿到记者证,还得参加报社组织的统一考试,正好今天下午就有一场实习记者的转正考试,我做主了,你直接参加考试,笔试通过的话,就给你发记者证,省掉这实习期了!”赵大海当即拍板,听得秦慎是又喜又忧。

要知道,像《南海晨报》这样的大报社的记者,一般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进来的,还有很长的实习期,实习期期间一旦出现什么不合适的行为,就会马上被劝退,没有任何情面可讲。哪怕是顺利度过了实习期,实习记者们也还要通过报社统一的笔试才能正式上岗成为一名正式的记者,笔试的过关率是一比一,也就是说,在笔试中,有一半的实习合格的实习记者要被淘汰掉,这便是优中选优的残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