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帝国玩具 > 第八百七十章 大飞机平台

“林主任知道明斯克航局吗?”

“听了,东欧几个国家合作组建的,用来管理原苏联航资源的机构,管理机构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

白罗斯是后来改的名字,现在的白罗斯还被中国人称为白俄罗斯。

胡文海提出的这个问题让林千军愣了一下,在他的传统思维当中,胡文海最有可能关注的还是海军,因为他之前在海军方面下的心思是最多的。

不仅有f-14,还掏自己腰包给海军造实验舰,后来坐沉在了南海也不见他心疼一下。当然空军也有机会,毕竟海湾战争之后空军就是现代战争的主角了,多投入点精力也可以理解。

但是这个明斯克航局算什么?航领域对于九十年代的中队来,涉足还不够多、影响更不算大。

明斯克航局虽然是前苏联解体后的多个原成员国组建,但影响力其实不大。首先是经费没有保障,能够继承自苏联的资产也不多,成员国本身的影响力也不足够,更受到了欧美等国的多方打压,所以也就是一个苏联航空遗产的维持机构而已。

不过即使如此,林千军航空航类的期刊总没少看,对这个机构有所耳闻也是正常。

“之前我们实际上与明斯克航局有过一次接触,苏联刚解体的时候,是我出资维持了拜科努尔基地的运转。不过当时的时机还不成熟,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得到rd180液氧煤油补燃回圈发动机的要求,被明斯克航局所拒绝了。”

“不过如今的情况已经有了改变,哈萨克开放了南部铁路改造工程给我们,同时又计划修建一条通往我们国内的石油线路。这明什么?明哈萨磕政策,已经得到了全面调整,中国已经事实上取得了哈萨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虽然在尽力争取拜科努尔的使用权,但哈萨磕态度非常暧昧。同时明斯克航局也在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一旦结成联盟,俄罗斯的航优势就不是独一份了。”

胡文海的这些nei u消息,倒是真的让林千军大吃了一惊。

rd180发动机那是苏联的看家本领,航和洲际飞弹的大杀器,这种战略技术竟然都有机会得到?可想而知,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国内航界内部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吧。

虽然胡文海是要求被明斯克航局拒绝了,不过既然这颗钉子打进去了,也就由不得那些苏联死忠们坚持自己的花岗岩脑筋了。以他对胡文海的了解,再硬的脑袋也抵不嘴票子,红票子不行还有绿票子,绿票子要是再不协…不定就请你吃花生米了。

原苏联地区可不是国内,当kgb大姐姐qg fu是摆着好看的呢?

之前是国际环境不成熟,哈萨克国内现在苏共的声势大涨,经济也严重依赖于对中国的石油、畜牧、林业、农业等资源出口,而工业产品则严重依赖从中国进口,阿拉木图的地缘政治更是决定了他们很难拒绝中方的合作。

至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最近听那边的局势有点乱啊……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接收一部分苏联的航遗产,似乎也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十几年里,国内航技术肯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

虽然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一想到胡文海的手竟然在国外伸了这么远,还是让林千军有些心惊的。中国什么时候能量产了rd180,那简直就像熊猫国产化一样,是一个产业的转折节点啊!如果能提前加入进去……

胡文海话没尽,但其实也属意林千军能够再进一步。

人有野心不是坏事,谁不想站得更高、看的更远呢?关键还在于,这个人是否愿意做事情。林千军虽然不是技术出身,但在熊猫项目中能够看的出来,是愿意尊重技术发展规律、愿意尊重技术人员,并且拥有很好协调能力的人才。

搞关系搞的好,那也是不得聊人才,而且是很重要的人才。能以一个半外行协调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项目,并且还把这个项目做好了,这不是本事什么是本事?

只要愿意做事情、能做事情,管理岗位一样对做事至关重要。能扶一个自己人上去,对胡文海来也是非常重要、乐见于茨事情。

双方心照不宣的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郑

1995年的春节特别的早,1月8号就是腊八,到30号就要过除夕,31号就已经是春节了。

从阎良离开之后,胡文海坐在飞机里突然想到,自己当初竟然真的敢坐运七改的新舟首飞,这可真是颇有波音摔飞机之后美国交通部长亲自乘坐737的“风采”啊……

这个原因主要是,他又不由自主的联想起空警200那架撞山的运八了。

虽然和运七没啥关系,但国内在大飞机平台这条路上,确实还有很多的课要补。

只要想到那整整一架飞机的专家和技术、机组人员,谁能对那段历史不感到心痛呢!

而且这段历史,也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

作为一个半导体行业的工程师,胡文海至少还是读过王谟传记的。空警2000是从2000年和以色列合作被美国叫停之后,我们才开始着手独立研发的。

1999年6月,由俄罗斯别里耶夫飞机公司负责改装的伊尔76飞跃太平洋,结果被美国的卫星发现,最终确认了以色列在为中国生产预警机的情报。ke l dun由此亲自给巴拉克打电话,要求必须停止中以合作。巴拉克还想挽回一下,结果ke l dun直接以断掉以色列军援为威胁,也要阻止中国得到预警机。

此时正好是一号在以色列访问,巴拉克拖到了最后一刻,直到登机离开才不得不对一号坦白。想也知道那时的场面是什么样子,双方刚“友好”完,人还没走结果最重要的合作项目翻脸,这是有多气人?又让之前双方的神采奕奕、和谐共处,变成了多么讽刺的画面?

虽然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被美国卡脖子了,但这丝毫不能减少由此而来的气愤和耻辱。

其实想也知道,作为国家人格化的代表,一个国家受到羞辱最气愤的难道不就是那位吗?

可也正是因此,“忍辱负重”这四个字,回首之后才愈加的有份量。这沉甸甸的四个字,大概没有人比他更加深有体会了吧。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谟临危受命、力排众议,担着沉重的压力立下军令状。

“五年内把预警机做出来,这是可以做到的!”

一号难得激动的批示:“你们争取在五年内把预警机做出来,到时候我邀请ke l dun到我们的飞机上去看一看,看我们中国人能不能做出自己的预警机!”

2002年,中以双方合作正式破裂。2003年,王谟就拿出了试制的样机。这并不是以色列在私下里进行了技术支援,空警2000不是费尔康的中国版,这是王谟亲口证实的。

实际上在与以色列合作之初,王谟就提出了同步研制方案。也就是,王谟对和以色列的合作始终留了一手。一方面是与以色列合作,另一方面则利用以色列的项目锻炼我们自己的队伍。当时以色列的管理和技术团队,都有来自中国的备份团队,主要任务除了验收以外就是学习、借鉴以色列的科研体系和技术路线。

就是这样超前的战略眼光,让中国的空警2000在2006年就进入了服役。按照当年的军令状,甚至还不到五年时间!

而空警200同样也是2002年立项,与空警2000是同步进行的。同时开展两个预警机项目,这其实是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