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玉笔

推荐阅读:

次一提到吃,你就兴高采烈的。”

春雨虽然说比我大,可是我总感觉似乎我是她的姐姐。这不,一说到这个话题,她便眉飞色舞:“姑娘,圣贤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这可不是白说说的,那是千真万确。我家姊妹多,我是最讨人嫌的那一个,有好吃好喝的从来轮不到我。别说好吃好喝了,就是一顿粗茶淡饭都不给吃饱。进宫以后,她们看我吃饭时的那个狼吞虎咽,都围着我笑。倒是牡丹姐姐说,哎呀你们不要笑,怪可怜的,给她多吃点,她还要长个子呢。”

我点点头:“看来牡丹姐姐对你很好。”

春雨道:“我呀,就是前世没给菩萨烧香,这辈子没托生个好人家,其他的时候,倒是有些狗屎运的。你看我进宫以后就进了上官大人的宫里,牡丹姐姐对我像亲姐姐一样,上官大人对我也不错;然后就跟着悠兰姐姐和姑娘一起到南方走了一趟,见了许多世面,回来后又服侍姑娘,姑娘和悠兰姐姐都待我很好。”

我附和着说:“真是的,春雨姐姐你是有福气的人。”

春雨哈哈一声道:“也只能这么想。不这么想,早就跳洛水了。”

宫中的日子,苦中作乐罢了。

回到宫里,悠兰特地烹了一壶茶,摆在我用膳的房内一边喝茶一边吃春雨提回来的点心。春雨说起今日两次遇到梁王殿下,悠兰吞吞吐吐地说:“姑娘在梁王面前说话要当心些。”

我垂下眼帘,喝一口茶,未出声。

悠兰示意春雨。春雨起身走到外间转了一圈,回来对悠兰摆摆手,意思是外面无人,又复坐下。

悠兰小声道:“韩王和鲁王皆李氏宗室,本无大过,因与梁王结怨,被梁王日日在皇上面前絮叨,最后罗织罪名,都杀了。可是他见了薛大人,却能笑嘻嘻地牵马拽蹬,口口声声称之为叔父——薛大人是他哪一门子的叔父啊!”

这行事风格,跟许盛业倒颇有几分相似——对于比他弱小的母亲和我,他可以心狠手辣;对于权大势大的族长一家,他极尽讨好之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许盛业不过是一村夫,所危害的,不过是我们母女。若他托生在官宦人家,岂不又是一个梁王武三思?

悠兰又冲着西门雀所住的宫院方向努了努嘴,悄悄地说道:“今日梁王在惜福郡主宫里用膳,西门姑娘听说了,便匆匆地赶过去拜见——西门姑娘在宫里没有封号,论辈分又是梁王的晚辈,她要叫梁王一声表舅。她去拜见,原也是应该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她跟惜福郡主在闹气,这么厚着脸皮上门,也够让人侧目的。”

春雨听了这个八卦,哪有不打起精神的道理?她立刻凑上来说道:“宫里没有人不知道西门姑娘想家给宗室做王妃的,亲王妃还是郡王妃都不要紧,是李氏宗室还是武氏宗室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要做王妃,所以她没命地巴结寿春王临淄王,可惜临淄王一直不给她好脸色。我在这里打个赌,这个小鸟这么往梁王殿下跟前凑,只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她不是为梁王殿下,是为梁王殿下的长子崇训。不信你们等着看,哪日要是武崇训进宫,他又要没命地往人家跟前凑着卖俏了。那个武崇训,整个一个纨绔,有人投怀送抱他便不要白要白不要。搞不好真能给他们搅出丑事来。”

悠兰用胳膊碰她道:“嘘,嘘,没有的事,不要乱讲。”

春雨伸出小指要跟她拉钩,认真地说:“悠兰姐姐,你要跟我打赌不?我们要姑娘作证好了。谁输就给对方买双胡靴来穿!”

悠兰笑着推她一把:“你想靴子想疯魔了,这个道道都能想出来!”

梁王的长子崇训我没有见过。整个武周王朝的朝堂上下,宫廷内外,每一个人都知道现在女皇陛下的心在武氏宗室一边,宠信两个娘家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且把仅剩的两个亲生儿子都靠后,不为别的,只为他们姓李,而女皇陛下的江山社稷,偏偏是从李家手里一步步蚕食,巧壤夺而来。为了龙庭之上的那个至尊的宝座,女皇陛下的脚下,践踏着无数的尸体,有太宗皇帝临终指定的顾命大臣,有血管里流着高贵的太宗皇帝血液的皇子皇孙,有读书读得呆掉的死忠之士,也有胆小如鼠,却被公报私仇的普通大臣。

她的皇位,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道。这一切,我在许家村的时候哪里知道?对于百姓而言,税交少了,家里的米缸面缸能多存一些粮食,谁坐那个龙位,是男人还是女人,是皇帝还是太后,都无所谓。

对于百姓来说,只要锅里的粮食能维持腔子里的一口气,谁都不想造反。造反,那是要掉脑袋的事,不缺那口粮,谁干这种傻事?

许家村的村民们看得通透——那老娘们能翻上天去?就算是翻上天又怎么样?她早晚要死,死后的皇位还不是要给她儿子?

兜兜转转再兜回来,何苦费那劲儿?话又说回来,她要折腾就让她折腾,折腾也是白折腾。

可是,在她身边的儿子侄子满朝文武却不这么想。那些读圣贤书的忠臣们,觉得天下从姓李改成姓武,是大逆不道的事,要死谏,李氏宗室被女皇陛下毫不留情的血淋林的杀戮吓破了胆,以致亲如儿子,也畏母亲如虎狼,在女皇陛下面前战战兢兢,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甚至于自己的王妃良娣莫名其妙地失踪都不敢问一个字儿。

因为似乎看上去,女皇陛下与李氏不共戴天。她的儿子虽然是她所生,可是却改变不了他们的父亲姓李这个事实,也改变不了他们的前半生都姓李这个事实。即使今天被赐姓武,可是从朝臣到百姓,都认为他们姓李。

所以女皇陛下的御座之前,姓武的侄子一时风头无二。

他们趾高气扬,摩拳擦掌,磨刀霍霍地对着女皇陛下仅存的两个懦弱的皇子,只等合适的时机,把他们从武周王朝的宗谱里抹去,甚至从这一片土地上抹去。

女皇陛下的长子与次子,不就是被这么抹去的么?关于合璧宫太子弘和巴州太子贤的传说,不管真相如何,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那两个能干但是不听话的儿子,是女皇陛下杀死的。

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她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那么武氏一族有理由相信,为了武氏江山代代相传,她可以再把另外两个儿子也杀死。

只是时机未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