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 第758章 眼泪涌了出来

“宝柱哥,玉柱哥,你们这是做啥?快些起来!”看着双双跪在身前的这对兄弟,杨若晴赶紧道。品书网,长庚和大牛也过来搀扶。可哥俩跪在那打死就是不肯起来。宝柱仰着头,望着杨若晴,年轻的汉子一脸的动容和感激。“咱山里汉子,跪天跪地跪爹娘。”“今个这一跪,我们跪晴儿你。”“要不是你,这会子我就没命了,我宝柱的这条命,就是晴儿你给的,我给你磕头!”宝柱说罢,把头往地上砰砰砰磕着。杨若晴赶紧扶住他,看着他额头上破了皮的地方。“宝柱哥你莫要这样,我救你,是应当的!”杨若晴道。宝柱是为了救弟弟玉柱,才被大狗熊缠住的。这样重视手足情的哥哥,不多见,值得她敬佩。她又抬眼看了眼面前的一众汉子们:“你们给我杨若晴面子,愿意来运输队帮我。”“既然我把大家带出了村,就一定要把你们完好无损,一个不少的带回去!”众人听到她这话,堂堂的七尺男儿们,一个个竟然都跟女人似的,满脸动容,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这边,杨若晴把宝柱扶起来。边上,玉柱还跪在地上。他抬起手朝着自己的脸上拍着巴掌。“啪!”“啪!”“啪!”一下接着一下,清脆响亮,毫不含糊。一边拍还一边骂自己。“都怪我,是我嘴馋,闯祸,我该死……”宝柱看弟弟这样打自个,心疼了,想要去拦,被杨若晴制止。杨若晴来到玉柱身前,也没让他起来,站在那视线居高临下的看着正在甩巴掌的玉柱。脸色落下几分,目光染了一丝严厉。“玉柱哥,你这巴掌,着实该打!”她清声道。“早前我就叮嘱过,大家原地歇息,莫要往这边的树林子里瞎跑。”“你不服从命令,把我的话当耳旁风,才闯出这样的大祸。”她方才听边上其他人议论,是玉柱馋嘴闹着要猎野味。宝柱劝,劝不住,玉柱还是一头扎进了林子。宝柱不放心,就抄起柴刀过来保护弟弟,才引发了后面的事。“玉柱哥,你还没有娶媳妇,你有没有想过,要是今个宝柱哥因为你被大狗熊撕了。”“你这趟家去,拿啥去面对你嫂子和刚出生不到几日的小侄女?”宝柱赶着来运输队押货的前三天,他媳妇刚给他生了个闺女。年轻的汉子乐呵死了,翻山越岭的时候,坐下来歇息就在那说他闺女的事儿。听到杨若晴这话,玉柱怔了下。然后拍打着脸的巴掌,更响更猛了。宝柱也没有阻止,年轻的汉子僵在原地,一脸的后怕。而边上的众人,更是用愤怒和谴责的眼神瞪着跪在地上的玉柱。杨若晴一脸的严肃,接着往下道:“我们是运输队,身为队员,要听从命令,不可莽撞行事。”“你或许会说,一只熊瞎子,咱们人多不怕。”“倘若下回,你招惹的是一窝野猪,那咱这十六个人,全都得被你祸害死!”此话一出,玉柱拍掌的动作顿住。他的脸上,早已没有了血色。眼底,尽是深深地愧疚和后怕。他的眼睛直勾勾的在面前众人的身上看过去,视线触及到的,都是愤怒和失望。玉柱羞愧难忍,把头往地上使劲儿的撞。“我是个混蛋,我不是人,我管不住自个这张嘴……”“我差点害死我哥……”“我还差点连累兄弟们……”“我该死啊……”那头往地上都撞出血来了。边上的众人见状,心又都软了一些。宝柱正要过来拽住玉柱,不让他再这么撞下去。一只脚突然托住了玉柱的脑袋。一看,是杨若晴。只见她俯下身,亲自将玉柱从地上扶了起来。“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她清声道。“玉柱哥,只要你收敛脾气,往后行事前多想想咱们这些兄弟的安危,你依旧是我们的好兄弟!”边上,李大耳赶紧附和道:“东家姑娘说的对,哪个人不犯点错呢?”“我上回欠了赌庄的钱,媳妇都差点被他们抓去卖掉。”“是东家姑娘把我从深渊里拽了出来,往后我这条命,就是东家姑娘的。”“让我上刀山,绝不下火海!”李大耳拍着胸膛,有些激动的大声道。他的现身说法,让玉柱的情绪稍稍缓和了一点。边上的众人也都很惊讶,大家都晓得李大耳是清水镇的一霸。私下里都很好奇这一霸,是怎么被晴儿说动来了运输队。没想到,中间还有这么多茬儿啊!这边,杨若晴瞪了眼李大耳,没好气的道:“你那些事儿,也就是做反面例子来说事儿,一点都不光彩!”李大耳老脸一红,挠了挠后脑勺咧嘴一笑:“嘿嘿,这不是想让玉柱老弟明白,只要他往后改正,还是一条好汉嘛!”杨若晴看了眼玉柱,道:“玉柱哥心里早就悔悟了,用不着你现身说法。玉柱哥,我没说错吧?”玉柱看着李大耳,又看着杨若晴。听着他们一唱一和,他知道李大耳是在关心他开导他。而晴儿,现在是在鼓励他改正。玉柱又看看周围一双双宽容的目光,堂堂的七尺男儿,竟然忍不住眼泪涌了出来。哽咽着,重重点头:“我错了,下回再不这样了!”众人都松了一口气。长庚微笑着拍了拍玉柱的肩膀,“没事儿,都过去了。”“晴儿说的对,咱是一块儿出来的,咱就得一块儿回去,一个都不能少。”“兄弟们,你们说是不是这理儿?”长庚问。“没错,咱往后要齐心协力,跟着晴儿一起把这个运输队搞得红红火火!”人群中有人大声回应。杨若晴看到大家这样子,也很是高兴。看来,今日这大狗熊,没白死。她明显感觉到,大家伙儿之间,已经多了一条无形绳索。把大家紧紧地捆在一起,凝聚在一起。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