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 第1360章 愿岁月静好

好好的大年夜,杨华安的事无疑是给众人触了个霉头。品书网,又有什么法子呢?只得彼此间互相劝慰着,大年夜吃药,来年一大家子都是‘苦尽甘来’。杨若晴和骆风棠等在老宅这待了没多久,因为杨华忠惦记着家里还有长庚大牛他们要过来,所以大家先走了。三房的离开后,其他人也都纷纷散了。回到娘家,杨若晴把杨华安这事儿跟孙氏一说,孙氏也是颇为担心。“你大伯的身子,从前一直都好好的,白白胖胖,没病没灾。”“但愿这回,也能安然无恙就好。”孙氏道。杨若晴点点头。富贵有命,生死在天。大家善意的期盼,总是好的,但具体结果咋样,老天爷自有安排。很快,长庚,大牛他们都过来了。而村里采药队的,运输队的,也都过来给杨华忠和孙氏拜年了。这些人,现如今都是杨若晴的手下。靠采药和押送货物来赚阮水钱。而这些活水钱,往往比他们在家兢兢业业种一年的庄稼收成还要多。尤其是今年赶上水灾和瘟疫,田里颗粒无收。村里那些不在采药队和运输队的人家的日子,过得好艰难,都是靠着吃赈灾粮度日。而采药队和运输队成员的家中,虽然也遭灾了,可是,一家子的吃穿用度都不愁,有积蓄。大家伙儿尝到了这个甜头,也侥幸跟随了杨若晴,所以过年之前就商量好了过年夜要来给她拜年,送孝敬。原本是打算去杨若晴和骆风棠的新宅子拜年的。可是考虑到拓跋娴和阎槐安他们都住在那里,娴夫人又是个喜欢清静的人。大家伙儿不好去打搅,于是便相约来杨华忠这拜年。杨若晴和骆风棠最孝顺,他们都看在眼底。过来给杨华忠和孙氏拜年,自然也就是变相讨好了杨若晴和骆风棠。于是,杨若晴等人前脚刚回来,后脚拜年的大部队就到了。关于杨华安的话题顿时也不好再提,一家人赶紧忙碌起来,忙着招呼大家落座,喝茶,吃点心……杨若晴跟孙氏坐在一只月亮形的暖桶里,烤着火,腿上还用一件大大的衣裳盖住了,浑身上下都暖呼呼的。耳边,听着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说着乡间的这些话题。总结一下,无非就是对过去年份的收成总结,对来年收成的期盼。希望家中的老人,身子骨能健朗。盼着孩子们,长大一岁,能更加懂事。更多的,则是彼此打气,趁着年轻,趁着还有一把子力气,好好拼一把。多赚点钱,把屋子盖起来,把鸡鸭和猪牛养起来。堂上大红的蜡烛,将屋里照得亮如白昼。众人的欢声笑语,充盈着满室。正所谓: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儿童虽不眠,相守夜欢哗。一直持续到凌晨时分,村南头的土地庙附近,渐渐传来炮仗的声响。杨华忠道:“估摸着时辰,该‘开门’去‘出天方’啦!”众人这才纷纷散了,各自家去做准备。这边,杨若晴和骆风棠也赶紧回了自己家。骆铁匠站在堂屋门口,手里已经准备好了一挂炮仗。“回来的正好,要‘开门’啦!”骆铁匠朝骆风棠这招呼道。“棠伢子,你是这一家之主,这个炮仗你来放。”于是,骆风棠亲手点燃了炮仗。杨若晴和拓跋娴还有王翠莲她们都捂着耳朵站在一旁笑眯眯看着。看着那一个个炮仗,炸得如同飞花乱溅。耳边,是震耳欲聋的炮破声。鼻息间,是硝石和硫磺的气味。眼前,是一张张熟悉的亲人和爱人的面庞。心里,是填充得满满的踏实和甜蜜。这就是过年。过年真好!在欢欢喜喜的开过门之后,骆铁匠和骆风棠得去村南头的土地庙那烧香了。家里面,杨若晴和王翠莲等则去了后院煮守岁的饺子。一夜未眠。正月初一日早上。杨若晴照着这一带的习俗,用卤料煮了一大锅鸡蛋。然后是鸡汤泡炒米。肉馅儿菜馅儿的饺子。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吃饱喝足后,困意就上来了。骆铁匠看着这熬了一宿的小两口,哈哈一笑道:“今个大年初一,大家伙儿都不走亲戚,窝在家里补觉。”“吃过了早饭你们俩就赶紧回屋去睡觉吧!”……回到后院自己的屋子里,两个人洗了个鸳鸯浴。温热的水浸泡着疲倦的身体,杨若晴感觉到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在水里尽力的舒展,自由的呼吸……太舒服了!身后,一只宽厚的大手抚摸了过来。杨若晴趴在浴桶的边缘,如猫儿般慵懒的眯着眼。即使不往后看,她也知道后面某人又蠢蠢欲动了。“你想做啥?”她笑问。骆风棠已贴了过来。温暖的胸膛紧紧贴着她的后背,水下面的身体,也紧紧的抵在她的身后。“我想做啥,晴儿你晓得的。”他道。“嘻嘻,我真不晓得……”她道。他低笑了声,埋下头在她肩膀上亲了一口。“行夫妻之礼。”他道。“额……”她迟疑了下。“昨夜一宿没合眼,你不累吗?”她问。不管他累不累,反正她是累得啥都不想了。听到她的问,骆风棠道:“不累。”“再累,这事儿也不能落下。”“这可是咱新年头一回呢,为夫一定会好好表现,让媳妇你心满意足……”浴桶里,水花四溅。正在上演着少儿不宜的事情……云收雨散,鸣金收兵。两个人都好好体验了一把釜底抽薪的淋淋尽致的愉悦感。换上了干净松软的衣物,他抱着她躺回了被窝里。窗外,偶尔还会传来外面大路上孩子们的嬉戏声,以及那不时炸一下的炮仗声。屋里,帐幔层层叠叠的落下。两人相拥而眠。地老天荒,说到底,真不远。不过是这每一日的相互厮守。她趴在他的怀里,呼吸间满满都是他熟悉的气息。踏实,油然而生。愿岁月静好,我许你一生一世的白头偕老。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