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明星音乐家 > 第2120章 笙歌

第2120章 笙歌

推荐阅读:

跑。

他对滕舒婷期望的话,还是让她先把书念完再说。如果她愿意的话,带她上各种节目,都不是什么难事。他作为父亲,还是特别尊重滕舒婷自己的选择,毕竟,女儿长大了,她也是一贯特别有自己独立想法和见解的。没有专业学笙,而是选择作曲,就有这样的原因在。

好在李若离从小跟着学笙,关键她自己也喜欢!对于作曲什么的,李若离自觉没那么高的天赋。

滕建辉倒是没觉得作曲有特别难,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自己作曲的,包括他在摇滚乐队时候为很多诗歌都谱了曲,然后传唱一时。

滕舒婷大概是继承了他的优秀基因,在创作也是颇有天赋。

只是,好像大家都没办法跟秦放歌这样的变态比就对了!

从小学笙,对气息呼吸的掌握程度高,滕建辉年轻时候当主唱也是占尽优势。到现在,他身上仍旧有着歌手的标签,也没放弃歌唱事业。

今天秦放歌的“笙大师班”,滕建辉也是有特意抽时间出来看的。不过他现在没在燕京,而是在大洋彼岸,只能通过直播看。

秦放歌的优异表现,滕建辉这样的前辈早就有所耳闻,也不止一次听孩子们提及。

但这次,秦放歌的大师班,更是将他的卓越才华显露无遗。

抛开大师班不谈,单单只是他所演奏的这几首原创作品,就让滕建辉格外欣赏。作曲的难度,他们这样的人是最清楚的,没天赋真的很难。

秦放歌这家伙呢!

他这简直要逆天。

滕建辉同样从他的作品中,挑不出什么毛病来,一如既往的成熟,完整。

他的这首笙协奏曲《彩虹》,就是最好的体现。把中西方音乐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他在作曲上的技巧手法,已经是真正大师级的水准。

正所谓“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疏音简节,乐不及妙”(晋·潘岳《笙赋》),诗人淡淡的离愁别恨,就这样用“别离的笙箫”拨动了你我心弦,兀自让人停下脚步,挥一挥衣袖,道一声珍重。

在众多的民族乐器中,笙不似唢呐的激昂高亢,不比钟鼓的铿锵立身,亦不是古琴琵琶的多愁善感,而更多传达一种“和德清正”的祥和意境。更进一步去了解,会发现这个乐器真正的演奏难度在于它的和声。吴彤说,最想抓人的乐音,笙却做不到;但是琵琶、唢呐、笛子、大鼓凑在一块各说各话无法融合时,笙却又能在其中穿针引线合而为一。比如许多诗人也都曾描写过笙乐在群集宴乐时带来的氛围,周邦彦“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刘禹锡“鸾声窈眇管参差,清韵初调众乐随”,但所有这些诗词,说回来却都不如《诗经·小雅》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的着名。这首周王宴会群臣宾客时所做的乐歌,被认为是表现和乐盛况的上古之作。“鼓瑟吹笙”的乐音让宾客能够将“呦呦鹿鸣”的郊野心境带到群集宴礼中来,一起一兴中,和谐“笙”音沁人心脾。

既是乐器,又是神器

除了合奏协鸣,笙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间有以乐代话的特色,也就是人们会根据笙的音阶、节奏代替语言,达到记录文化历史、传情达意之功效。因此芦笙也被这些无字的少数民族社会奉为第二幅喉咙。巧的是,这种以乐代话的笙语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6首,据说孔子编纂的305首“诗”中,最后6首就是有声无辞,完全由笙来演奏的乐曲。只可惜这6首笙诗到秦时已经亡佚。如果真要抚今追昔,或许它们就存在于苗族、侗族、瑶族、彝族悠扬的芦笙乐音中呢。

而除了以乐代话,笙还能带来礼乐之序。古人形容笙乃“太簇之气,正月之音”,是特别适合在正月演奏的乐器,有着寓意万物生长的声音。今天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吹起芦笙奏响一年的丰收喜庆都是年节当中必不可少的。苗人以十月为岁首,所谓“十月苗民乐事忙,斗牛才罢启歌场。一翎鸡毛当头插,十部芦笙响未央”,说的大概就是芦笙吹起万物生生不息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