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嬿婉及良时 > 第63章 事败

最快更新嬿婉及良时最新章节!

这次的弘文阁讲书, 既有诸多名宿列席, 更有此次春闱举子出场,地点又不是设在官寮,风声一传出去,便引得许多人前往观望。

——万一真从其中挑拣出几个无能之辈,那才叫好玩儿呢。

抱有这种看笑话心思的人, 是最多的。

张英作为此次春闱的总考官, 这样的诚, 自然是要亲自下场坐镇,承安被圣上吩咐协理科举舞弊案, 又是皇子身份, 也在他身边占了一个位置。

今早辰时一刻,弘文阁外的两面巨鼓擂响, 直震得人心生波澜——讲书开始了。

此事张英与承安曾联名上书圣上, 他自是知道的。

是以哪怕今日无朝,他也早早醒了。

锦书倒是看得开, 说不去管便不去管,圣上时她便合眼睡着, 如此静默了一阵儿,竟还是没有动静。

圣上心中不觉有些钦佩, 见她眼睫低垂, 睡得正好,也没有去搅扰,只顺势将她揽的更紧些, 一道合上了眼。

而在弘文阁内,承安正坐在张英身侧,低垂着眼,聚精会神的听场内说话,静默如一尊雕像。

张英更是沉稳,面色不露丝毫痕迹,笑意恬淡而温和。

如此听了小半个时辰,到了场中名宿考校学子的时候,二人才齐齐正容,抬眼去看。

承安这几日在宫外,往姚家跑的多些,对于姚轩也有所了解,更能明白锦书前些日子的淡然,究竟有什么样的底气支撑,所以见他第一个被问到,也丝毫不显担忧。

这些日子以来,外边儿对于姚轩的争议是最大的,这会儿周遭人听他不慌不忙的说完,言之有物,条理明晰,心中已是叹服,再见那名宿含笑颔首的模样,更是钦佩,不知不觉间,连质疑声都少了好些。

承安没说话,张英也没说话,只坐在上首,沉默的做个泥塑观众。

如此几位名宿过去,诸位举子皆是表现不俗,显然并非庸碌之辈,周遭围观之人的神色也从质疑,顺理成章的转为钦佩。

在这期间,张英始终面不改色,沉稳的很,待到剑南道出身的李载登场时,他才低着头,发出低而短促的一声笑。

“张大人,”承安被他笑的心头一突,不由侧目看他:“有何指教?”

“殿下客气,”张英低声笑道:“指教不敢当,只是见了故人,发出一笑罢了。”

“故人?”承安目光在李载身上一扫而过:“张大人,认识李先生吗?”

“倒也算不得认识,”张英目光微深:“几年前在汉阳,曾经有过一面之缘。”

他这句话说的有些莫名其妙,承安在脑海中转了几转,才反应过来。

他毕竟还年轻,耳目也少,自然不必张英这等老臣消息灵敏。

若是圣上在这儿,随即便会反应过来,能够叫张英这位权臣与李载这位名士同时出席,且还是在汉阳之地的盛会,只会是萧氏一族的家祭。

张英的意思是,现下这位坐场上的李载,极有可能……是站在萧家那边的。

不易察觉的看一眼场中的姚轩,承安正色起来。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若行诡道,反而徒惹人笑。”

李载登场的第一句话,便是出自韩非子,加之他面上微微哂笑之色,平白叫人多思。

别人还未曾反应过来,他前边登场的几位名宿面色便是一变,目露不悦之意。

都是千年的狐狸,一群人也是时不时会见的,说的粗俗点,一撅尾巴,就知道对方要拉什么屎。

李载似是而非的说上这么一句,分明是暗指前几个人放水,帮着别人过关,如此一来,这几人脸色会好才怪呢。

听出来的不仅仅只有这几人,场中其余人也察觉几分,不觉生出几分狐疑——这些举子们此前答得这样好,总不能是事先跟名宿大家们串通好了,做戏给人瞧,安定民心吧?

这念头一升起来,席间人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肃静,”张英示意纠仪御史出声:“无故喧哗者,逐之出,场内不得高声!”

官方的威慑力总是有的,能够入内的自然也不是平头百姓,刚刚喧闹起来的会场旋即安静下来,一双双眼睛不约而同的在李载与姚轩身上打转,等着得个分明。

李载笑了一笑,对于自己造成的局面混不在意,抚了抚下颌胡须,继续讲说起来。

姚轩听他先前一句,心中便有所悟,只是早有准备,倒也不在意,聚精会神的细听,静待接下来的询问。

李载讲说的时间不长,较之前几人更短些,初一说完,便转向坐在一侧的姚轩,沉声问道:“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徒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徒其威而倾其国。

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他面色平和,只是目光隐约讽刺:“韩非子此言,于今日较之,如何?”

此言出自《韩非子,爱臣第四》,讲的也是韩非子一贯的主张。

只是,李载问的题目,却是诛心。

太过于亲近,所以造成灾厄,有意无意的,似乎是在指代备受宠爱的中宫,以及接连被加恩的姚家。

“奸臣蕃息,主道衰亡”八个字,对于臣子而言,哪一个不是万丈深渊?

更不必说,李载明晃晃的问出来——于今日较之,如何。

一时间,场内一片寂寂,轻不可闻的呼吸声中,所有人齐齐望到了姚轩面上,带着或探究或担忧或幸灾乐祸。

姚轩目光无波无澜,颔首向李载致礼,同样以韩非子之言还击:“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先生请恕学生失礼——以古道论今事,本就虚妄。”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今上圣明,何至于此,”他神情凛然,反问道:“先生以为如何?”

“佩服,”李载听他引韩非子之言,依次反驳过去,也不反驳,只是眯着眼睛一笑:“早就听人说你善辩,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确实厉害。”

“以人言善我 ,必以人言罪我,”姚轩同样一笑:“先生谬赞,学生愧不敢当。”

因为别人的话赞誉我,必然也会因为别人的话而责难我,同样出自韩非子的名篇。

他这反击,来的又快又狠。

“真是一点儿也不吃亏,”李载又是一笑,却也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直起身来向他作揖,算是服输。

他也是法家名宿,少有低头的时候,现下如此,倒是叫场上人一惊,连带着几位大家也微有变色,注目于姚轩时,目光更显褒扬。

毕竟是前辈名宿,现下如此,姚轩也不拿大,同样作揖还礼,算了了解此桩。

李载吃了一亏,也不再同姚轩说下去,转而去问春闱的第二名了。

“我只知姚轩策论写的好,”张英听他们说完,目露赞誉之意,向承安道:“今日一见,才知他口齿也这样凌厉。不错。”

春闱的时候,便是张英亲自点了姚轩头名,这样说一句,倒也言之有据。

承安听他这样讲,也不知怎么,头脑中忽然想起,与姚轩一般生有一对梨涡的锦书来。

论及口齿,她也是一等一的犀利。

若非亲眼所见,谁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