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推棺 > 第五百三十六章 严冬未暖春未至

第五百三十六章 严冬未暖春未至

推荐阅读:

李如松的办事效率也着实是高,与李秘商议停当之后,也就十日左右,朱常洛便来到了平壤,不过平壤并非朝鲜国都,无论是举行庆功大典还是册封仪式,都需要到汉城去。

这十天里也是发生了很多事,临海君的丑事被光海君揭发出来,有顺和君与景辙玄苏等人作证,临海君根本就无从狡辩,彻底被踩死在了泥地里,只怕是再难翻身了。

不过李昖并未如先前所想,并没有册封光海君为王世子,反而因为这件事,越发猜忌光海君。

光海君找到李秘这边来,李秘不得不加了一把火,让光海君陪同自己去迎接朱常洛的御驾。

李昖见得此状,知道光海君得了大明支持,又连夜秘密召见了李秘。

李秘尚且记得,当时自己身为使者,与李昖会晤之时,这位朝鲜国君是何等姿态,不过李昖当时还提醒了李秘一番,李秘倒也记念这份人情。

光海君也是忐忑不安,心里也一直在懊恼,早知道李秘如此关键要紧,当初就更应该加倍礼待李秘了。

没人知道李秘与李昖密谈了些甚么,只知道翌日一大早,李昖举行朝会,正式宣布册封光海君为王世子,也是举国欢庆,堪称民心所向。

举行典礼的那些天,李秘的病情也开始恶化,加上朝鲜的冬天实在太冷,李秘几乎都是卧床不起,虽说朱常洛等人每日来探望,可对李秘的病情并无益处。

朝鲜人也要过年,这几桩大事喜事撞在了一处,战后的朝鲜顿时焕发勃勃生机,处处洋溢着喜庆和欢乐。

然而李秘却只能迷迷糊糊躺在床上,不断发着高烧,石崇圣和景辙玄苏等人也在研究李秘的病情,奈何对黑白必救丸根本就一无所知。

索长生不久之后也苏醒过来,李秘的弟兄们渐渐也能下床活动,见得李秘这样,也是人人心头发堵,毕竟李秘是为了保护他们,才落了这般田地。

本来该是他们保护李秘才对,可到了之后,他们的性命却需要李秘拼命来保全,他们的心里自是过意不去的。

众人也是群策群力,四处搜罗治疗的秘方,然而朝鲜本就贫瘠落后,医学等技艺都是传承中华天国,也没太多拔尖的人物。

石崇圣知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解决李秘的问题,拯救李秘的性命,就必须尽快带李秘回国,到龙虎山去求救。

这段时间索长生也是尽量用蛊药,激发李秘体内残留的龙种,保得李秘性命无忧。

李秘倒是想见识盛典的热闹,也想看到官英娘的女儿巴巴,与杨元父女见面的感人场面,甚至于杨元与官英娘举办亲事,李秘都没能到场。

许多人对银修罗都心怀崇敬,然而越来越少人能够见到这位传说中的大明使者,他低调得仿佛在那一战之后便死去了一般。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当李秘沉寂下来之后,人们的焦点也就渐渐发生了转移,尤其是册封王世子以及大战告捷的庆功等等,让人们都有些忘乎所以了。

周瑜倒也来探望过李秘,只是李秘当时已经口不能言,周瑜也难免一场唏嘘。

石崇圣和项穆甄宓等人一番商议,决定提前带着李秘返回大明,前往龙虎山求医。

李秘醒来之后,也同意这个决定,但李秘终究是关心着自己的队伍建设,叮嘱甄宓要趁机将队伍拉拢起来,以保护自己的名义,把能带的人都带走。

甄宓自是照办,刘知北李克夷于济侗这样的精锐自然要带走,水狮七子也要跟随,猿飞佐助景辙玄苏安倍玄海也不能留下,张黄庭和秦凉玉又从五千营里抽了二三十最精锐的火枪手,保护着李秘。

这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三,虽然人数不少,但众人还是极其低调地离开了汉城。

朱常洛与李如松等人并没有来践行,因为李秘帮助光海君受封王世子,已然成为了不少人的眼中钉,尤其是朝鲜方面的权贵,动静太大,也怕惹来刺杀。

银修罗让人闻风丧胆,但同时也让人恨之入骨,无论是朝鲜方面还是日本倭奴,甚至是大明内部,都有人想要将李秘置之死地。

眼看着就要离开汉城,城头渐渐消失在身后,道旁却早有一队人马在守候着。

他们在风雪之中等待,生怕错过了李秘的队伍,而没有进入五里亭躲避风雪,白雪已经积压在他们的肩头,这些人都快变成雪人了。

李秘缩在马车里,颠簸得紧,浑身滚烫,意识也有些模糊,恍惚之间,只记得好像是贞慎翁主和光海君在半道上给自己送行。

只是过了五里之后,道旁渐渐出现不少军士和百姓,有大明人,也有朝鲜人。

他们默默站在道旁,并没有欢呼,只是目送李秘的车队离开,队伍走了二十里路,道旁仍旧还有泪眼婆娑的送行军民,便是猿飞佐助这样的最强忍者,也忍不住湿润了眼眶。

他们到底还是记住了银修罗,心里始终是没有忘记李秘这个朝鲜的真正恩人!

这一路上李秘也是偶尔醒来,记得有一次说是过年了,弟兄们简单庆祝了一番,不过李秘记得的只有甄宓和张黄庭以为他已经睡着了,在他身边默默哭泣的场景。

索长生整日里给自己喂药,可惜冬日里蛊虫蛰伏,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反倒是为了延缓李秘的病情,数次三番逆天而行,强召蛊虫,导致蛊虫反噬,让索长生身上都沾染尸臭,整个人差点没烂掉。

这一路上的种种也记不得这许多,李秘唯一能感受到的是兄弟姐妹们的关切,甚至有时候觉着,自己就这般死去,其实也已经值得了。

远离了各种争斗,只在路上求生奔波,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无法欣赏沿途的风景,这一路给李秘带来了极大的感悟,也为他的人生,沉淀出更精粹的精神力量。

浑浑噩噩之间,李秘也觉着温暖了不少,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偶尔路过一些村镇,开始能够见到火热的大红灯笼,门边春联颜色还很鲜艳,道旁还残留着炮竹的碎屑,孩童们四处乱窜,有些孩儿不知从哪里折来半截桃枝,上头竟然带着桃花的骨朵儿,那星星点点的粉红,仿佛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

越是往南也越是温暖,蓟镇的三屯营似乎已经路过,张守愚也来看过李秘,甚至还派卫队护送了一程,李秘只记得他曾经叨叨絮絮说了些甚么,具体内容却又思念不起了。

李秘很清楚自己已经是风中残烛,但他也没有甚么懊悔的,唯一的遗憾或许就是没能与甄宓真正拜过天地,又或者与张黄庭拜过天地,却又没有给她夫妻间该有的关爱与生活。

想来甄宓也看开了,又许是她实在撑不下去,这段时间也允许张黄庭为李秘陪夜,两人相互分享李秘的一些事情,竟然也无话不谈了。

不过大部分时间,整个队伍都只是顾着赶路,没有欢声笑语,甚至没人说话,生怕偷懒在道旁撇个尿,都要耽误救治李秘的时间一般。

约莫是正月里,天气开始回暖,具体也忘了时日,李秘精神头也好了不少,他们终于是回到了北京城外。

甄宓钻进马车来,询问李秘要不要入城,李秘想了想,到底是没有入城,只是在城外驿馆住下,让张黄庭拿着各种文书,递送到了十二监。

里头有朱常洛献给万历皇帝的各类文本,还有李如松等人的奏报等等,这些本该通过军用驿路传递回来,但李秘是为了救命,赶路速度也快,队伍是拿着李如松签发的通关文书,走的驿道,所以便让他们一并送了回来。

张黄庭入城没多久便回来,一切也都顺利,毕竟他有军官身份,文书上头又有加急的标识,应该是没太大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