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穿越言情 > 重生东游记 > 第九十一章 韩愈《论佛骨表》

公子发话,下人自然是不敢不从,众人连忙七手八角的将赵府大门给封了个严严实实,然后顺从的躲到了厢房之中藏匿。

议事厅中赵将军独自静坐太师椅上,见赵东来神色匆匆的回转府中,立即起身询问:“东来,外面是什么情况,怎么突然之间风云变换了?”

赵东来闻言一愣,随即眼珠子转了转,苦笑道:“还记得我白天提到的蛟妖吗?”

“您确实没有料错,长安城中近段时间所有丢失的孩童,皆是为蛟妖所掳去。”

“如今天界已经派遣了东华上仙下凡除妖,此时一妖一仙正在南山之上恶斗呢!”

“那……”

赵将军略有些迟疑的嘀咕:“东来,看你神色如此紧张,莫不是你已经在东海恶蛟面前露了真身吧?”

“是的。”

赵东来无奈耸了耸肩,苦笑着回应:“今日孩儿随着东华上仙一道前往南山寻找恶蛟,那恶蛟已经看清了我的全貌。”

“若他今日不死,那么赵府可能很快就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这回确实是我拖累了大家,若今日之内空中乌云仍然没有散去,那爹爹就遣散了所有家丁,之后返回桃源村去避难吧。”

“所有的后果我一力承担便是。”

“胡说八道!”

赵将军没有经过任何的思考,当城斥道:“东来,你是我的儿子,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如今你危难当头,你认为我这个当父亲的人会独自苟且吗?”

“何况你大可不必如此悲观,天界既然会派东华上仙下凡诛妖,那必然是看中了东华上仙的实力。”

“所以我相信这一次恶蛟肯定会被诛除!”

“但愿吧。”

赵东来不太自信的苦笑一声,忽然注意到赵将军说话时精神抖擞,与先前病怏怏的样子完全不同,不由得打趣道:“爹,百年首乌加成形人参须的味道不错吧?”

“确实还可以。”

赵将军也一改先前的严肃,乐呵呵的回应:“之前就曾听人说起过成形的人参,但那些东西俱是世间罕逢之物,从来不曾一见。”

“想不到如今却被我吞到了肚子里,想来也是福缘不浅啊。”

“当然还得多亏我儿孝顺,否则爹爹这一条老命,便算是毁在那椿树精手里了。”

“只是……”

说到这里赵将军又不无担忧的感叹:“上次椿树精离开的时候,就曾说过她还会回来的。”

“这万一她真的再来赵府找麻烦,那凭着赵府现有的力量,根本没有办法与之抗衡啊!”

“没事。”

赵东来抿了抿嘴,理性分析道:“前段时间我在桃源村的时候,曾巧遇过椿树精。”

“她目前不在长安城,一时半会应该不至于找上门来。”

“等到恶蛟的事情过去之后,我再去寻一寻东华上仙,请他帮我们一并诛杀了椿树精,那就可以完全解除后顾之忧了!”

“如此甚好。”

赵将军满意的点点头,望着眼前运筹帷幄的赵东来,忽然感觉儿子真的长大了。

以往那个文文弱弱的国子监夫子似乎已经渐渐远去,如今眼前的儿子倒像是一个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师,那种临危不乱的表现,更是令赵将军这个久经战阵的老将也有一些钦佩。

之后父子二人又简单的聊了一些家常,赵东来便独自一人回转小阁楼中,认真研习玄天九变中第二卷——御风决。

此前服用了蟠桃之后,赵东来已经感应到了自己体内越发强大的道门罡气,气海中储存的仙灵之气更是汹涌澎湃。

知道这是习练御风决的最佳时机,所以在回长安的马车上,他一直都在暗自修炼御风决。

只是当时有韩湘子在场,他也不敢太过于声张,所以练的并不是特别好。

在南山之上若非当时情急,赵东来末必能施展出御风决。

如今再回头想想,当时没有从空中掉下来,确实是祖上保佑了。

这回在小楼阁之中,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认真的习练此术,为了应对赵府即将发生的危机,他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御风决属于玄天九变第二层的法门,也算是飞升仙道必修的一门技能。

此术若能习得小成,便可随意腾空飞翔,长江大海皆可遨游。

若是能熟练此术,日行千里也只是小菜一碟。

至于大成者,飞天遁地自是无所不能了。

赵东来有了蟠桃内蕴含的五百年功力支持,道基已经算是相当扎实了,加上本人也相当的聪颖,所以练起御风决来,那自然是事半功倍。

不知不觉在屋中待了两日的时光,整套御风决已经步入正轨之中,心法也越发熟练起来,目前就差实践的机会了。

这两日的时光里,长安城同样发生了几件大事。

最大的一个事件,自然就是皇上力排众议,从法门寺中迎佛骨回宫供养。

此事引起了许多长安儒生的抗议,尤其是以韩愈为代表的夫子,更是写了一篇《论佛骨表》来抨击皇上此举。

韩愈作为当朝大诗人,又是长安城赫赫有名的学者,他的理论一向是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于那些佛法,道门以及阴阳家和杂家,几乎都是不屑一顾的。

作为传统的儒门夫子,他是属于比较保守的一派,就连传自本土的道家流派他都不能接受,那么外来念经的和尚,他更是保持一种排斥的心态。

如今皇上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以期佛法能保佑长安城太平,平息长安近段时间接二连三发生的命案。

皇上这种行为无异于将佛教默认为国教,韩愈怎么可能容忍。

韩愈那篇《论佛骨表》发布后的第二天,很快便引起了长安城众学子的纷纷响应,甚至还有许多坊间的百姓也相互传抄,一时间好不热闹。

作为当朝大诗人,而且又是国子监的主簿,韩愈几乎可以说是站在这个朝代学术最顶尖的位置,可想而知他的社会引响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