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侯 > 第168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第168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推荐阅读:

“农为本,边郡地力有限, 牛耕等法尽已推广, 亩产仍多限于两石。进一步提升产量, 可择优良谷种予以培育。”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于百姓而言, 吃饱肚子才有余力去谈其他。

军队同样如此, 吃不饱肚子,何言涤荡四方, 战场征伐。

以沙陵步卒为例, 如果不是每日三餐, 餐中常见肉食, 单是高强度的训练,就未必能支撑下来。

守边卫土, 开拓疆域, 需要一支铁血强军。

强军如何培养?

就如赵嘉之前所言, 钱粮缺一不可。

兵器甲胄不足,只要有矿产资源,以国家之力,随时可以进行补足。而强悍的军队绝非一朝一夕可成,尤其是横扫四万的精锐,训练培养需要充足的时间和钱粮。

欲成精锐,军卒必须有强悍的体魄。如建造屋舍, 地基最为重要。根基不稳, 屋墙建得越高, 就会坍塌越快。

汉朝的敌人是匈奴,是草原的胡部,是西面的月氏和乌孙,更远甚至会遇到安息。此外,南边还有南越以及诸蛮。

走出中原,无论向北、向西还是向南,对汉军而言,是否能适应不同气候,对抗严酷条件,解决突发状况,强悍的体魄必不可少。

汉初以粟为主食,北边间种麦菽,南边已经开始种稻。

限于现有的条件,无论哪种作物,产量都未见多高。纵然是产粮大郡,亩产也多在两石到三石之间,四石都很少有,更不用说五石。

比起后世的亩产粮,这样的数据简直少得可怜。

赵嘉要做的就是建议武帝,以朝廷的力量召集擅农之人,择一地培育良种,继而向全国推广。

在边郡时,赵嘉已着手此项工作。

奈何资源有限,即使取得成功,也只能局限在沙陵县内,好一点可推及云中郡。再远,赵嘉就鞭长莫及。

换成刘彻,情况就截然不同。

长安郊外是最好的试验场,林苑中尚存大批开垦出的熟地。圈出一片,调拨一批农人,择良种进行培育,再优中选优,自长安向周边辐射。无论速度和成果,都将是赵嘉所行的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陛下,如要丰产,良种、良法不可或缺。”

华夏自古重视农业,自周时起,就有天子亲耕的传统。

此外,刘彻怀抱雄心壮志,有朝一日,必定马踏草原,屠灭匈奴。想要达成愿望,强军必不可少,赵嘉的建议敲触及他的痒处。

“善!”

林苑确有不少田地,暂时不会用来练兵,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圈起来培育良种。人手交由太农令,所需的器物农具均由少府负责。

关于良种之事,赵嘉说完,刘彻就点头通过。

莫说此事不需要朝议,即使拿到朝会上,群臣也不会反对,必然都会大表赞同,全体通过。

第一项任务完成,赵嘉舒了口气,正打算再接再厉,韩嫣转头看一眼滴漏,突然起身走到门边,吩咐宦者送上汤饼、糕点。

宫内奉行一日两餐,但刘彻还是长身体的时候,两餐自然不够,每日都会加餐。之前听赵嘉之言听得入神,一时间忽略五脏庙。韩嫣却没有忘记,很快吩咐宦者送来膳食,比平日里多添一些,显然是为赵嘉准备。

对于韩嫣,赵嘉仅在演武时见过,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俊秀的相貌,而是过人的身手。

苦饥寒,逐金丸。

流传后世的一句话,赵嘉耳熟能详。

真正接触本人,赵嘉却发现,这位韩王信的后代,固然存在骄奢的一面,同样具有不弱的才学和本领,在为人处世上亦有独到之处。

退一万步,以汉武帝的性情,如果韩嫣仅有一张俊秀的面孔,又岂能多年得其厚待。

思及历史上韩嫣的死因,赵嘉下意识搓了搓手指,将诸多心思压下,面上未现出半分。

宫内的庖人手艺非凡,同样是蒸饼,馅料多达五六种。汤饼瘪均匀,煮在高汤里,撒些葱粒,滋味甚是鲜美。

此外,另有切片的炙肉,新鲜的肉糜,青绿的菜蔬,还有洗净切块的柰。

刘彻吃饭时,仪态端庄,执筷的动作都十分优雅。

与之相对,饭量却和优雅半点不沾边。

赵嘉自认为食量不小,然而,面前的少年天子,就饭量而言,近乎能和军汉掰一掰腕子。韩嫣也不遑多让,两碗汤饼下肚,又轻松吃下五张蒸饼,大半盘炙肉和菜蔬,倒是肉糜没怎么动。

见赵嘉动作渐慢,刘彻和韩嫣一起看过来,好似都感到奇怪,他为何吃得如此之少。

一碗汤饼,三张蒸饼,半盘炙肉,整盘菜蔬,这饭量还少?

赵嘉默然无语。

彪悍的时代,彪悍的饭量,真心没地说理。

用过膳食,宦者宫人撤下碗筷,送上蜜水,陆续退出殿外。

赵嘉捧着漆盏,对饭后食甜有点不适应。有机会的话,该派人往长江以南搜集些茶叶。不知道炒制方法,大不了烹煮,无论如何总能入口。

除了茶之外,赵嘉还想找一找甘蔗。

甜菜原产于欧洲,距离华夏尚远。同样为制糖原料,甘蔗更易寻得。

春秋战国时,就有榨甘蔗汁饮用的记载。不过碍于气候条件,基本限于吴楚等国,并且多为上层贵族饮用。

如果能和粮食一样择优培育,制出红糖乃至白糖,汉朝内部不提,运到草原和西域,必然能大赚特赚。

匈奴、月氏和乌孙都喜食甜,商队西行携带的货物,除了绢帛和盐,饴糖最为畅销。有的乌孙商人,哪怕不市盐,也要高价市糖。

赵嘉之前曾有想法,可还是那句话,手中资源不足,想也是白想。

如今有机会忽悠……咳,建议武帝,自然不能白白浪费。诸多设想中,凡是有条件实现的,必须提上一提。

只是怎么提,从何处入手,需要把握技巧。

思及此,赵嘉放下漆盏,开口道:“陛下,金铜藏于库中,就只能为金铜,入市流通方能为钱。丝绢市于国内,价再高,不能超过十倍。运至草原,价能翻过百倍。如至极西,可等量黄金。”

对于经济学,赵嘉只能算是半吊子。但面对“朴实”的汉武帝,很可以谈上一谈。

以铜为货币,无论贵人百姓都有贮钱的习惯。铜钱藏于家中,不在市面流通,不能借以生利,就失去大部分作为货币的价值。

西汉初期,国内铜矿多掌于诸侯王和贵人之手,朝廷允许私人铸钱,“荚钱”大行其道,于国非但无益,反而是不小的损害。

赵嘉怀揣抱负,决心撬动历史轨迹,避免武帝晚期国库见底,百姓难负重税的情况。

为达成目的,部分游戏规则必须改变。盐、铁收归国有已是题中之议。天子已在演武后打开缺口,开挖诸侯王墙角。

接下来,就是要收回私人铸造钱币的权利。

此外,还有农税、商税、人头税以及酒业等一系列问题。赵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看出其中问题,也能提出大框,真正实施,还需要更为专业的人才。

话说桑弘羊籍贯何地,现在几岁?

远在洛阳之地,尚是舞勺之年的桑弘羊绝不会想到,长安城未央宫内,正有一个姓赵名嘉的县尉挥锹挖坑,而且挖了不想填,盘算着坑了自己。

赵嘉由钱币入手,陆续引出矿产、商贸,中途歪了下楼,提及羊毛纺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