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770章 班用机枪计划(一)

当然,就是操作班用机枪作战,射手也不可能两个小时打出去三千发子弹!

射手不是笨蛋,射手的战友们所携带的子弹也有限,而敌人已经永远不肯能像当年坦能堡战役时那样,以密集队形冲击机枪阵地。

恐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些崇拜精神胜利无敌论的日军,才会搞什么自杀式的玉碎猪突。

结果只有一个杀敌八十,自损一万。

然而现实颇具讽刺,无视伤亡而拼命冲锋,这种事苏军做的太多了。在《真理报》些长篇大论褒奖年轻的战士们大无畏的勇敢精神之时,掩盖着的正是大量火线提拔的军官们的死板。苏军冲锋时的勇敢毋庸置疑,于是乎,每场战斗的伤亡情况,总是苏军吃亏。

对于许多苏军部队,伤亡两人换掉敌人一个,已经是很大的成就。

总体而言,苏军的普通步兵师接到的上级命令,往往就只有一个,即向着一个确定的目标展开进攻,哪怕德军已经构筑了大量堡垒。军令已经下达,身为士兵的觉悟感,驱动一万名幼小的身躯,去撞击敌人的阵地。

既然命令往往就是如此,是苏军制度性的抹杀了基层部队灵活作战的权力,既然一定要以血肉之躯化作散兵线,冲击敌人的阵地。基于这种状况,想要减少己方的伤亡,只有增强己方火力这一个方案。

**夫有着这样的联想,杨明志何尝不是如此?

铅笔、支持、橡胶尺、塑料计算尺,等等工具扑在桌面,连续两个小时的工作,杨明志将所谓班用机枪的整体构造图,非常工整的绘制在大白纸上。

虽然只是区区两个小时的工作,杨明志不曾站起身,也不曾喝第一水,直到这时候,是小腹的胀痛驱使着这幅身躯站起来。

杨明志突然站起来,弄得**夫一阵紧张。

“啊!局长,您要外出吗?”

“是的!”杨明志回过头:“一会儿就是晚餐时间了。我先去上个厕所,你和大家继续工作,明白了吗?”

“好的局长。”

杨明志这边前脚走,好奇心强烈的**夫就窜到大白纸那里,并从兜里拿出老花镜,勾着头看着图画的细节。

身为军工人,制造一支武器必须所有的细节做好尽善尽美。一款士兵认可的好枪不一定在设计时就一蹴而就,不管怎么着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是需要不停的改进。如果许多问题能在一开始考虑到,后续的麻烦也就是少很多。

看看这幅图纸,**夫敏锐的看到,枪械核心的地方没有改变。它整体存在着三大重要修改,即增长的枪管,有所增长的导气管,增加了可折叠两脚架。

关键性的枪管近乎400毫米毫米,由于钢制枪托是可折叠的,枪支整体舒展开,它总长达到1100毫米。

仅就长度而言,苏军装备量最大的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总长1270毫米,局长的图纸枪是1100毫米。

降低了长度能否带来多少战术优势,**夫难以预估。

倒是有一个战术优势是非常直白了整枪重量。

基础版突击步枪,安上没有子弹的弹匣,这算是空重才区区5.5公斤,就是内有三十发子弹,刚刚6公斤的重量士兵绝对很满意。

无他,安装了弹股的**夫已经6公斤了!莫辛纳甘是比之轻了1公斤,可它的弹仓就只能塞进五发子弹。

班用机枪的重量肯定要变大,只是能带来明显增重的地方的确只有三个:枪管曾长的部分、两脚架和需要用的更大弹匣或弹股。

即便如此,总量能如何?局长并没有绘制出五十发弹股的构图,虽然笔记本上有相关的草图。

姑且就认为可以有七十五发子弹的弹股,满载的弹股能有多重?最多两公斤罢了!

除此外枪械增加的重量能够多少?顶多也就一公斤。

**夫稍稍一估算,他得到一个令人振奋的结论班用机枪的样枪,恐怕总重量最大只有九公斤。

这是什么概念?捷格加廖夫的杰作,空枪就足有9.1公斤。它的弹盘则非常沉重,以至于行军之时,射手扛着枪,副射手专职携带弹盘,等到作战之时两人在协作将枪械组装好。

基于这些情况,**夫在脑海里瞬间做出评判。如果说局长所谓的,枪战几乎都是在四百米距离内发生,这种距离就是冲锋枪抛射,手枪弹一样具备杀伤力,那么中间威力弹击毙敌人也是必然的。

如此一来,捷格加廖夫轻机枪还有什么优势么?

没有了,完全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