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谋明天下 > 第四百七十章 朝野震惊(1)

追击作战足足持续了三天的时间,多铎和阿济格都成为了惊弓之鸟,他们本来计划等待撤离的军士在西平堡集中,接着统一撤往辽河以东,可惜现实的情况,容不得他们再一次的筹谋,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领着少量的军士,撤往了辽河以东。

连续三天的追击,登莱新军生擒的后金鞑子超过万人了。

后金鞑子早就断粮,无法抵御登莱新军将士的追击,只要被追上和发现的后金鞑子,无一例外的选择投降,到了后来,不少后金鞑子主动选择投降,他们如果不投降,最终也是饿死,根本无法坚持下去。

六月十五日,登莱新军停止了追击。

这场从二十中旬开始的辽东之战,持续了近四个月的时间,终于暂时结束了。

战果随之清理出来。

驻守锦州城池的军士,阵亡一万三千余人,卢象升率领的驰援辽东的军士,阵亡八千余人,登莱新军将士阵亡九千余人,以如此惨重的损失,换来的是全歼汉军三万人,包括其中归顺的近万人,斩杀八旗军军士六千余人,生擒一万一千余人,斩杀蒙古左右营军士七千余人,生擒八千余人。

也就是说,吴宗睿指挥的这场规模宏大的战斗,以损失三万多人的代价,剿灭后金鞑子六万多人,逃出去的后金鞑子不足四万人。

这是一场谁也无法想象的胜利,甚至是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胜利。

看到战报之后,祖大寿、祖大乐、祖大弼、祖宽、金国凤、金国奇和金国臣等人都呆住了,他们压根不敢相信,可以说这是亘古未有的重大胜利。

详细战报出来之后,吴宗睿的奏折随即被送往京城,当然,奏折里面,吴宗睿提出了调整辽东巡抚的建议,提议史可法出任辽东巡抚,提议蓬莱知县吴宗坤出任登州知府,提议漕运总督府知事龙建宏出任蓬莱县知县。

。。。

盛京,大政殿。

皇太极脸色铁青,看着跪在下首的多铎和阿济格等人。

辽东之战的惨败,出乎了皇太极的预料,也出乎了大清国所有权贵的预料。

当初多铎被认命为十万大军的主帅,阿济格被认命为副帅,承担的是拿下辽东的锦州和宁远等城池,彻底剿灭进驻辽东的大明登莱新军,大军出征的时候,多铎和阿济格都是信心满满,而大清国的满人权贵,也翘首期盼好的消息。

谁都没有想到,众人等到的是一场从未出现过的惨败消息。

十万大军出征,回到盛京的不足四万人,尽管回来的几乎全部都是八旗军军士,可是汉军倒戈一击以及蒙古左右营军士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是传遍了大清国,可以想象,这对于归顺大清国的蒙古部落以及汉军,将会形成什么样的打击。

明眼人都知道,形成这样的局面,汉军和蒙古左右营的军士,一定就是炮灰,拼死护卫八旗军将士撤离,可以更加肯定的是,指挥大军作战的主帅和副帅,压根就没有顾及汉军和蒙古左右营的军士,他们在乎的就是八旗军将士的性命。

如果仅仅损失汉军,皇太极还觉得可以理解,但蒙古左右营两万军士,回到盛京的仅仅四千人,损失达到了八成,这让皇太极无法给蒙古部落交代。

更加让皇太极难受的是,此次的辽东之战,几乎要搬空大清国的府库,前后消耗粮草五十万石,其中包括被明军截取的二十万石粮食,让粮草一直都不是很充裕的大清国捉襟见肘,皇太极不得不削减其他需要消耗的粮草。

惨败的战报传回盛京,绝大部分的满人权贵都激愤不已,纷纷恳求领兵再次进击辽东,但也有人很冷静,这里面就包括了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等人。

皇太极肯定不会继续征伐辽东,现如今他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稳定局势,安抚蒙古各部落,安抚诸多的汉军,尽量想办法筹集粮草。

现如今,想要入关劫掠粮草是不可能了,辽东被大明的登莱新军控制,旅顺、金州和皮岛等地也被大明的登莱新军控制,如果驻守盛京一带的八旗军入关作战,则登莱新军将要大规模的进击盛京,到时候大清国的都城盛京将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皇太极本来是足够重视大明的登莱新军和登莱新军的统帅吴宗睿,现在他才感觉到,自己一直都没有真正的重视这个吴宗睿和登莱新军。

其实皇太极专门提醒过多铎和阿济格,还专门派遣了皇宫侍卫前往辽东,告诫多铎和阿济格及时的撤军,避免出现粮草不济的情形,多铎和阿济格没有听从,可以说是抗旨不尊,从这个层面来说,多铎和阿济格得到惩戒是必定的。

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三个亲兄弟,在朝中的地位不一般,这一直都是皇太极颇为忌讳的情况,当初皇太极免去了阿济格镶白旗旗主之位,让多铎出任镶白旗的旗主,是因为多尔衮和多铎兄弟,相比较来说忠心他皇太极,不过随着多尔衮和多铎被册封为亲王,在朝中的地位愈发的显赫,三兄弟又有了联合起来的迹象。

所以这一次,皇太极要下狠手了。

“多铎,阿济格,你们平身吧,朕有几个问题,想让你们回答。”

多铎和阿济格起身了,脸色是灰败的,他们全然没有看见多尔衮制止的眼神。

皇太极注意到了多尔衮的眼神,内心更加的愤怒。

“朕问你们,粮草被明军劫持,朕派遣侍卫前往辽东,让你们撤兵,你们为什么不遵从。”

多铎看了看阿济格,低着头开口了。

“皇上,臣弟不甘心粮草被明军劫持,想着攻陷锦州城池,挽回损失,所以没有撤军。”

“朕再问你,粮草丢失,你们长时间无法攻陷锦州城池,粮草仅能维持数天的时间,为什么还是不想着撤兵。”

“臣弟感觉到就要攻陷锦州城池了,若不是明军驰援,臣弟能够在当天攻陷锦州城池。。。”

皇太极脸上露出了讥笑的神情。

多尔衮的脸色白了,没有等到皇太极开口,站出来开口了。

“皇上,多铎第一次出任大军主帅,求胜心切,故而铸下如此的大错。。。”

皇太极挥挥手,制止了多尔衮继续说下去。

“睿亲王,朕并非不明事理之人,朕数次提醒多铎和阿济格,朕要是记得不错,多铎和阿济格领兵出征的时候,朕就说过,大明的登莱新军战斗力强悍,其主帅吴宗睿足智多谋,与我八旗军交战,已经获胜多次了。”

“朕更加不明白的是,阿济格率领三万将士,围住一万多驰援锦州城池的明军,眼看着就要剿灭这一万多明军的时候,大明的登莱新军驰援,阿济格被迫撤离,让这一万多明军安然无恙的进入到锦州城池,这个时候,多铎就应该明白大明登莱新军的战斗力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粮草不济的情况早就存在了,运输的粮草丢失,意味着大军无法坚持多长的时间,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谁都应该明白,后来发生的一切,也证明了这一点,此番征伐辽东大军损失惨重,特别是在撤离辽东的时候,溃不成军,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粮草不济,朕想想都心疼那些阵亡的将士,他们到了地下都是饿死鬼。”

说到这里,皇太极看向了下首的多铎和阿济格。

“多铎,阿济格,你们说说,朕应该怎么惩戒你们。”

多铎和阿济格扑通的跪下啊了,连连扣头,说不出话来。

皇太极扬天长叹一声,目光扫过了大殿之上所有的满人权贵。

“二哥,这里你最为年长,你说说,朕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