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丰碑杨门 > 第601章 圭尔城(上)

第601章 圭尔城(上)

推荐阅读:

穆羽,你就去城南帮忙吧。”

穆羽闻言,点了点头。

“好。”

一夜无话。

次日。

天蒙蒙亮,李继迁就坐在他专属的车架上,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赴到了圭尔城下。

多余的话一句也没有。

作为党项人的霸主,根本不需要说太多的话去鼓舞士气。

他站在那儿,就是对士气最大的鼓舞。

“攻城!”

一声令下,他麾下的兵马,宛如潮水一样的涌向了圭尔城。

李继迁攻城的兵马分配,几乎和老杨昨日猜测的一模一样。

东城门处成为了李继迁麾下兵马的主要的攻击对象。

东城门到南城门处地势比较平坦。

因此,南城门成为了李继迁部次要的攻城对象。

至于西城门和北城门处的李继迁部兵马,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基本上都是佯攻。

东城门上。

王贵大声的吆喝着,调动着城头上的兵马应敌。

老杨闲庭信步的带着复兴武院的学子们在城头上观战,一边观战,老杨一边为学子们讲解。

“你们瞧,党项人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他们攻城的办法很原始。除却了沿用了上千年的云梯、攻城凿、投石机外,几乎看不到其他的军械使用。

相比而言,辽人在这方面,就比党项人要好很多。

辽人自从立国以后,一直在向大宋学习。

因此,辽人的攻城器械繁多,除了这最原始的三样外,辽人还有攻城弩、登城车等等,许多攻城的器械。

其效用远比这最原始的三样更利害。

同时,也能最大化的发挥兵力的优势。”

有学子疑惑的问老杨,“那大宋呢?”

提到大宋的器械,老杨就不愿意多提。

含糊了说了一句,“和辽国差不多……”

并不是老杨藏私,而是在老杨内心深处,始终觉得杨七以后不论怎么走,还是大宋的一份子。

所以他不希望他交出来的学生,以后指挥着兵马去屠杀大宋的百姓。

因此,在提及大宋的一些事情的时候,老杨总是绕过去。

紧接着,老杨继续为学子们讲解党项人的攻城战。

城外的李继迁部的兵马已经杀到了城下,他们人数虽多,但是受制于攻城器械的简陋,所以很多人冲到了城下以后,会有短暂的停歇,他们会等到先他们一步的兵马攀上的云梯以后,他们才会登上云梯。

老杨指着城下汇聚的黑压压的兵马,说道:“由于攻城器械的原始,所以党项人的兵马,在冲到了城下以后,都会有短暂的停歇。

他们会等到在他们之前的人登上了云梯以后,才会一个接一个的登上云梯。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党项人在攻城的时候,除了用人海战术外,别无其他的办法。

他们会通过不间断的军卒登上云梯,攀上城头,以此来耗费城头上阻杀他们用的军备,以及拖垮城头上的守城的兵马。

只要城头上的兵马有一处有一丝的松懈,让党项人登上城池。

他们就会迅速的扩大战果。从而达到他们占领城池的目的。”

学子们依照老杨所说的去观战,看到的果然如同老杨所说。

党项人登城作战的方式,和老杨说的一模一样。

浩浩荡荡的人海,不断的往城头上涌上来。

王贵带领着城头上的军队,在不断的杀伐。

党项人的冲击,前赴后继,就像是永远不会停歇一样。

老杨指着正在指挥作战的王贵,给学子们讲解道:“你们瞧城头上的守军,城头上的守军,被分成了三波人,一波疲惫以后,另一波就会接上,如此反复。军卒们就不会觉得累,也能更好的发挥军卒们的战斗力。

一般,初入战场的将校,会在和敌人对战的时候,一股脑儿的把军队全部堆到前面。

这种做法,在面对少量敌人的时候,是有效的。

可以在心里用兵力的悬殊,震慑敌人。

但是在敌人数量多过你的时候,就是在找死。

一旦敌人用人海战术对付你,而你麾下的兵马在长时间作战以后,产生了疲惫,或者出现了空挡。

敌人就会找准你这一个弱点,击破你的防御。”

一众学子们,齐齐向老杨躬身施礼,“学生受教。”

一场规模宏大的战斗,被老杨当成了一场教学战。

老杨带着学子们巡视了四座城门,到了一座城门前,就会给学子们分析局势、兵法、谋略。

事实上,以老杨的眼光看,李继迁的攻城战,打的真不怎么样。

从头到尾没有一点儿新意,更没有什么让他觉得惊艳的东西。

中规中矩的。

而在圭尔城兵力充足的情况下,李继迁如此攻城,基本上不可能拿下圭尔城。

所以,老杨一点儿也不担心圭尔城会被攻破。

老杨闲庭信步的在教授学子们,王贵却打的心很累。

战争一开始,李继迁就抱着速战速决的心态。

所以,从攻城的那一刻起,城下攻城的大军就没停止过。

即便是王贵提早的把麾下的兵马分成了三波,多番征伐下来,军卒们也进入到了疲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