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丰碑杨门 > 第811章 兄弟踏歌去出征(抱歉!刚回家,今晚一更)

第811章 兄弟踏歌去出征(抱歉!刚回家,今晚一更)

推荐阅读:

老卒们哼着歌,前往了好水川。

复兴关上的霍红叶,泣不成声。

不顾生死的人,霍红叶见不过不少。

他自己也是一个不顾生死的人。

可是一群不顾生死的人,霍红叶还是第一次见。

瞪着猩红的双目,霍红叶声音沙哑的对身后的副队说道:“替我回去给陛下带句话,就说我霍红叶不能留在他身边供他差遣了。

再派人去给我夫人和孩子带句话。就说我对不起他们。”

“队长,你要干什么?!”

副队一脸惊恐的看着霍红叶。

霍红叶望着远去的老卒们,斩钉截铁的道:“我要陪他们一起去好水川,略尽我一份绵薄之力。”

“队长!”

霍红叶摆了摆手,不顾副队的阻拦。

他匆匆下了复兴关关城,跨上了一匹快马,追随者老卒们的脚步而去。

而追随老卒们前往好水川的,可不仅仅只有霍红叶。

就在老卒们欢唱着歌,踏上了大道的时候。

在忠义山下的忠义庄内。

年迈的王成躺在病床上,在他听到了复兴关内传出的《将军令》的时候,就用尽了浑身的力气,敲打着床前的杯盏。

“爹?你怎么了?”

王成的儿媳妇进入到了房内以后,慌慌张张的凑到了床前问。

王成之前伤了喉咙,无法言语。

所以他只能用手指指着床下。

孝顺的儿媳妇从王行床下拖出了一个箱子。

打开箱子,里面摆放着整整齐齐的盔甲、刀兵。

儿媳妇见此一愣。

她想到了刚才复兴关的《将军令》,苦着脸对王成道:“爹,您是想涵哥了?”

王成瞪着眼睛,不说话。

儿媳妇凄苦的道:“涵哥最早随延平将军出的征,战死在了檀州……儿媳也有些想他了……”

“嘭!”

王成眼珠子越瞪越远,他似乎在发怒,双手挥舞着掀翻了床头的茶盏。

儿媳妇脸色一白。

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

“爹……您……您是想让狗娃子去……”

“哇~”

儿媳妇一下子就哭了出来。

她悲痛的看着王成。

“爹啊!狗娃子才十四,还在读书……”

王成怒眼瞪着她,一脸坚定。

儿媳妇啼哭道:“他可是你王家唯一的血脉了,他要是死在了战场上,你王家就绝后了!”

王成眼中的怒意毫不动摇,依旧一脸坚定。

儿媳妇扑倒在王成面前,失声痛哭道:“爹,算儿媳求求您了。狗娃子实在是太小了。他连刀都拿不起来,怎么去打仗。他去打仗就是送死。”

王成缓缓的闭上眼。

下一刻,双眼重新睁开。

依旧一脸坚定。

“爹啊!你这是在逼狗娃子去死啊!呜呜呜……”

儿媳妇哀嚎着。

可是王成的态度她没办法拒绝。

她终究是一个小女人。

在一家之主面前,她的态度,永远比不过人家。

“就算是去送死,也得去。”

这就是王成的态度。

儿媳妇垂泪,去门外找到了正在跟酗伴们一起玩耍的狗娃子。

她细心的为狗娃子穿戴上了王成的盔甲、佩戴上了王成的横刀。

狗娃子啥也不懂,一脸茫然的道:“娘啊!您给我穿盔甲干啥?这东西好重,快把我压趴下了。”

“娘啊!您为啥哭啊?谁欺负您了?我去教训他。”

“娘啊!”

“娘啊!”

“……”

狗娃子呼唤了很多声‘娘啊’,可是她一句也没有应答。

她只是垂泪听着狗娃子一遍一遍的呼唤她。

仿佛狗娃子每一次的呼喊,都是她生命中听到的最后一次。

等到她帮狗娃子穿戴上了盔甲以后,才张开嘴,颤声道:“你的那些叔叔伯伯……他们就在那边路上,你现在去追……”

狗娃子就这样懵懂的穿着比他大一号的盔甲踏上了征途。

儿媳妇回到房里,趴在桌子上失声痛哭。

王成躺在床榻上,无声的也在流泪。

可是。

即便如此。

他的目光依然坚定。

而从忠义山下的忠义庄内走出去代父出征的,或者代祖父出征的青壮、少年们,不计其数。

他们懵懵懂懂的穿着盔甲,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

嘻嘻哈哈的追赶正在踏歌而行的老卒队伍。

他们根本不知道,此去,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前往好水川的队伍,出了复兴关属地。

人数一下子增添了五千人。

他们每过一村,总有人在村口等候。

然后默默的汇入到了队伍里。

进了县城。

县城里的富商,丢下了手里的绫罗绸缎,扔掉了身上的锦衣,套上了一身不合身的盔甲,握着刀兵,进入到了队伍里。

而这个富商,在县城里很有名。

生意做的很大。

有于半县之称。

意思就是他的财产,足以买下半个县城。

就是这么一个出入间,仆从婢女无数,谈笑间挥洒千金的人。

进入到了军中,依然只是一个老卒。

但是他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很显然他对这个选择不后悔。

猪肉摊子上的独臂猪肉佬,罕见的不卖猪肉了。

他浑身套着盔甲,手握着横刀,等待着老卒队伍的到来。

熟悉的街坊邻居们嘲笑他。

说他穿着龙袍也不像是皇帝。

说他只是个猪肉佬,装什么将军。

但是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等到老卒队伍们到了他面前的时候,他很自然的踏进了老卒的队伍中。

而那些在城里百姓们中间,耳熟能详的大人物,在看到了猪肉佬以后,一个个都规规矩矩的躬身施礼。

“刘偏将!”

谁也不知道,就是这么一个邋遢的猪肉佬,曾经以白身入伍,经历大大小小战事二十三场。

一路晋升到了偏将。

等到杨七裁军的时候。

他欣然提出了退伍,也谢绝了所有的封赏。

独自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买起了猪肉。

他,不求名,不求利。

只是想为国家出一份力。

就是这么一个个的无名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

再次挺身而出。

他们一个个汇聚到了老卒队伍中。

让原先薄弱的老卒队伍,渐渐的变成了一道洪流。

等到老卒队伍们踏出复兴府的时候。

他们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

昔日《将军令》再响,兄弟踏歌去出征。

此去百战终不悔,他日忠义山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