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山寺杏花之寻亲 > 第五十二章 生意上门

第五十二章 生意上门

推荐阅读:

叶二妹为大家带来了第一笔生意,送个砧板也是应该的。

几人聊着天,又因为有正事,所以赶路速度挺快。倒是千言有时候走得累了,让叶氏背了一段。

到了叶家村,叶氏先带着千言和叶枫回了一趟娘家。

院子里,叶老爹正背对着几人在劈柴。从后面看,身子佝偻的厉害。

见状,叶氏便有些湿了眼眶。

如果说以前她有些怪叶父叶母重男轻女,什么活都让她干,后来又不管不顾收了刘老太太的礼金将她嫁进陈家受了磋磨,那么现在,什么怨言都消失了。

她现在也是两个女儿的娘,自然明白了爹娘当初的无奈。

要怪,不如怪这个家太穷了吧。

“爹,女儿回来了。千言,快,快叫姥爷。”

叶老爹眼神浑浊,家里没个男人帮衬,这些年累得不轻,听见叶氏说话这才缓慢回头。

不消外人说他心里也清楚,大女儿是怨他的。此刻见她回来了,有些惊喜,又有些无措,感觉手都不知道怎么放。

“姥爷,姥姥”,千言见叶氏的娘林氏也出来了,于是合在一块叫了,礼仪上一点不差,看着十分乖巧可爱。

“唉,好孩子,快到祖母这来。”

林氏招呼着千言。

丫头就丫头吧,到底是叶家唯一一个孙辈。林氏心里下意识是忘了千语的。在她看来,一个女孩子被花子拐了去,肯定是寻不回来了的。哪怕是寻回来,多半也会给叶氏惹上不少麻烦。

叙过旧,叶氏又指着叶枫说道:“爹,娘,这是我之前认下的弟弟,叫叶枫。最近这些赚钱的点子都是他想出来的。叶枫,这是我爹娘。”

“干爹干娘好。今天出门急,也没带什么礼物,这是家里自制的砧板,给你们带了一块,比石砧板用着强,还望不要嫌弃啊。”

叶枫要想讨好一个人,那还是很容易的事。反正他管叶氏叫姐姐,叫叶老爹和林氏为干爹干娘想来也不为过。

叶老爹和林氏见叶枫知书达理,谈吐清楚,自然为女儿开心。又听见叶枫直接叫了干爹干娘,心里一阵激动。

虽然有些遗憾不是认作儿子,但弟弟也是一样的。且叶氏认了叶枫做弟弟,想来是有那层期盼的。

又说了一会儿话,林氏和叶氏母女便带着叶二妹等几个孩子进灶间做饭去了。

叶枫几人在叶家简单吃了碗面条,便往兰老爷家去了。

林氏知道这是正事,也不挽留。

反正既然大女儿回心转意了,没有了心结,以后不愁没机会见面。她现在就指望着叶氏能够把叶二妹带上,多少赚几个钱,早日将亲事定下就好了。

这女孩子啊,留来留去的年纪就大了。

叶枫见叶老爹和林氏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是恶人,对千言也是极好的,因此便将自己一两银子收一棵樟木的事说了。反正叶老爹经常上山砍柴,要是遇到了,砍回来也是一项收入。

这可把叶老爹给高兴的,叶枫一说完,他便立即带着工具进山去了。林氏想着千言也帮不上忙,便拉着千言在家玩。

叶二妹则带着叶氏和叶枫往兰老爷家走去。

有了叶二妹带路,加之叶氏多少有些印象,三人很容易就找到了叶家村的富户兰老爷家。

虽然从外面看不出这院子有几进,但光是这白墙黛瓦的,光看外表就把村里这一众低矮破旧的茅草屋比到尘埃里去了。

叶二妹上前敲了门,不一会儿,兰老爷的娘子朱氏、人称朱嫂子的就出来了。

见是三人,朱氏十分热情地招呼了几人。

这朱氏和叶氏做姑娘的时候彼此认识,一时多有寒暄。叶氏也不准备叙旧,待聊了几句,开门见山便问道:“婶子,我们做席面呢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你们自己买齐食材,我们过来做,费用是十二两。另一种方式是食材由我们买,你们只消预先支付买食材的银子,然后坐着享受就是了,到最后再来算花费了多少银子,反正多退少补就是了。”

十二两这个价格也是是鸭鸭乡厨众人在听了叶枫去县里的酒楼打探回来的消息后一致定下的。说起来既不昂贵也不便宜,算得上中等水平。

朱氏像是早有准备,不急不缓地说道:“我们当然选择全包了,一应由你们负责,最后再来算开销。你也知道的,我们家人少,光是买菜买肉买鸡买鸭这些我就应付不过来,何况还有一众亲戚要招呼。”

叶氏似乎是有些不好意思,想让朱氏先付一些定金,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犹豫了半日,刚准备说出自己的要求,没想到朱氏倒是先提出来了:“既然是全包,那肯定是要先支付银子的。那,这里是五十两银子,你们先拿着。我们要求不多,最主要的就是肉菜要比素菜多。”

朱氏没说的是,她娘家哥哥嫂子都穷,孩子又多,吃肉都是极厉害的。要是到时候肉不够,那就丢脸了。

另一方面,她也有意要个面子,展示展示自己嫁得好,家里不缺银子。

来这里之前,叶氏趁着做午饭的时候是跟林氏一再确认了兰家老爷子过生辰的时间,以便到人家家里商议的时候能够随口说出来,也让对方高兴高兴。

抛开现在是做买卖的关系这一层,大家到底还是住在同一个村子的。正所谓礼多人不怪,叶氏要是能记住对方的生辰,至少也是一种尊重。

想了想,叶氏便道:“婶子,那我们是三天后办么?”

闻言,朱婶子果然满脸笑容,叶氏说三天后,就代表她还记得自己公公的生辰,于是笑着说道:“是了,就是三天后,就在我家院子里办。”

几人又对席面上的其他事情进行了一番商议。

没想到这朱氏当真是个好相与的,要求特别少,就是要求味道好,肉菜多。说白了就是希望菜的油多一点,味道重一点,庄稼人就爱这一口。

商议完毕,几人这才离开。

回家的路上,叶枫便问叶二妹:“这朱婶子怎么这么干脆!按理说多少都会砍价,且都愿意自己买食材,这样多少可以节省一点银子。”

其实他还想问为什么要肉菜多,这样的要求说实话多少有些与众不同。要说一般的人家都是恨不得拿最少的银子办最多的事。

闻言,叶二妹往左右看了看,见四下里空无一人,这才说道:“朱嫂子和兰叔叔先前去过县里了,结果不知道怎么的就和酒楼吵起来了。敲那酒楼的老板和城里其他几家酒楼的关系都不错,因此,这几家都不接这兰老爷的生意,要不然就是价格高的离谱。这不,我前几日一说咱家可以做席面,他们就立即就找来了。”

叶枫这才明白,兰家这也算是退而求其次,没有办法才这样的。

他就说嘛,以兰家这样的富足之家,定是瞧不起他们这样没一点名气的乡厨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次要是没有叶枫他们的鸭鸭乡厨,想必最后兰老爷会急个半死。

老父亲的六十大寿,却找不到人做厨,不知道内情的,肯定会说兰老爷是个守财奴,铁公鸡,连父亲的寿宴都舍不得掏银子办。

不得不说,垄断这种事,在古代更为普遍,因为没有相关的立法去惩治。

一遇到灾年,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了,奸商们买了粮食,坐地起价,囤积居奇,不管卖多贵你都得买,毕竟再贵也要吃饭啊。

总之,县里这些酒楼沆瀣一气的行为也算是为鸭鸭乡厨打响名头创造了条件。

只要这一

共3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