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推荐阅读:

“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中也:坡公书多偃笔,亦是一病。即使才如苏东坡,这种不利的执笔方法仍然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那些以坡翁谓执笔无定法给自己千奇百怪的执笔法开脱的人,还是应该对自己好一些,不要给本已困难重重的学书之路制造更大的麻烦。苏书有许多可贵之处,但是,这种才书法似乎极不易学,又由于其对书法酒酣放浪,意忘工拙,更增加了取的难度。虽然我非常欣赏苏轼的书法,但学还是不学,这是一个问题。。。。。。苏东坡,梦到爱妻,深夜哭醒,回顾一生,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夜半,他梦中惊醒,清泪挂两行,梦中,他梦到了自己的结发之妻,王弗,那年,他19岁,她年方16,年轻貌美,知书达礼。那一年,19岁的苏轼,在青神古中岩书院求学,老师王方是青神乡贡的进士,桃李下,众多学子中,苏轼品学堪称一流。有一日,中岩主持和尚与老师王方带大家春游,赏山水春色,美不胜收,利用春游机会,老师想为中岩寺中的这汪碧池取一名,使鱼池能为古刹增色。鱼池清澈见底,澄潭一泓,人拍手潭上,池中游鱼听掌声而跃出水面。文人秀士与学子们争相取名,有人叫藏鱼池,也有人取名引鱼池,还有人取名跳鱼池,老师皆是摇摇头。最后,王方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人群中的苏轼,这位才华出众的学生,苏轼非常谦虚地对老师:晚生才疏学浅,言恐不中,既然有命,不敢违背。池中鱼儿很解主客之乐,唤之即来,呼之即云。于是大笔一挥,一气呵成唤鱼池三个字。老师一听,非常高心:妙哉,唤鱼,既新且雅,有声有色,博得众人齐声喝彩。正好在这时候,王方的爱女王弗,在闺房中也题名唤鱼池,让贴身丫环送到了池边,众人开卷,没有不惊讶的,苏轼与王弗,可谓是不谋而合,王方情不自禁地:此乃缘之合,韵成双璧。老师非常赞赏苏式的才华,便将爱女王弗许配给了他。两人交往之初便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并喜结伉俪,他们的爱情故事,曾为眉州城的一段佳话。游学中岩文采露,投笺题名巧韵同。千古联姻结佳话,笔落苍岩耀光华。婚后,爱妻陪伴自己读书,整日在侧,终日不去,自己偶尔在读书的时候睡着了,她便从旁温柔的提醒,才子佳饶绝配,夫唱妇随,心心相印,然却只得十一年相伴,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5月亡故,琴瑟十一年,飞凤匆匆一去。哭醒后的苏轼,难掩对爱妻的思念,凄楚哀惋,久蓄的情感澎湃奔涌,不可遏止。于是,他起身,写下了一首悼亡词。初读这首词,不知有多少人,读着读着,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