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8章 回

推荐阅读:

“登州任职仅五日就被召回京,在高太后的眷顾下,苏轼升任礼部郎郑元元年升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是年王安石、司马光相继去世。虽得皇太后倚重,但对苏轼并不友好,新旧都在攻击他。苏轼四次上述乞求外任,终于元四年三月以龙图阁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杭州军事,七月抵达杭州。元七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徙知扬州。元八年皇太后高氏病逝,哲宗亲政,新再次上台,苏轼人生的秋季再次来临。面对新的不断寻衅,哲宗的冷淡,苏轼决定离开京城,乞求出守重难边郡。元八年苏轼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都、定州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定州军事,雪上加霜这时他的第二任妻子王润之去世了。在定州一年半,苏轼被贬为知英州,未到英州,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放逐惠州,定州成为苏轼生涯最后一任主地。邵圣元年苏轼抵达惠州,此时苏轼痔疾缠身,日常起居诸多痛苦,生活困窘,需靠人接济。直到与表兄也是姐夫的程之才相遇(两人因家庭结怨42年未来往),生活才有了依靠。惠州三年苏轼无官无职,赋闲度日,刚刚有点适应这种生活,爱妾朝云去世,自此苏轼未再娶妻。邵圣四年皇帝又发令责授苏轼琼州别驾,移昌化军安置。苏轼携幼子苏过同行,他深信此去真的无法生还了。途中舟泊广州扶胥古镇,与前来送行的亲友告别,并与长子苏迈诀别,准备将来老死儋州。他还绕行梧州,准备与苏辙作最后的告别,苏辙从梧州出发与他会面,五月十一日,俩兄弟在藤州相见,并同行至徐闻递角场,六月十一日兄弟俩不得不就此分手。这一别,便是永别。苏轼先在琼州逗留10多,后经由澄迈乘轿沿海南西北海岸赴儋州,七月二日平安抵达儋州。元符三年苏轼仿佛有神灵面授机宜,突然对儿子苏过吾必生还,果然次年徽宗大赦,苏轼自海南归,六月终于返回了魂牵梦萦的常州。一路颠簸,返途染病,元符四年七月二十八,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星星陨落。。。”

荆扉忍不住叹了声气:“二是对苏轼一些诗词写作背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苏轼一生留下一千七百多首诗词,虽然,对一些流行甚广,还有一些自己喜欢的能信手拈来,但是,对苏轼写作时的心境、环境还是知道不多。这本词传在诉述苏轼的经历时,也将他的一些名篇、一些能反映他当时心态的诗词进行解读。苏轼刚中进士还未任职母亲就去世,奔丧归途,三苏沿长江东行再北上,饱览沿途大好河山,写下了。长松千树风箫瑟,仙宫去人无咫尺,入峡初无路,连山忽似龛。萦纡收浩渺,蹙缩作渊潭。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坠崖鸣窣窣,垂蔓绿毵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