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史上第一绝境 > 第900章 做了发型的穿越者?

修建公路一事,有了老朱的主动配合,剩下的事就好办多了。

梁锦和梁羽虽然并没有马上同意殷诚的公路计划。

但却也没有坚持反对。

殷诚也不着急,大头不在现在,好戏还在后面。

只要有老朱这一个赞同的,后面的诸侯就不怕他们不就范。

所以殷诚决定要把老朱当成典型打造。

做成一个标杆,让其他的诸侯看一看,第一个上自己车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好处。

为了表示自己对老朱的重视,殷诚当即表示要亲自下厨,为老朱做几道拿手好菜。

当下让诸葛亮还有刘文静陪着三人,殷诚在文渊的陪同下来到了后厨。

一出房间,军机二处的人早就在旁边等候。

这些里,军机二处上上下下忙的连轴转。

作为济州城内配置最完整的部门,军机二处不光要负责情报的搜集,甚至还担任起了拱卫济州防卫的工作。

曹参这位济州最高行政长官被太子的诸侯大会弄的焦头烂额。

每恨不得和拎着上官瑞鹤,把他拴在自己的裤腰带上。

为的就是保证这段时间内济州内外不会发生任何的意外。

当然,老谋深算的曹参也做好了出事甩锅的准备。

他撺掇着上官瑞鹤把每的情报汇总和方案副本全都给太子审阅。

这样一旦出了他们无法掌控的事,也不至于被太子骂个狗血淋头。

毕竟所有的情报和方案都是你太子审阅过的。

再出事情,只能明这事太突然,或者对手太狡猾。

方案没错,他们顶多是个渎职之罪。

殷诚也知道曹参的心思,因此并没有点破。

简单的看了看,挥手让军机二处的人下去。

正准备往厨房走,忽而想到了一件事,又招手让军机二处的那人过来。

“宣州的那个叫做朱棣的,确定身份了没有?”

这人是上官瑞鹤的文书,虽然不知道穿越一事,但约莫也察觉出这个朱棣绝非等闲之辈。

听到太子发问,赶忙道:“回殿下,已经确认,他并非我们要找的朱棣。”

“不是朱棣?”殷诚皱了皱眉。

娘的,这下可就尴尬了。

自己刚刚在屋子里和老朱都吹上牛了,还拿这事来点老朱。

结果闹了半不是真的朱棣。

半年之前,军机二处就启动一项寻人计划。

这个计划是刘文静提议的。

就是想要把大炎境内所有穿越者都挖出来。

别管能不能为自己所用,只要把他们都攥在手心里,迟早有大用处。

殷诚当时并没有当回事,直接就批准了。

今日和老朱话,也是突然想起了前两在书桌上看到了军机二处关于这个计划的报告。

他原本以为上官瑞鹤敢把报告送上来,虽然还没确定身份,但已经可以肯定就是朱棣,正在走甄别流程。

应该八九不离十。

谁知道这朱棣居然真不是自己要找的。

能够做上官瑞鹤的文书,自然不是等闲之辈。

除了能力十分突出之外,察言观色的本事也是炉火纯青。

他一见太子听到这个消息皱了皱眉,赶紧补充道:“不过殿下,最近我们倒是在济州城内找到了不少自称朱棣的人。”

“哦?”

果不其然,殷诚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过来。

“自称,还不少?”

“对,大约五个人自称自己就是军机二处一直寻找的朱棣。”

文书恭敬的道。

殷诚有些哭笑不得。

娘的,这朱棣什么时候成了香饽饽了。

他不知道自己的老爹现在在济州么?

敢来济州亮身份,一旦确定了,他老爹还不得把他亲手剁了?

“不用审查了,我敢保证这五个全都是假货。”

殷诚微微一笑,十分肯定的道。

不过转念又一想,有些好奇问道:“不过为什么一下子出现那么多朱棣,而且还是主动找上门来?”

文书有些尴尬道:“回殿下,只因为最近这三个月来,寻人计划收效甚微,所以处长将要寻找的人名单暗中发布出去,是想打草惊蛇,看一看能不能有什么效果。”

“结果没成想,误抓了一个范仲淹之后,处里对他好吃好喝伺候着,将他放出去了他大肆炫耀,引得这些人全都顶着流出的名单的人名前来冒充。”

“他娘的,这是把我当成冤大头了?”

殷诚一听这话,气不打一处来。

果然,什么时代都有这种有便宜就占,没有便宜也得制造便宜硬要上的人。

“娘的,老子在这省吃俭用,招待人喝酒都恨不得兑点水,结果这帮孙子居然还想到我这骗吃骗喝?”

殷诚撸了撸袖子,一脸气愤。

“走,带我去看看这五个朱棣,到底都是什么货色。”

文渊在一旁道:“殿下,这厨房。”

“随便糊弄点给老朱送过去,就是我做的,反正他没吃过,好吃孬吃,让他凑活着吃。”

殷诚毫不在乎:“我这要给他分辨儿子呢,哪有功夫给他做饭。”

这边着,文书在前,带着殷诚往旁边走去。

为了方便办公,也为了近距离的保护殷诚的安全。

军机二处的济州分部就在济州府衙的旁边。

拆了中间的墙,两家就成了一家,往来无阻。

没一会,殷诚就来到了上官瑞鹤办公的别院。

殷诚刚喝完酒下了席。

早就有人为他准备了醒酒茶和水果。

下令让文书将所有自称朱棣的人全都带到这个院子里来,他要亲自审核。

文书得了命令,赶紧去办。

殷诚简单的洗了个澡,文书通知门外七个朱棣全都到了。

“七个?不是五个么?”

殷诚愣了愣,怎么这会功夫又多了俩?

看来这帮人是真以为自己的竹杠好敲啊。

一边拿着毛巾擦着头发,一边走到窗户旁边,微微推窗,向着院落里看去。

“殿下,这七个人中,倒是有一人,臣觉得有些来历。”

文书轻手轻脚的走到殷诚旁边,指着站在庭院七人中最左边的男子道。

殷诚顺着文书的手指望去。

那是一个年轻人,留着短发,但他的短发却与众不同。

他留着一头有造型的短发。

这幅打扮,在三年前,走到哪里都会引起别饶注意。

如果是读书人,甚至还会被老夫子安个大逆不道的帽子。

但现在,尤其是在济州和南楚,还有巴陵这三个地方。

年轻人穿便衣留平头,却是先进的象征。

当初自己准备军队改制时,第一件事就是剃头。

全军将士全部开剃,他更是身先士卒,当众刮了个秃瓢。

当然,也不能是秃瓢。

如果成了秃瓢,不就是和尚了?

因此殷诚剃了个放在前世被称作三毫米的头型。

他也知道,大炎的诸多势力之中,谁敢这样做,绝对会被手下的大儒骂死。

但自己麾下,却不会有这种

共2页/第1页